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宜兴人——著名琵琶演奏家闵小芬 :即兴里的自由人生

闵小芬

“我是闵小芬,我的爹爹闵季骞、姐姐闵惠芬、姆妈都是宜兴人,很高兴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表演……”11月3日晚,保利剧场音乐厅,著名先锋派琵琶演奏家闵小芬用宜兴话作为“名舞虚”乐团自由即兴室内乐的开场白。

去年年底,宜兴日报社《天南地北宜兴人》栏目记者与闵小芬联系专访事宜。其间,闵小芬就表示,希望能回家乡为父老乡亲作一次即兴演出。最初定于今年5月的行程,却因闵小芬身体不适,只能暂时取消。电话那头,闵小芬的遗憾溢于言表。所幸,11月3日,这场约会终于成行,闵小芬结束杭州的演出后,直奔家乡。“变化太大了!”“家乡的空气都是甜的”……她抵达宜兴后的一言一语都带着浓浓的家乡情。

近乡情更怯。即便早已无数次登上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舞台,对闵小芬而言,为家乡父老呈现的这场演出在她的心中依然有着特殊的重量。她悄悄拜托我们,把这句开场白用标准的宜兴话让她用手机录下来。我们看到,趁着彩排的间隙,她在后台一遍遍练习……

她是家族里的特立独行者。

闵小芬
闵小芬在舞台上与伙伴“对话”。

“我大约是家族中最特立独行的一个人。”这是闵小芬的自我评价。的确,与父亲闵季骞,姐姐闵惠芬相比,闵小芬的音乐道路似乎是特立独行的。这样的“个性”,在“名舞虚”表演中可见一斑。

飞舞的十指、巧妙的转陈,时而低吟浅唱、时而铿锵磅礴,一丝叹息、一声狂笑、一番吟哦、一阵舞步,无不是纵横的乐章。闵小芬、吴巍、徐凤霞三位世界级中国民乐大家与来自美国的踢踏舞者Max,在保利剧场的舞台上,纵情吹拉弹唱跳,完全没有照本宣科、按图索骥的束缚……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我们实在无法想象,笙、阮、琵琶、古筝、三弦,这些传统的民乐乐器,竟然还有如此不同的打开方式。 2个多小时的演奏中,踢踏、人声、乐器声,似乎全无章法,全凭兴致所至,演奏者仅在对视而笑中你呼我应。就如朋友间随意的聊天,没有事先定下的脚本,难以估计对方下一句会说什么,可能会延续先前的讨论,也可能话锋一转,继续下一个话题。台下的观众,也许并不能说出其中的门道,却能真实感受到演奏者之间、演奏者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互动,体会到音乐传递的豪迈酣畅、婉转旖旎。空间、时间、古今、中外在他们的演奏中似乎合而为一、浑然天成。这样的演奏,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传统民乐的理解,这样的特立独行也正是闵小芬的独一无二。

闵小芬
闵季骞之于闵小芬既是慈父又是良师。

出身于民乐世家的闵小芬10岁就开始跟随父亲——民乐大师闵季骞学习琵琶。1977年,南京文工团公开招收学员,闵小芬在上百名琵琶演奏报考者中脱颖而出,进入文工团,接受了4年的专业音乐训练,并在最后的考核中获得了主要独奏员的资格。1980年,她还获得了江苏省琵琶比赛第一名。但闵小芬从来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流行音乐四处生根发芽。“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歌声,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柔美的声音。听完我立刻就模仿她的唱法。”彼时的闵小芬虽然年少,但已初露她的“不安分”:“当时大家都去唱流行歌,文工团也改为轻音乐团。我就弹起吉他唱起歌,参加过全国吉他弹唱比赛,还获得了冠军。我给电影配唱、配乐,还去过歌厅表演,被一些观念保守的叔伯们训斥‘不该在歌厅扭腰摆臀’,其实,我只是演唱了一些抒情歌曲而已。”这段歌唱时光随着乐团的独立而终止,闵小芬又重新投入琵琶演奏的工作之中,并随团出访了二十多个国家,由此也打开了她世界性的音乐视界。

1992年,一位朋友在美国成立演出文化公司,邀请闵小芬到美国工作。带着闯荡世界的勇气,闵小芬毅然放下国内已积累的名气、职称、工作,决然到旧金山开始了不同景色的人生和艺术道路。初到美国,演奏的工作机会并不太多,闵小芬靠参加卡拉OK大赛赢得名次,获得奖金,大家也开始注意到这位来自中国的优秀歌手竟是一位杰出的琵琶演奏家。在旧金山期间,她在艺术上作出的杰出贡献,还获得旧金山前市长Frank M. Jordan的嘉奖,并命名1994年12月2日为“闵小芬日”。

即兴演奏,是艺术路上的一场苦修。

闵小芬

生长在民乐艺术世家的闵小芬,长居纽约后大量涉猎现代音乐、爵士领域,并以爵士即兴演奏风靡了世界。“我们可以这样玩”“这样玩也不错哦”……旁观“名舞虚”成员的彩排,“玩”字几乎完全替代了“演奏”这个词。

对闵小芬而言,即兴就是一种自由精神的象征。因为即兴,她对乐器的理解更为多维广阔,不再拘泥旧规陈矩,说自己的话语,奏自己的音乐,做自我的表达。在即兴演奏的道路上,她追求着“无限的可能”。然而,在闵小芬的即兴演奏道路上,并非每次都是愉快美好的经验,相反,从在国外接触即兴演奏开始,未能尽善尽美的挫折、失落、迷茫,曾伴随她很长一段时间。

刚到美国时,闵小芬和美国的小号手、爵士作曲家瓦达达有了初次合作。瓦达达的创作有个特色:乐谱为只记写音高的图像谱。这意味着,闵小芬在演奏瓦达达的作品时需看着图形谱自行对节奏进行想象。对初次尝试“脱谱”演奏的闵小芬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但更难的还不止于此,在演出至乐曲一半时,瓦达达按音乐氛围,很明确地给了闵小芬一个突如其来的独奏即兴机会。“所有的乐手和观众都把目光集到我的身上。一下子我也不知该怎么做。只记得当时紧张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脏跳动声,手心都出汗了。我扫了两下弦,再往下走的部分就找不到了!简直就是一塌糊涂!”多年后说起这段往事,闵小芬依旧心情懊恼。

闵小芬

此后,随着丈夫工作的变动,闵小芬搬到了艺术氛围浓厚的纽约。闵小芬在Knitting Factory Club举办首场个人音乐会,演奏了谭盾、陈怡的琵琶作品,并演唱了几首中国民歌。爵士音乐家约翰·佐恩恰巧观看了这次演出。演出结束后,他向闵小芬提出与前卫派吉他大师德瑞克·拜里即兴合作录制专辑的想法,也就是此后被音乐杂志《The Wire》评为年度最佳唱片的《Viper-青花蛇》。

在进录音室之前,约翰·佐恩让闵小芬听了德瑞克·拜里先前的作品,满耳都是“噪音”的表现手法让还未积累即兴经验的闵小芬苦恼不已。思考再三,她拿出《十面埋伏》和采用“声音模仿”的方式与德瑞克·拜里“对决”。

在3个小时的录制中,德瑞克·拜里弹什么声音,闵小芬就以同样的声音紧追。“丝弦与钢弦”的碰撞形成的特殊反差,也成就了这张唱片的独特之处。但现在回想起这次合作,闵小芬的自我评价依然是“很糟糕”,因为“当时根本没有和德瑞克·拜里进行对话”。

“即兴演奏,对我而言就像是艺术路上的一场苦修。”闵小芬说,学生时期所受的音乐训练总是限制她,演奏时要讲究每个音的完美,每首乐曲要注重整体感、完整性,这些旧有的“要求”是她在即兴演奏时完全找不到的。有很多年,她都感觉找不到自己,也不知道在追寻什么。但这些糟糕的经历,从没让她打退堂鼓,反而推促她认真思考“即兴音乐到底该怎么做”,更让她真切感受到在中国传统音乐体系之外,还有诸多丰富的音乐世界。“我告诉自己,如果不能勇敢尝试、面对挫折,就只能退回演奏单一音乐语言的狭窄世界,一辈子拨弄音乐风格相近的曲调,当一名乐匠。所以,后来我就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玩’的心态来即兴,将自己从旧有束缚、被控制的演奏观念释放出来,不再为某个目标功利性地演奏,状态自由,音乐也就随之自由了。”

所有的即兴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根。

闵小芬
家乡是闵小芬永远的根。

先锋与传统,就像是闵小芬身上一对既矛盾又和谐的标签。 作为世界音乐的先锋派代表,闵小芬无疑是个性十足的,拒绝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带着中国传统民乐与世界各地的不同演奏者交流合作、与不同的文化融合对话碰撞。但闵小芬又是传统的。来宜兴演出的第二天,闵小芬专程回了一趟万石老家,此后她又匆匆赶赴南京,看望年过九旬的父亲闵季骞。闲聊中,她告诉我们,从小她就管父亲叫“爹爹”,管母亲叫“姆妈”,用的是父母教的宜兴方言,这样的称呼一直延续到现在,在这里面浸透的是家乡的味道和父母的记挂。

年过九旬的父亲对闵小芬依然有着方向性的影响力。对于闵小芬选择的即兴演奏道路,闵季骞给了一句质朴的评价:“我也不太懂你的演奏,但我知道你是在创新,这就很好。”闵小芬说,父亲的这份评定,让她在即兴演奏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和常见的严格按照曲谱行进的演奏习惯不同,没有作曲家事先谱写的高低起伏,没有音乐术语提示着情绪波动,没有数次事前排练,即兴仅凭一个核心或动机——旋律片段、节奏型、主题词、一个声音,甚至可能任何提示都没有,音乐家们就要在台上进行和彼此的音乐对话,共同完成作乐。即兴是他们演奏音乐的过程,也是创造音乐的方式。这样的演奏无疑是音乐界的先锋派。但在闵小芬的观念中,没有文化之根的即兴是没有源头的。就如她自己,祖国和家乡永远是她的根之所在。

因为出身艺术世家,闵小芬的姐姐和哥哥很早就走上了专业的音乐道路,功成名就。父亲希望闵小芬也能以音乐为终生事业。上小学的时候,闵季骞开始试着教她拉二胡,但闵小芬却觉得二胡若是拉不准便不好听,没练上一个月就放弃了。父亲也曾哄着教过她琵琶,但她又嫌按弦时手指痛,没弹几天就丢在了一边。但闵季骞从未放弃过,总是用各种方法循循善诱,甚至把自己的琵琶借给闵小芬隔壁班级的同学,以此激发闵小芬的学习热情。“一直到现在,我都很感激父亲当初引导我走进民族音乐的殿堂,领略东方艺术的精髓。”闵小芬说,这些都是她在即兴演奏中必不可少的“即兴”音乐能力之所在。

闵小芬
祝福家乡

《哈林与上海,琴弦上的邂逅》《五行》《Viper-青花蛇》《龙之归》《点心》《Mao, Monk and Me》《神女》……无论闵小芬的这些创作与即兴演奏代表作的形式如何先锋,观众总能从中触摸到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旅居国外二十多年,闵小芬深刻地认识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别。“西方人对于东方的民族乐器、韵律之美并不熟悉。而我的即兴演奏,就是把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融入西方元素、包容西方文化,让全球更多的人在欣赏的过程中引起共鸣,从而领略中国民乐之美。”闵小芬说,传统与先锋其实并不矛盾。她追寻的即兴演奏道路,其实是以民族音乐为根,与多元文化长期对话实践、互为滋养,拒绝循规蹈矩,超越流派框架,以深厚的技术实力、宽阔的视野胸襟,自由不羁地想象、融汇和创造。而中国民乐的未来,和其他民族音乐的未来一样,是聆听、是包容,不妥协、不固守。

人物档案

闵小芬

闵小芬,1959年出生,万石人,现居纽约,是蓝调琵琶艺术团www.minxiaofenbluepipa.org的创办人,也是国际上公认的用琵琶来演奏和诠释现代音乐及爵士音乐的权威演奏家。其个人还荣获美国作曲家基金会委约奖、纽约the Kitchen委约奖、亚洲文化协会奖及美国The Peter S.Reed基金会委约奖。

1992年移居美国后,闵小芬一直活跃在世界各国的音乐厅及艺术中心,以独奏家身份参加维也纳音乐节等世界各地音乐节,积极推广中国民乐。2004年, 她成为受邀演出于加拿大举办的Toronto IAJ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多伦多国际爵士音乐教育会演的第一位中国音乐家,并荣获“杰出的爵士教育使者”殊荣。同年, 她成为第一位被纽约林肯中心委约并邀请用中国琵琶来演奏美国著名爵士作曲家Thelonious Monk 作品的民乐演奏家。她的独奏专辑《闵小芬-月儿高》,在1996年被英国“BBC音乐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唱片奖之一;她与英国吉他大师德瑞克·拜里的琵琶与吉他即兴二重奏《Viper-青花蛇》《飞龙》,分别被“BBC 音乐杂志”评论为1998年全球最佳唱片之一,被加拿大最具权威的爵士杂志“Coda”评为2002年全球十佳唱片奖之一。闵小芬的新专辑《Mao, Monk and Me》在纽约布鲁克林音乐学院与鼓手Satoshi Takeishi演出的音乐会,同时被最具权威性的New York City Jazz Record纽约爵士唱片月刊评为2017全球最佳唱片荣誉提名之一和2017年度纽约最佳音乐会之一。(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