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宜兴.补庐

如今宜兴城里高楼鱗次栉比,景象繁华。走过曾经的蛟桥商场往北,没想到林林总总都是新楼房的闹市中心,居然还会看到一座民国风格的二层小楼,朝北的门上有老的匾额,上有“补庐”二字。白墙黑瓦,质朴无华。看来这座小楼留存至今一定大有来头。记得这里原来叫“台西路”,马路东面叫“台东路”,因为不远处老早老早有个“中央台”。补庐西面是“中山路”,中山路通往太滆桥河的轮船码头。

补庐是宜兴史氏老屋。走进补庐一看,原来这不起眼的补庐曾经是中共宜兴县委驻地,别看这里现在好像逼仄一隅,它可是现在的宜兴市委的前身的驻地。

老家宜兴

1927年,宜兴本地才有马列主义小组。当年4月20日,中共党员潘梓年、李旸谷,进步青年史曜宾、史乃康、吴曰信、汪茂遂、汪子柔在此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小组”。不久,这5名进步青年均入党。5月,成立了中共宜兴特别支部。9月,改建为中共宜兴县委,驻地都在补庐。史曜宾、宗益寿等同志都当过书记。

在特别支部和县委的领导下,先后组建了共青团宜兴县委员会、宜兴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宜兴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宜兴县教育工作者协会。9月初,成立了宜兴县学生联合会等群众组织。并组织领导了11月1日的农民暴动,在宜兴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宜兴县工农委员会。1985年1月,补庐被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补庐地处市区繁华地段,长年来一直都是以商铺的“身份”出现在广大市民的面前。由于长期没有修缮,房屋逐渐破败。我市文化部门于2011年4月启动了补庐修缮工作,组织人员对补庐进行了全面保护维修。此次维修主要对建筑屋面砖瓦进行了翻新,重新粉刷与清理了墙面和刻有“补庐”二字的门额,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补庐面貌焕然一新,散发出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

老家宜兴

补庐的形象顿时高大起来,一眼望去,周围的高楼大厦顿时矮了一截。补庐又像是一个倔强的老人,在向年轻人诉说着历史。(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