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名人周三多 主持了全国MBA考试制度的改革(转)

周三多

宜兴被称之为教授之乡,很多教授都出自于宜兴,南大教授周三多也来自于宜兴,读到此人才真正了解周三多教授之人。爱人如己,作为他家的牌匾挂于墙上,其实他早已经把这四个字深深的藏于心,还在常年的工作中付出行动。很多学生都深深体会到了他的思想力,并为此而感动。

《师道无言》——这是周三多教授80岁诞辰那年,30多名博士生为他出的一本回忆录。在这里,每一位学生的讲述都带着崇敬与温度,传递着这位师者的品格魅力。

沉稳而温和,淡泊而豁达,这是83岁的周三多给人的第一感觉。

先生说,回顾过去自己为社会做了三件有益的事:一是主持创建了南京大学商学院;二是主持了全国MBA考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中国MBA教育的大发展;三是主持撰写了两本管理学优秀教材,在我国重建了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在他云淡风轻的讲述背后,我们能清晰地感触先生爱人如己的柔软、潜心学问的坚韧、勇于破冰的锐气。

爱人如己

人的一生可能始终离不开梦想,有梦想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力量。师者何以为师?示以美好,授以希望。

走进周三多教授位于南京的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厅堂上方挂着的大幅匾额——“爱人如己”。

初遇,先生正在与南京大学的校领导通电话,大意是希望从自己的私人账户中拿出50万元,为南京大学的退休困难教师设立一个助老基金。“冠名?不用了。 一个人的钱够用就行,有一些离退休教职工把整个一生都献给了南大,现在遇到生病等特殊困难,真的非常需要帮助……”先生说。

每个人当自己还不会梦想时,早就被父母、爷爷、奶奶、一切爱你的人赋予“梦想”了。爱就是希望之所在。

1933年11月7日,周三多出生于宜兴县城一户书香门第的家庭。彼时,国难当头,山河破碎。新生命的到来为这个家庭增添了希望。周三多的祖父是个穷困潦倒的末代秀才,他给孙子取名——“三多”。此名源于《庄子•天地》篇,意指只要态度正确,多富、多子、多寿都是可以要的。然而,周三多8岁祖父去世、10岁父亲去世,他的童年饱尝了颠沛流离、家破人亡的凄苦。但周三多说自己还是幸运的,母亲坚持让他读完了初中。母亲的坚持、恩师的教诲,在年幼的周三多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更为他日后的翱翔创造了无限可能。

上世纪90年代,周三多与夫人回到少时的母校,听说仍有困难学生为学费而愁,当场决定在宜兴市第一中学(即现在的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设立云帆奖学金,每年拿出3万元帮助故乡的寒门学子完成学业。在他的感染下,他的很多学生、友人也纷纷加入慈善事业。江苏宜安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东良有感于这位家乡故交的善举,设立了1280万元的宜安梦公益基金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帮困助学、社会组织培育、为老服务等公益慈善活动。

事实上,“爱人如己”的匾额不仅悬于厅堂,更常挂在周三多的心中。学生曹元坤因为错过了面试,周三多特意单独为其组织面试。当曹元坤提出到恩师家拜访的请求,他只是淡淡地说:“没有必要,今后我们会经常在一起的。”

大专学历的裴平担任高校财会干部班的班主任时,有些老师看不起他,但周三多却时时鼓励他,相信他能讲好课。裴平在国家教委组织的出国人员英语水平测试中夺得了第一名,还被公派赴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裴平出国的三年中,周三多不仅常常寄信慰问,每个春节还去看望他的父母。裴平说,是周三多老师的激励,一路支撑着他顺利从大专生成长为博士生导师……在《师道无言》回忆录,这样的激励与帮助太多太多。

芬芳的桃李,既得益于周三多的学术修养,更在于他爱人如己的宽广胸怀。

零起步跨越

管理,可能是当今世界含义最丰富的词汇之一。现代社会几乎时时事事都在经历着管理,周三多认识管理的力量是从部队开始的。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三天后,解放军就到了宜兴。在革命大潮的裹挟中,刚刚初中毕业的周三多毅然参军。1952年全国开始工业化建设,他被抽调到长春第一汽车厂筹备处,短期学习后,又被送往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学习。以初中文化读大学课程,困难可想而知,但想到这是国家的需要,周三多十分刻苦,课余时间全泡在图书馆,寒暑假也不例外。大学毕业后的周三多当过教师、读过研究生、下过农村、到过工厂,每一段人生历程都不断丰富着他的管理知识。

1980年,南京大学接受省委组织部举办企业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委托。有着管理实践与理论的周三多成为培训班班主任的第一人选。

彼时的周三多已经47岁,在常州客车厂任设计科长。改革开放的春风,焕发着每一个爱国知识分子振兴中华的热情。他决绝地放弃了仕途,选择南大的任命,也拉开了南京大学商学院从无到有的序幕。

周三多初到南大办省委经济管理干部培训班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样样没有,全靠自己琢磨、编排,并一个个去拜访、邀请合适的老师。一个学期下来,培训班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

1988年5月,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后改名为南京大学商学院)正式成立,由周三多任院长。创立之初,最艰难的就是师资队伍建设。周三多苦苦思索,和许多年轻教师彻夜长谈,终于理顺了建院的思路:南京大学商学院要发展,就要有求贤若渴、三顾茅庐的精神,到全国各地去搜罗有潜力的青年学子,不拘一格,引进人才;要指导青年教师从商学院发展大局出发,根据个人专长和兴趣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做到每人头顶一方天。

北大的陆正飞教授现在是我国知名的会计和财务管理专家。当陆正飞还在求学时,周三多就看上了他。为了请他到南大发展会计学科,周三多前后三次踏进位于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第五宿舍楼332房间。考虑到陆正飞对南京不了解,周三多还特地邀请他于1988年春节前夕去南京大学作为期三天的校园访问。细心的周三多得知陆正飞刚刚领了结婚证,还精心准备一本粉红色封面的相册,并在扉页上题写了祝福语,让他真正感受到这所大学良好的人际关系。

坚韧的精神,同样支撑着周三多成功著写优秀的管理学教材。

1987年夏,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近10个年头,全国著名高校的管理学者集聚长白山下,讨论中国管理教育的发展和重建管理学理论体系问题。

会场上,两种观点交锋:一种认为,既然我国走市场经济道路,只要把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管理学教材直接拿来翻译应用就行。周三多认为:管理学不能简单地“拿来主义”,必须在学习研究国外管理学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重建管理学理论体系。他的观点得到在场很多学者的赞同。彼时的中国还没有一本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学教材,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刘子馨恳切约稿,周三多毅然决定接受这一挑战。

为了撰写这部教材,周三多的足迹踏遍了全国各地,深入调研各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小型乡镇企业,前往美国、德国、日本著名企业考察,历时5年之久。1993年底,由周三多主持编著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为300多所高校采用,并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0年,教育部又指定周三多为21世纪系列教材编写一本《管理学》,2011年的累计发行量已超300万册。直至今日,这两本教材的年销量依然始终保持在50万册左右。不止一位教授说:“我是读了周教授的书,被带进管理学殿堂的。”

1984-1994年,这是周三多为管理学全身心奉献的十年。那十年里,他深爱的妻子患上了早老性痴呆症,他的内心饱受煎熬。

打破“围堰”

历史就像滚滚东去的大江,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但在河道的狭窄处,一道围堰就可能挡住去路,形成平静的堰塞湖。这时,只要有人在围堰上掘开一条小小的缝隙,整个围堰就将瞬间崩溃,万顷碧波又将回到江河的轨道。周三多,就是那个打破“围堰”的人之一。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199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在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9所院校试点创办MBA教育,全国招生人数只有81人,1994年全国招生总量只有1400余人。与此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企业家都迫切希望得到系统的管理学习。

1994年10月26日,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各试点院校管理教育专家会聚湖南大学,探讨中国的MBA教育出路。大家一致肯定,发展MBA教育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但对试点现状却都不满,出路究竟在何方?会上,耿直的周三多直抒己见:问题出在招生制度上。

当时,MBA没有全国统一的招生制度,由各试点院校参照一般硕士生入学考试办法招生。这样的制度根本不适合MBA教育的特点。MBA是培养已有一定管理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干部,属于专业硕士。发展中国的MBA教育,必须从改革入学考试制度入手,突破现有的框框,学习美国MBA的GMAT入学考试方法,改为一门综合考试加面试。这一段在当时看来几近“激进”的发言,却得到与会专家的共鸣。最后,大会决定,成立MBA入学考试研究小组,由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五所大学的专家组成,由周三多任组长。彼时的周三多隐约感到这是一个十分困难但意义深远的使命。但他暗暗决心要用自己的全部智慧、能力和声誉来试一试。

1995年3月,周三多带领的MBA入学考试研究小组向MBA招生工作会议递交了MBA入学考试改革草案及模拟试卷样题,却受到了北大等许多学校同行的批评。周三多并不气馁,转而建议扩大MBA研究小组的成员,邀请全国26所院校都派教师参与。

1995年7月,在南京大学召开的全国工商管理教育指导委员会及全国MBA试点院校院长联席会议,周三多作了《MBA考试改革方案的报告》。经过激烈讨论,与会代表对改革方案给予充分肯定,并一致同意将此考试方案命名为GRK,并作出决议:建议国家教委1997年MBA招生时采用此考试改革方案。当年9月,26所试点院校刚入学的MBA新生进行了模拟测试;11月,考试研究专家对测试所得数据作了考情分析。结果表明,这份GRK考试改革方案不仅在理论上是科学的,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1995年11月,在教育部高教司召开的MBA招生工作会议上,周三多又作了《中国MBA入学考试改革综合研究报告》。会议确定MBA考试改革方案是成功的,并确定1997年MBA招生采用新考试方案,定名为MBA联考。

从1997年实行MBA联考后,中国MBA教育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新时期。

至此,中国MBA教育的“围堰”被真正打开。2011年,全国有MBA的院校已增至236所,每年录取规模已达3万人。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