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均陶,东方瑰宝 ——“均临天下均陶展”欣赏

展厅一角

宜兴博物馆这些日子正在举办谈伟光均陶收藏展,全称为“‘均临天下’谈伟光珍藏明清宜兴均陶展”(简称“均临天下均陶展”)。这是难得一见的均陶历史和艺术的大型展览,是迄今为止宜兴代表性最强、均陶门类最全并且品相质量最好、并具有一定文献意义的宜兴均陶展。

走进展厅,均陶陶器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我运气好,碰到一位均陶的收藏鉴赏家丁山焦先生,在他的指点下我的欣赏水平也提高了。这一次均陶展,其制作的时间跨度大约从17世纪到21世纪前,而且门类最全。在展览的显著位置,有五只明代均陶缸,这五只缸非常有代表性,品相很好。我们驻足欣赏,能充分体会宜兴均陶极高的工艺水平和古代陶艺的韵味。明代大学者王樨登在他的著作《荆溪疏》里就记载了最初的均陶。一般来说,均陶的特点是以堆贴花和均釉釉彩著称。贴花堆花有平贴、堆贴等,有些堆花,具有浅浮雕的效果,富于表现力。

葛宝林八方堆花缸

这次均陶展览上有蓝釉、黄釉、黑釉、白釉等多种釉色的均陶窑货。这些釉色历经数百年,仍然温润如初,明亮可爱。大小均陶缸的形制也有圆有方、有八角六角,画面还有开光的。贴花的手法各不相同。许多丁蜀镇来的内行,还能看出古代的贴花堆花技法,他们惊叹,古代居然可以“这样”贴花。这些古代均陶陶器虽然绝大多数是当年的日用品,但我看来保留至今已经成了不可复制的陶瓷艺术品和宜均标准器。我还认为,有些大博物馆的均陶收藏也不过几件或几十件而已,和宜兴谈伟光的均陶收藏相比,可说也是有他好、没他多,或有他多、没他好。所以,我们宜兴人更要珍惜这次展览。

宜兴曾经的“贴花状元”是丁蜀镇的杨耀生老师傅,他技法娴熟,构思巧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陶瓷公司“贴花第一人”。他的作品是均陶贴花的教科书。这次展览上有他的几件作品。难得的是展览上还有杨耀生老人的师傅葛宝林的作品,一只有葛宝林款识的大缸。葛宝林堪称均陶一代宗师。我过去只闻葛宝林大名,如雷贯耳,但不见其作品。这次,我不仅欣赏到葛大师的作品,而且还是他们师徒同展,前所未有。能一次看到他们师徒的均陶作品真是百年难遇!

“乌江赠马”缸

均陶贴花的题材十分广泛,我们漫步展览厅,好像在欣赏一个民俗风情长廊。戏文故事题材最多,有“唐僧出世”“八仙过海”等,还有“春江独钓”“上京赶考”等。我觉得表现世俗题材的贴花更精彩,有些内容的画面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它们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大家知道,从古至今社会上不乏吹牛拍马之人,这种人也是大家厌恶的。说起来容易,而要用均陶艺术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却很难。展览上有两只大缸的贴花偏偏就是以此为题。而且画面直观生动,能起到一针见血的讽刺作用。吹牛皮的画面就是一只牛,屁股后面有一个人拿根竹管在吹,牛尾巴被吹得老高老高的。这简单易懂,一看谁都明白。

还有一只扁缸,有一幅长方形贴花。画面是一个马倌牵着一匹马,那匹马却有力地抵着前腿,垂着尾巴,好像很不愿被牵走的情态。焦师傅介绍说这是“乌江赠马”,说的是项羽的故事。故事中,那匹赤诚的马也翻身投江自尽,追随楚霸王而去了。缸上的画面不大,没具体去量,大约不到五六十厘米长,五六厘米高吧!这牵马图还被特地放大成好几平方米的照片,却更见画面的张力。真是越大越好看。这就是均陶贴花堆花的功力和艺术魅力。照片放大后,那个牵马人的面相就看得更清楚了。突出的就是两个眼睛猪鼻孔,这个面相叫“猢狲头”,据说是一种古老的陶塑技法。现在当然不用这手法了,近代以来,开脸的人物面孔一般五官都是雕塑得比较清楚的。

当然,这次展览上还有许多均陶精品名品孤品,难以尽述,我认为这个展览和藏品极大地丰富了整个陶都的陶瓷文化。我想那就要感谢把这些均陶艺术品留在了宜兴的著名收藏家谈伟光先生。宜兴现在还有这么好的均陶藏品,这是宜兴的陶瓷之幸,也是宜兴文化之幸。(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