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卷犹忆当年名士 —— 宋代宰相李纲的宜兴缘

宋代宰相李纲

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先生,任宋代宰相仅75天,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宰相,也是一位抗金名将。宋代理学家朱熹称其“孤忠伟节,一世伟人”;周恩来总理赞其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宋朝一位有魄力有才干的宰相”。

李纲祖籍福建邵武。其祖父在北宋至和年间,喜爱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无锡,就在大李墅安家落户。李纲生长在无锡,但他与宜兴结下了不解之缘。南宋《毗陵志》、清《嘉庆宜兴志》等,将他作为宜兴的寓贤专门作传。

李纲曾在善卷寺居住读书,后又主持修缮了该寺。他在诗中表达了愿终老阳羡的愿望:“胜游尚尔阻跻攀,自愧闲中亦未闲。多谢幽人分笋蕨,宛同春日到云山。洞天上下烟霞里,溪水回环图画间。暂过岂能穷妙赏?结庐终欲老疏顽。”

一姓转身三宰相

古宜兴县志载“善卷有精舍”。在尧舜时,善卷老人饱读诗书,舜要把部落首领的位置禅让给善卷,善卷坚辞不受,隐居善卷洞,招收学子,授业解惑。

齐高帝选万古灵迹之地,赎英台故宅建皇家寺院——善卷寺。善卷洞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山上树木森森,山下涧水淙淙。

善卷寺在公元482年完工,房屋鳞次栉比,更是高人隐居首选的地方。全国许多学子,择师求学。其中有三名李姓学子,每人前后相隔百年左右,而且,后来他们都官至宰相。明吴中“四大才子”之一的沈周诗曰:“一姓转身三宰相,三生完寺一因缘。”他们分别是:李蠙、李纲、李曾伯。

唐朝甘肃西部的李蠙,不远万里,来善卷拜师学艺,后考取进士,先任凤翔节度使,后任大司空,皇帝赐品级最高的紫金鱼袋。李蠙终官宰相级。

李纲,在青少年时,也到善卷寺求学。白天,他在藏经楼听名师上课。他专心致志,如饥似渴学习。老师讲什么,他就在本子上记什么,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一丝不苟地完成,所以成绩优秀。课余,他下楼走过长满青苔的石径,到大殿里听主持宣讲佛法。他虽是官家子弟,却生活朴素,吃的是与和尚一样的素饭。晚上,他就着佛灯,认真看书。其他同学,看书看到佛灯里的油燃尽为止。可李纲却又往佛灯里加满了油,又就着灯火看起来,直到灯油燃尽,他才收拾书本,回寝室睡觉。冬天,天气寒冷 ,在山里,寒气更加逼人。夜晚,冷得更让人坐不住。有的同学,围着火盆取暖聊天;有的铺棋厮杀;李纲为了读书,他到善卷后洞的岩壁处,那里有一块平整光滑的石头,像一张天然的石床,洞里,不时冒出丝丝热气。他把油灯挂在石壁,坐在石床上,就着灯火看书。他看完一本,就放床上,一冬下来,石床堆满了书。

元末明初的翰林学士朱昇到善卷洞来游览,他用诗歌描绘了李纲刻苦学习的情景。诗中道:“昔贤心性静,为客借僧堂。听法过苔径,拥书据石床。佛灯燃两倍,僧饭煮泉香。虽自纡宋祖,幽期岂暂忘。”

李纲在善卷苦学几年,又到无锡等地求学,最后到洛阳京城,在政和二年,考中进士,建炎元年,成为宰相。

此外,还有南宋的李曾伯,三十五岁时来善卷扫墓,到善卷寺,道琳主持说:“观公气运,异日必阶政路。”李曾伯就到善卷寺苦读,后来,果成为进士,官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终官宰相级。

三生完寺一因缘

唐朝的李蠙从官位上退下来后,又回到善卷,看到善卷寺颓垣残壁。寺院为河南的钟离简之所买,并在寺内造了坟墓,万古灵迹竟成了坟刹,李蠙气愤异常。在咸通六月,李蠙向懿宗皇帝奏状,愿自出俸钱,按原价收赎善卷寺,迁移坟墓,重修善卷寺。懿宗帝准奏。李蠙花了两年多时间,使佛刹重兴旧地,钟磬复闻故山。李蠙死后,埋葬青龙山麓。

李纲于建炎年初(公元1127)当上宰相,立即采取有力措施,抗击金兵。他还整顿朝纲,实施新政,使南宋中兴。此外,李纲就善卷寺的修复也向高宗上奏章,高宗在诏复中,批善卷崇道观为院。

皇帝身边的黄潜善、汪伯彦等主和派,坚决反对李纲抗金主张,使许多振兴南宗的政治主张得不到落实,李纲激愤之余,要求辞去相位。高宗虽经挽留,最终还是同意。

李纲罢相后,只任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任便居住。他来到镇江,叛兵欲抢掠无锡,他的四弟与无锡知县郗渐商议,愿倾家荡产犒赏叛兵,要他们不入民宅抢劫。叛兵过无锡,抢劫了常州城。此事被李纲的政敌知道,向高宗诬告:“派遣弟弟以资通敌。”高宗信以为真,派人监视李纲的一举一动。

李纲有家难回,决定来诏复后的善卷崇道禅院。他从镇江乘船顺流而下。途经濑江,在宜兴丰台的渡济桥上岸,观看了由李白文、李阳冰书的史贞义女碑。史贞女看到6天未食的伍子胥饥渴异常,十分同情,用捣衣的浆糊给伍子胥喝。李纲一反碑文中,史贞女为伍子胥殉情说,而是用政治家的眼光认为:伍子胥为了阻绝追兵,恩将仇报,杀史贞女灭了口。伍子胥当了宰相,良心遭到谴责,铸了一簸箕金瓜子,投进濑江,祭祀史贞女,以慰自己的心灵。

李纲作诗一首,《投金濑有感》:“楚王听谗诛五卿,招呼二子同就烹。子胥弯弓见使者,义不戴天非惜生。操瓢乞食困江表,曷尝一日忘郢城。溧水之阳遇士女,壶浆箪食欣相迎。当时追捕尚尔急,杀身灭口意岂轻。霸吴何止服勾践,破楚遂以鞭荆平。倒行逆施道虽远,复仇摅愤圣所称。却来访旧欲报德,叹息玉质随流萍。投金浅濑亦何有?聊以寓意通精诚。哀穷进食类漂母,解剑挂墓同延陵。古人已矣不可见,空有史笔垂名声。”

李纲来到善卷,看到昔日读书的善卷寺,由于多年不修缮,房屋破旧,墙面斑斑驳驳。“唐殿”里的菩萨,烟熏火燎,灰尘满身,面目不清,于是,他拿出家资,请来丹青高手,对寺内大大小小的菩萨,重新绘彩;对破旧的房屋,进行修缮;对雕梁画栋,重新油漆;就是寺院的外墙,他也让人用黄浆粉刷。整座寺院,焕然一新。寺院掩映在绿树翠竹中,烟雾缭绕,暮鼓晨钟,声音回荡在绿水青山间。

南宋的李曾伯,从官位上退下来,也来善卷居住。他向皇帝奏状,把善卷寺改为“报忠寺”,又对整座寺院进行一次大修。

由于此三人对善卷寺作出了贡献,在元朝时,人们在善卷寺的“唐殿”内,殿前祭祀菩萨外,还在殿东塑了李蠙、李纲、李曾伯三人的像,由于他们都在善卷寺当学生,又都考中进士,殿东面又称为“三生堂”。人们对菩萨烧香磕头后,再祭拜他们。

明代的沈周游览善卷寺后,写下一首诗。诗中写道:“唐颜书匾凤莺骞,云木阴阴宝地偏。一姓转身三宰相,三生完寺一因缘。闹蓝刊誓瞻遗石,禄米推恩感赎田。尽有人寻读书处,惟于忠定作潸然。”

丞相潭水润万民

李纲在修缮善卷寺时,住在离寺不远的青龙山脚。屋前,有半亩大小的水潭。潭边,石缝中有一泉眼,不断地涌出清澈的泉水。李纲喜欢阳羡茶,打来泉水,煮沸泡茶。

山上的泥土,随着雨水的冲刷,流到潭里,污泥堆积,水潭越来越小、越来越浅。

周围的村民,也到潭里来淘米、洗菜。日久天长,潭周脏物多起来,腐烂发臭,弄脏了潭水。为了让水潭保持清洁,使村民用上干净的潭水,李纲出资请人把泉水引到一边,在水潭边架起水车,车干水,把潭底的污泥全部挑走,又在潭周开拓,把挖出来的泥土筑就善卷寺到祝陵村河边的道路,把水潭扩大到2亩左右,买来几百块长1.2米、宽0.7米、厚0.4米的大青石板,铺在潭底,又在潭周用石垒堰,然后引进甘泉。

李纲修寺清潭,回无锡老家。可是,政敌欲置他于死地,又对他不停地诬陷。高宗不准他在无锡居住,又把他贬到鄂州。

在寒冷的冬天,李纲在四弟的陪同下,乘船往鄂州。船到宜兴,他上岸,瞻仰了周孝侯庙,题诗一首:“周侯高节冠千古,志气刚明乃如许。剑斩长桥戟尾蛟,刺杀南山雪毛虎。归来一听闾里言,折节宁辞远游苦。学成名立世共惊,殉国忘身乃其所。至今血食荆溪滨,庙貌崇深日箫鼓。我来再拜仰遗像,思古伤今怅谁语?君不见淮阴跨下已亡奇?哙等何羞与为伍!”

李纲用诗歌歌颂了周处的高风亮节。晋朝的周处为民除“三害”之蛟龙与猛虎,得知村民把自己比作三害之一时,很是难过,立志要改过自新,要成为国家的栋梁材,便远游苦读。后来,周处成为将军,并率军为国战死沙场。李纲想到自己的遭遇,决心以周处为榜样,誓不向投降派屈服,坚持为国为民,牺牲自己的一切也在所不计。

李纲上了船,又向鄂州进发。船过西氿,却叫艄公推橹,船向西南方向前进。在祝陵河埠靠了岸,又来到善卷寺,拜访“高人”。天公不作美,先刮大风,后降鹅毛大雪。他写下《次韵季弟善卷阻雪古风》一首和七律十首。诗中描绘了大雪中阳羡山川的壮丽景色:“练带萦回迷庵面,玉屏崷崪失铜官,风飘玉蕊来玄圃,槎冷银潢到广寒”;“仙村自种田田玉,梅径疑开处处花,近渚冰销迷浴鹭,远岭烟瞑数栖鸦”;“暮暗透出寒蟾色,为照溪头群玉峰”。每首诗,都洋溢着他对宜兴山水的挚爱,同时也流露了他对“塞北烟尘气未平”国事的关心及悲愤无奈的心情。雪落了十多天,他在善卷寺住了十多天,“幸有高人同胜赏,不妨住处得幽寻。”雪后初霁,阳光灿烂。他在“高人”的欢送下,恋恋不舍地来到祝陵河,登上船,顺流而下,到徐舍后又向鄂州进发。

终老阳羡愿未了

公元1123年,李纲从外地到无锡探亲期间,曾约阳羡的好友周仲居同游宜南山区,因周仲居有很重要的私事要办,这一计划未能实施。周仲居似有歉意,特寄土特产笋干和蕨菜,聊表心意。李纲收到这些东西,非常高兴,特作诗一首,题为《近约周仲居同游阳羡,以私不果,见寄笋蕨》。诗中序言说“近约周仲居游阳羡,以私不果,见寄笋蕨,因成此诗”。而诗中则写道:“胜游尚尔阻跻攀,自愧闲中亦未闲。多谢幽人分笋蕨,宛同春日到云山。洞天上下烟霞里,溪水回环图画间。暂过岂能穷妙赏?结庐终欲老疏顽”。

诗中,李纲认为宜兴的山山水水就像一幅精美的图画,看也看不够,要欣赏到它的奥妙处,就要像李蠙、苏东坡一样,结庐居住下来,尽情地欣赏。诗的最后表达了他终老宜兴的愿望。

李纲谪贬鄂州后,又被贬到岭南。1129年底遇赦,“任便居住”。他立即携家北返。

1131年,他为了落实“结庐终老阳羡”的心愿,约好友周仲居同游了宜南山区,来到铜官山的胜果寺(南岳寺)想“乞取西庵踵道乡”或“卜居胜果寺”,遭到主持的拒绝。李纲带着遗憾,告别了好友,回到杭州。

1138年,李纲在好友的陪同下,游览了紫云胜景,来到鲸塘村畔,东眺离墨横岭,铜峰叠翠;西望雾霭山岚,紫云缭绕;南看鲸河接桃溪,犹如翠绿丛中飘白练;左墨岭,右烟峰,积翠千寻排对岸;北瞻濑水碧透,微波荡漾。夕阳西下,鲸河清澈,星河倒映。河边灯火点点,渔舟唱晚。他由衷赞叹:“鲸塘美景如画”,恋恋不舍地来到朋友家中,酒酣之际,摸出银两,说要捐建一座庆福庵,在鲸塘美景上再添花。

李纲回家后,在好友的主持下,在鲸塘村西建起一座庆福庵。不久,李纲病死在福州“楞严精舍”,墓葬怀定县桐口大家山。

李纲终老阳羡的愿望虽未了,可阳羡美景深深吸引了李纲的后人。他的八世孙斯昌从无锡迁徙到宜兴的鲸塘,居住下来,开枝散叶,形成鲸塘李氏一族。李纲的十一世孙思诚,读到李纲1128年观庐山瀑布,想到昔游太华看到的瀑布,作诗一首《瀑布》:“我昔游太华,矫首望仙掌。瀑布如悬河,斗落五千丈。空蒙雨雹飞,澒洞岩壑响。”

李思诚被先祖李纲描写太华山的美景吸引了,亲赴太华山,走进庙门,祭祀地藏王菩萨金乔觉,瞻仰刘备夫人孙尚香。李思诚站在庙前“仙掌”般的巨石上,敞怀临风,抬头远望:群山巍峨壮观,树木葱茏;竹海起伏,波翻浪涌;山腰云雾缭绕,飘忽不定。他情不自禁地赞叹:“真是人间仙境!”回家不久,李思诚带着大儿子文祥来到太华杭坑,结庐居住。从此,枝繁叶茂,形成太华李氏一族。

宰相李纲,挚爱宜兴的山山水水,在善卷寺刻苦学习,花巨资修缮善卷寺,清理拓建丞相潭,捐建庆福庵;他多次瞻仰周孝侯庙,坚定地表达了他一心为国、赤胆为民以及誓不与投降派为伍的志向。他的品格就像丞相潭里的甘泉般清冽。(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