范家壶|基础犹在,可载 ——读《柱础壶》

范家壶

2006年10月18日,范家壶庄开业之际,徐汉棠大师赠送徒弟范伟群一枚“范庄农家 静安 款”柱础壶。此壶扁圆红泥制作、容量约为280cc,壶身铭文为东溪所刻“党姬未见此家风”,随即大师向众人说道:“此壶为徒弟范伟群祖上作品,名叫柱础壶。今天,徒弟壶庄开业,我把收藏的此壶送给范家,一是当是礼物祝贺徒弟的成绩,二是这本身是它范家之物,放在这里的意义比在我手中发挥的价值更大,三是寄语伟群带领范家壶庄将范家壶艺和宜兴紫砂发扬光大。”

大师的言行,感染了在场的所有来宾,南京的广东兄按下了这动人的快门。

如今,这枚柱础壶和另一只稍大些的段泥“范庄农家 静安 款”柱础壶,静静卧在范家博物馆内,一前一后,犹如多年未见兄弟,又似老姐妹,在诉说当年的范家情怀。

在人类劳动漫长而又具有创造性的岁月中,形成独特的时代性东方审美式样。诸如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等等,人们总是借物喻人,以物写人,赋予其人文情感价值。

柱础壶,也是这样,摹物而来。柱础是中国建筑构件一种,俗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缺一不可。古代中国人民为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湿腐烂,在柱脚上添上一块石墩,就使柱脚与地坪隔离,起到绝对的防潮作用;同时,又加强柱基的承压力。因此,对础石的使用均十分重视。

当然,我们也从这种“摹物”状的再创造的器物中,能感受到另一种温度的传递,它们就是中国文化符号价值的认同感和共鸣性,这种延续的创造,也正是道法自然、道器合一的哲学观,更体现劳动创造的伟大。

今天,进入到科技的时代,能够传递出“心手相承”的劳动创造,尤显可贵。这也是当前弘扬“工匠精神”巨大意义。

历史,也不会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也不是在温文尔雅、含情脉脉的道路上前进。但,只要不忘初心,恪守道义。就如同柱础一样,基础犹在,可载······

简一/文

2018年3月15日

范静安(1873年——1911年)

范家壶
柱础壶(范家壶庄博物馆藏 范庄农家款)

宜兴西望圩人,善制紫砂茗壶,惜英年早逝,秉承家族“忙时务农,闲时制陶”之乐,取“范庄农家”为斋号,且以斋号为款识制作《柱础壶》《金钟壶》成为陶瓷界一段佳话。

范家壶

徐汉棠

徐汉棠

1932年5月11日出身于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紫砂艺术大师。1948年初中毕业后即跟随父母学艺,于五十年代初即拜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为师,为顾老师第一弟子。

徐汉棠1975——1976年入中央工艺美院进修。他富有艺术天才,功底扎实,善复制传统产品,也精于创新,工艺造型独具匠心,以冰裂纹装饰见长,作品似冰如玉,尤善作各式微型小盆,每有手迹,均称“汉棠盆”,为上海盆栽界珍藏。

2017年11月,季汉生设计的紫砂茗器“宫壶”制作授权仪式在宜兴范家壶庄举行,范大生嫡孙范秀红成为制作“宫壶”的唯一授权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担纲制作艺术指导。

柱础壶(范伟群制作)

柱础壶(范伟群制作)

柱础壶(范伟群制作)

柱础壶(范秀芳制作)

柱础壶(范秀芳制作)

柱础壶(范秀芳制作)

柱础壶(姚丽云制作)

柱础壶(姚丽云制作)

柱础壶(姚丽云制作)

柱础壶(范倩雯制作)

柱础壶(范倩雯制作)

柱础壶(范倩雯制作)

(文章来源: 范家壶庄)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