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宜兴

绿 团 子

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五或者廿六,是宜兴人蒸煮糯米粉团子的高潮。

团子馅通常有三种。一种叫萝卜丝馅。秋萝卜到了寒冷的冬天,必须盖好稻草,这样的萝卜不会空心,可以选来作食材。用刨子刨出萝卜丝,再用细纱布一点一点过滤,挤干。有个时期,老家村上几乎每户都饲养过年猪,只要村里此起彼伏地响起了猪叫声,那肯定是快过年了。做馅的鲜肉,都是新杀猪的腿团肉,肥而不胖,去皮,切片,剁碎。自养的土猪,肉质鲜美,是那种没有尿骚的原乡味。一种叫青菜馅,精选当地独有油菜,油菜必须经历霜打,雨雪滋润,才会变得油光锃亮。冬季炒上一盘,甜滋滋的,其味不亚于一碗红烧肉。做馅的油菜,放到锅里带水煮到三成熟,去水切碎。那样的馅儿,吃起来舍不得放口。一种叫豆沙馅。筛选刚收获的上好赤豆,泡上整整一夜,放在窝里慢慢熬烂,豆肉与外壳渐渐分离,过滤淘出细沙,再拌上红糖。挤干时,干湿要恰到好处。太干了调料调不均匀,太湿了容易把粉团皮弄破。

等到满满三大盆馅摆在八仙桌上,烫米粉的序幕拉开了。米粉也要用当年收获的新糯来加工。根据各家的口味,掺入部分粳米,或多或少,囗感完全不同。我家大约只掺入十分之一左右,调出来的米粉不粘不稠,揉、搓十几二十分钟,就有了很好的韧性。掐成如汤圆大小的粉团,捏成一个扁平的圆形,放入馅肉收好口。舅妈是最挑剔的,只要吃到嘴里,就可以知道揉粉的工夫花了多少。如果韧性十足,一口咬下去,不粘一丝牙齿。

蒸团子也是有讲究的,柴火必须大个的,干透了的,才火力威猛,蒸出的团子,油性十足,光亮照人。扇子重重地扇几下,喜气劲就上来了。一般第一笼屉内的团子,父亲是不让动的。必须拿出六个来,分成两碗,一碗放在堂前,一碗放在灶上。堂前,父亲正在恭恭敬敬、絮絮叨叨地向祖先们汇报着一年的收成,祈求着来年的鸿运。灶上的那碗,似乎很神秘,后来才听父亲说:“灶神肯定要拜的,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剩下的团子在鼻尖点上红色,就可以各自分享了。小孩子拿着一个碗,筷子插在团子中间,轻轻一咬,肉汁粘满舌尖,下一口咬到馅肉,满口的鲜嫩,回味无穷。

蒸团子会持续到下午三四点,蒸煮间烟雾缭绕。团子蒸完,灶下的余火依旧还在燃烧,清洗一下锅,加满清水,放入一锅大杂烩,四五个猪爪,六七个猪舌,三四只整鸡,一大块牛肉等等,塞上整整一锅,一直煮到后半夜,灶火慢慢地熄灭了,整个屋子飘着各种肉类的味道。这是年的第一味。

第二味在除夕夜,烟火爆竹的火药味,弥漫在整个村庄,孩子换上了新衣服,手中玩耍着各种微型烟花,新年就在他们的欢笑声中渐渐开场了。(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whatsapp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