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宜兴人:以身许国保和平——记我军“通信老兵”史祥彬少将

2019年初春的那天上午,北京寒风依旧,只是阳光特别灿烂。

记者为采访解放军广州通信学院原训练部部长史祥彬少将,如约赶到位于海淀区复兴路的一处部队大院前。车刚停下,我们透过车窗便看到一位老者伫立在寒风中,像是在等着谁。我们上前一问,果真就是史将军。让85岁高龄的史将军冒着严寒等候我们几个小老乡,我们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愧疚。但老将军笑呵呵地说:“家乡有客人来,我很高兴,当然要出来迎接!”

在史将军家的客厅一落座,未等我们提问,史将军倒兴奋地聊起老家附近的善卷洞、沪宁钢机等等。我们请他讲一讲自己的军旅生涯、成长经历等,史将军笑着说:“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当年,祖国有需要,我从来没退却过。”

“以身许国,保家卫国。”可以说,史祥彬年少时的诺言,他践行了一辈子。

保家卫国,带头参加志愿军

和妻子一起阅读《陶醉宜兴》,关心家乡发展变化

史祥彬,1934年出生在我市张渚镇五洞村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但其开明的父母,仍倾其所有送三个儿子去读书。但家里实在供不起,史祥彬的两个哥哥便辍学全力支持弟弟读书。

年幼的史祥彬特别懂事,学习也特别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51年2月,因为有文化,年仅17周岁的史祥彬成为善卷乡的一名乡干部。出生在战乱年代,又亲身经历了解放初期天翻地覆的巨变,史祥彬真切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感受到广大翻身农民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感恩之情。

史祥彬的乡干部当了不到两年,突然有一天,他回家跟母亲说,他不当乡干部了!

1952年冬,抗美援朝的征兵通知下达到了善卷乡,号召适龄青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史祥彬觉得,自己是乡干部,应该带头参军。这一决定遭到了全家尤其是母亲的强烈反对。

因为是幺子,母亲对他最是疼爱。更何况,他当时年仅18周岁,在母亲的眼里还是个孩子。怎么“想不开”,非要去冒生命危险参军打仗呢?

那段时间,史祥彬的母亲每天都哭,眼睛通红通红的。史祥彬对自己的选择却是前所未有的坚定。他觉得:祖国需要我,我就一定要去。他天天做母亲的工作,如愿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

1952年冬,史祥彬和其他新兵在江阴集中,被编为华东军区新兵训练第六团。第二年2月,史祥彬和战友们乘火车开赴丹东,在与朝鲜一江之隔的地方,执行抢建战地机场的任务。

当时,东北滴水成冰,施工条件十分艰苦。可是战事紧急,他们冒着严寒,昼夜不停地施工。更为危险的是,就在他们的头顶,担任掩护任务的苏军高炮部队与美军飞机经常发生空战。

就在这种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史祥彬和战友们经过几个月的日夜奋战,终于把战地机场建成,史祥彬因工作出色荣立三等功,东北军政委员会还将喜报寄到了其家乡宜兴。

施工任务一结束,史祥彬和战友们就奔赴朝鲜战场。情况非常危急,他们乘坐的火车一过鸭绿江,就遭遇敌机空袭,部队被迫改为徒步行军。经过十多天急行军,他们直接到了金城夏季反击战的前线。

史祥彬被补充到志愿军67军199师595团的连队当战士。595团是金城战役中攻打轿岩山主峰的主力部队。

美军占领此地已有一段时间,其间构筑了坑道工事和大量明暗火力点、地堡群,攻击难度极大。对于当年的这场恶战,史祥彬仅仅说了句“部队伤亡很大,但是取得了胜利”。但是抗美援朝英雄李家发,正是史祥彬一个团的战友,正是在这场战役中,在轿岩山,李家发受伤7处后,用胸膛顶住敌军枪口,为战友撕开一条血路……足见当时战斗的惨烈。

金城战役是朝鲜战争的最后一战,不久美军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停战后,67军从战斗连队里选拔三四十名20岁以下、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战士学习通信报务技术。史祥彬有幸成为其中一员,1954年1月毕业后,分配在军部电台担任见习报务员。从此,史祥彬正式开启了投身我军通信事业波澜壮阔的人生。

保障通信,他一次次穿越火线

在老山前线

抗美援朝,并不是史祥彬人生中唯一一次上战场的经历。

通信是战场指挥战斗的主渠道,更是战场情报传递的基本保障。或许,通信战士少有与敌人面对面血拼的机会,但他们却通过电波,利用信息与敌人展开殊死的较量。作为我军一名通信兵战士,史祥彬为了我军的一次次胜利,甘愿用自己的智慧、心血乃至生命,全力保障着我军的通信畅通。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出动50万大军侵略我国邻国越南。1965年4月,越南劳动党请求中国支援。毛主席决定,对越南抗美救国战争提供全面的军事援助。

1968年,组织决定让史祥彬参加赴越南南方军事学习小组。这个小组由作战、情报、通信、炮兵、后勤等专业人员组成,加上两名翻译,一共10人。通信方面仅史祥彬一人。

该小组在我国南方某丛林地区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封闭式训练后,就深入到越南南方东部战区。在越南南方的3个多月里,史祥彬他们生活在丛林中,每人身背行囊,携带武器,穿抗战鞋,住地洞,睡吊床,几乎天天都要行军转移,环境险恶,生活艰苦。丛林里蛇蝎多,蚊子多,还有各种毒虫。而且,美军B52战机时不时地进行地毯式轰炸,武装直升机在上空超低空飞行,寻找目标,进行扫射。史祥彬亲眼目睹了越南战士攻打美军据点后,美军歼击机、武装直升机迅速增援,进行狂轰滥炸;他还亲眼看到美军施放化学武器,使大片的丛林树叶脱落,美军还对水源施放毒药……

在越南南方的每一天,史祥彬和战友们都在和死神抗争。但一切艰难险阻,没有吓倒他们,他们出色地完成了考察任务,回国后,向毛主席、中央军委呈报了专题报告,并整理了十份专题材料。

197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中越边境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作为总参通信部通信处主持工作的副科长,史祥彬全程参与了自卫反击战的通信保障工作。在战役准备阶段,他参与拟订战役通信保障计划、作战通信文书;他亲赴战区勘察、定点并建设总部转信站,组织总参对参战部队的各种通信试验;战役期间,作为前线指挥部的一员,史祥彬和战友们不分昼夜地收集、上报和处置各种通信情况,确保我军通信指挥系统的通畅。

1984年4月,我边防部队对盘踞在我老山、者阴山、662.6高地等处的越军发起进攻,铲除了多个越军据点,收复了被侵占的领土,改善了边境防御态势。其间,史祥彬先后4次来到前线,了解和协调解决作战中的通信保障问题,组织协调集团军轮战的新老部队战场通信的交接事宜等,为取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高效的通信支持。

战场,不仅仅在前线

奋战在通信保障第一线

在史祥彬将军的战斗生涯中,战场远远不止在前线,接受生死考验的经历,更是数不胜数。

1975年,一个刚刚结束内战的国家,请求我国为其医治战争创伤,协助其加强军队建设,组建特种兵部队等。我国派出了军事代表团,到该国进行实地考察,以便为党中央、中央军委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援助方案,代表团由各军兵种派员组成若干小组,史祥彬参加了通信组的工作。代表团在该国进行了两个月的实地考察后,正准备回国,这时该国军方负责人提出,请求我国立即帮助他们将军队的指挥通信系统建立起来。经国内批准,决定留下考察团通信方面的专家,立即着手帮助该国培训无线电报务人员,建设无线电通信收发信台等。可该国在通信方面一无人员,二无装备,一切得从零开始。

作为专家组领队的史祥彬带领几名组员,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真的把通信学校办起来了。在这段时间内,专家组的每位成员都患上了地方病,高烧不退。史祥彬他们带着病痛坚持工作,为这个国家培养了100多名报务人员,并初步建起了固定的收发信台。

更多的时候,史祥彬奔走在祖国应急救灾通信保障第一线。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地震之后,整个唐山一片废墟。

当时地震监测远没有今日发达。如今,国内地震自动速报平均用时仅需2分钟,正式测报平均用时也只需10分钟。可是在唐山地震时,到了当天凌晨4点半,国家地震局也仅仅得出地震发生在“北京附近”的估计。还只能依靠土办法——通讯联系,确认地震地点。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史祥彬就从家里跑向通信处的作战值班室。唐山发生地震,首都北京也有强烈的震感,连天安门城楼高大的梁柱也发出“嘎嘎”的声音,人们都感到了异乎寻常的惊恐。可史祥彬顾不上害怕,也顾不上安顿家人,他协助值班参谋处置来自各方面的询问电话,并拨打通往各方面的直达电话,他们发现唯独唐山地区电话通信中断,由此确定:唐山发生了大地震!

一时间,史祥彬和通信处战友肩上的任务陡增,到处都需要他们提供通信保障。

唐山地区余震不断。沈阳、北京、济南军区紧急调派部队前往京、津、唐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由此带来的通信保障任务十分繁重。在近半年时间内,史祥彬马不停蹄,在唐山、北京之间来回跑,他深入震区,以及密云水库、广播电台、通信台站等重要目标,组织抗震救灾的通信工作,确保了军委、总部对执行任务部队的顺畅指挥。

在这次任务中,史祥彬荣立三等功。

当年,北京通往西藏边境地区仅有的两条通信线路,因为路途遥远,沿线自然灾害频发,经常阻断。为改变这一状况,史祥彬先后五次进藏执行通信任务。

1973年,西藏阿里军分区是全军唯一不通电话的军分区。为使该军分区不再成为“孤岛”,总参抽调8个“四好连队”架设喀什到狮泉河长达1000多公里的通信线路。为做好前期准备,史祥彬率先去阿里勘察。时值8月,但途中下着鹅毛大雪,他乘坐的是一辆老式北京吉普军邮车,车上装满了边防站的报纸、家信、包裹,道路崎岖,险情不断,史祥彬和同伴高原反应严重,几近虚脱。可史祥彬和战友们忍着难以忍受的痛苦,完成了任务。为解决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西藏墨脱不通电话的问题,1989年春,史祥彬带领工作组前往墨脱……

哪里有部队,哪里就要有通信保障,西藏、新疆、内蒙古等许多最偏远、最艰苦的边防一线,都留下过史祥彬的足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史祥彬从来没说过一个“不”字。

那一年,史祥彬年迈的母亲摔了一跤,腰椎摔伤,卧床3年多,可是史祥彬只回家看过母亲两次。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内蒙古参加一次军事演习,时任总参谋部通信部通信处副处长的他,根本请不了假。现在想起,史祥彬都觉得这是终身的遗憾。

史祥彬特别愧疚的,还有对妻子和两个孩子的疏于照顾。

这么多年军旅生涯,史祥彬经常游走在死亡的边缘。在国外当军事专家高烧不退的时候,在战场听到炮弹呼啸的时候,在唐山余震不断的时候……他非常清楚,自己随时有可能再也回不了家,留下无依无靠的妻子和孩子。当时担心吗?史祥彬平静地回答:“当然担心啊,可是担心也要上,因为我是一名军人啊。”

寄情翰墨,老有所为献余热

书法创作中

1989年,在总参谋部通信部通信处工作24年后,史祥彬调到解放军广州通信学院担任训练部部长,1990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1994年,史祥彬将军离开了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通信事业。按理,他应该安享天伦之乐了。可是史祥彬退休后的第一个想法却是:“我还能为国家做点什么?”他在诗书画中找到了答案——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尽一分力。

自那以后,他几乎每天学诗,写字,画画。他的书法作品大气磅礴,笔墨之间,饱含着军人的豪迈气息,给人一种充满豪侠之气、军人之威的感觉。

这么多年来,史祥彬数百次参加了军队和地方举办的各种书画展,许多书法作品被书法爱好者收藏。史将军还先后担任十多本书画集、诗词集的编审工作,出版《史祥彬书录毛泽东主席诗词作品集》《史祥彬书录陈毅元帅诗词作品集》《史祥彬书法作品集》等书,还经常组织老将军、老同志,送传统文化进军营,参加扶残助学、关爱孤独症患者等各种公益活动……2011年,作为纪念陈毅元帅诞辰110周年组委会秘书长,史将军牵头组织28位上将、36位中将、67位少将,创作陈毅元帅诗词书法作品结集出版,并在位于溧阳水西村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建起了纪念碑林,成为一处颇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耄耋之年,史祥彬依然忙忙碌碌,但他乐此不疲。史将军说,自己从一名贫苦农家子弟,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这一切是党和军队这所大学校培养的结果。以身许国,是自己终身的追求。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whatsapp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