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涛:一碗鸡皮汤

顾涛

导语:这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充满奇迹的四十年。我们看到民族手工业的崛起,也看到中华儿女无限的创造力。一碗鸡皮汤,承载的不仅是手工业者最本真的梦想,还有在那个时代里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渴求与期盼。

——素商

一碗鸡皮汤

一碗鸡皮汤

说到鸡皮,或许在别人眼里,那只是油噜噜,黏乎乎的存在; 而鸡汤呢,浓浓稠稠,鲜鲜美美。但是于我来说,其间所包含的人间真情,是我一辈子也无法忘怀的。

2018年 顾涛的小女儿顾佳恒
2018年 顾涛的小女儿顾佳恒

小女儿一直喜欢吃鸡皮。她吃起鸡皮来的样子,很投入,很专注,仿佛全世界就只有她一个人。我很喜欢看她吃鸡皮的模样,每每看到她吃鸡皮,我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穿越时光的千山万水,一直回到从前。

80年代 顾涛于老宅
80年代 顾涛于老宅

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那时,我还很小。

时光定格在1985年的夏天。在那个年代,几乎家家户户经济条件都非常有限,在自己家里请客吃饭是非常难得的。而我家,却因一件极大极大、极喜极喜的事情降临,需要好好庆祝一番。至于请客的缘由,父亲和母亲一直没有和我们姐妹三个讲清楚。只是说,到了请客的那天你们就知道了。

70年代 顾绍培和夫人
70年代 顾绍培和夫人

请客的那一天,终于来到了。父亲和母亲忙里忙外,招待客人。

紫砂厂的老同事、老兄弟来了,高海庚厂长来了,就连上海铁画轩的戴相明先生也从数百里外赶来祝贺。家里摆了整整两桌,大家济济一堂、喜笑颜开。母亲下厨,父亲亲自上菜并招呼大家要吃好喝好。父亲每上一道菜就敬大家一杯酒,兴之所至,不用大家劝,父亲便自己痛痛快快地灌下了好几十杯,滴水不漏,酣畅淋漓!

1984年创作“百寿瓶”工作场景
1984年创作“百寿瓶”工作场景

其中的缘由,当然要从父亲所做的“紫砂百寿瓶”说起。1979年,父亲创作了一件“紫砂百寿瓶”,但总觉得还有地方需要改进。为了创作好这件作品,父亲几乎查阅了中国陶瓷产区的所有瓶类造型,他决计避开其他瓷器、陶器瓶类造型,跳出巢臼,独辟蹊径,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款式。终于,在上海博物馆,他的目光被陈列柜内的宋代、明清花瓶一再吸引,驻足不前。独特的器型,精美的线条,恰到好处的尺度,含而不露的卓绝气度,仿佛一切都是正好。父亲由此得到启发,对百寿瓶的高宽比例进行不断调整,力求在尺度上做到完美。无数个日日夜夜,父亲反复琢磨、融会贯通,终于将改良后的“紫砂百寿瓶”呈现在世人眼前。

好消息接踵而至,在1984年春季举行的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紫砂百寿瓶”在一众展品中脱颖而出,一举荣获金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紫砂陈设器。1985年,全国总工会授予父亲“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紫砂百寿瓶”一经面世,立刻掀起了众多紫砂手艺人摹作的高潮。

陈设于中南海紫光阁的百寿瓶
陈设于中南海紫光阁的百寿瓶

著名工艺美术理论家教授张道一对“紫砂百寿瓶”作出高度评价:以小见大,致厚如山,以瓶喻人,落落大方;既体现了我国工艺的传统美,又表现出新时代的新特点,推陈出新,不落俗套……字字句句,皆直抵父亲作品的深刻内涵。

1983年 顾绍培全家福
1983年 顾绍培全家福

“紫砂百寿瓶”获奖之后,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父亲所在的工作单位解决了突出技艺人员的后顾之忧,也改变了我们全家的命运——妻女四人一齐农转非。面对从天而降的人生喜事,父亲整整一个月没有吃饭,只是喝粥果腹,聊以代餐。或许,有人会以为这是生病的征兆,而事实上,是因为这样的喜事令他高兴得吃不下饭。

1987年为中南海紫光阁制作特大百寿瓶现场
1987年为中南海紫光阁制作特大百寿瓶现场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宴席散后,爸爸倚着门,对着远方,深深地凝望,眼角边,嘴唇边,含满了笑意。这是父亲平生第一次喝醉酒,也是喝得最痛快的一次酒。那时候,在父亲心中,家庭包袱是他最大的精神包袱。如今妻女四人农转非,他一直紧绷的思想终于在此刻得到了解放。那些年里,父亲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在工场不分昼夜地工作,才有了后来的成绩。

80年代紫砂工艺厂老大门
80年代紫砂工艺厂老大门

改革开放让我们的国家日新月异,也改变了无数家庭的命运。这怎能不教父亲喜上眉梢呢?

80年代 顾涛和妹妹顾婷合影
80年代 顾涛和妹妹顾婷合影

那年,我和妹妹还小,父亲和母亲怕我们在这种场合捣蛋,就让我们在楼上呆着,看看电视。当时,家里有台很小很小的黑白电视机,我们通常是在关了灯以后坐在床上看的。那天晚上,楼下热闹非凡,楼上我们两个小家伙静静地看着《射雕英雄传》。正当看得起劲时,姐姐端上来两碗飘着香气的鸡汤。说实在话,当时我们还真有点饿了。因为一时贪心,我就先挑了一碗满一些的。就这样,我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喝着鸡汤,感觉味道很不错,不禁为自己的小聪明而窃窃自喜。在电视的微光下,我们各自吃着,也不知碗里除了汤,底下的沉淀物是什么。吃到最后几口,我觉得很腻,嘴里都是软哒哒的东西。当时也没有在意,直到等客人走后,我才问姐姐碗里是什么。她笑着说,一碗汤底是鸡皮,一碗汤底是鸡骨头带肉。原来,由于贪心,我错过了真正的美味。想到吃下的很多鸡皮,我忽然觉得一阵反胃,又气又恼,却无可奈何。

80年代文明小队合影 顾涛(第一排左三)
80年代文明小队合影 顾涛(第一排左三)

从此之后,我再也没有吃过鸡皮。但是,这早已成为我人生中的一段重要记忆。现在想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或许连吃鸡皮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我虽不爱吃鸡皮,但看到女儿吃得津津有味,总能想起当年那段尽管艰苦,却乐在其中的时光。

2018年顾绍培从艺六十周年展览现场
2018年顾绍培从艺六十周年展览现场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父亲从艺六十周年。在父亲从艺六十周年艺术对谈会上,很多著名教授学者、工艺大师对父亲的作品和人格都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的作品精准地把握了紫砂的脉络和走向,是紫砂高度人格化的结晶。一件质朴的、内敛的“紫砂百寿瓶”,成为父亲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成为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一碗酽酽的、浓浓的鸡皮汤,却映照着我童年的岁月,将紫砂艺术的种子播撒在我幼小的心田。

2018年顾绍培和三个女儿
2018年顾绍培和三个女儿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此,我们姐妹三个都走进了紫砂的世界、艺术的殿堂。

真的真的,很怀念那一碗鸡皮汤。

《一碗鸡皮汤》在“激荡四十年——宜兴市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学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以此为记。

《一碗鸡皮汤》写得情真意切,作者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记录了特定年代的艰辛与美好。童年视角的观察与叙事别具一格,父辈的卓越与坚韧融于素朴的细节之中,娓娓道来,画面感强,读来身临其境,掩卷让人回味。

本文作者乃紫砂世家传人,专业屡获佳绩。此文荣获“激荡四十年——宜兴市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学作品征集评选一等奖”,实至名归,可喜可贺。

——徐风

徐风,江苏宜兴人。一级作家,江南文化学者。作品屡获《中国作家》文学奖、CCTV年度中国好书奖、冰心散文奖、紫金山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电视金鹰奖、电视文艺星光奖。重要作品见于《人民文学》《当代》《十月》《中国作家》《钟山》《花城》《上海文学》《雨花》等,出版作品16部近500万字。

顾 涛

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都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宜兴市陶刻协会常务理事

宜兴市作家协会会员

1993年在宜兴锦达陶艺有限公司顾绍培工作室从艺。1998年拜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沈汉生先生为师,学习紫砂陶刻装饰。2013年在中国美术学院紫砂艺术高级研修班毕业。2017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人文陶瓷艺术高级研修班深造。在名师专家的悉心指导下,自己独立设计创作,作品体现着多元文化的独有风格。现在从事陶刻装饰专业,同时又随父从事造型设计和工艺制作,为顾绍培大师嫡系传人。(转自:顾绍培紫砂艺术馆)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whatsapp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