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宜兴人:构筑像水泥混凝土 一样坚实的生命——记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人大副主任、工商联主席许仲梓

【引  言】

2013年10月21日下午2时,江苏省会议中心二楼牡丹厅。

这里正在举行一场会见。江苏省人大副主任、江苏省工商联主席许仲梓亲切地与一批来自南美洲的工商界人士一一握手。在简要介绍江苏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情况后,许仲梓满怀豪情地说:“江苏是中国民营经济实力强大的一个省份,江苏的企业家希望到南美洲去投资创业,而我们也盼望南美洲的企业家到江苏来投资创业。”

2013年10月22日上午9时,南京工业大学。

这里将举行一场学术研讨会。身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许仲梓步入他的办公室,为在学术会上的发言作准备。一生致力研究重点工程水泥混凝土材料耐久性以及新材料纳微米波的他,虽然在政界担任着职务,但这里依然是他人生的主要战场,目前不仅带着20位研究生、15位博士生,还承担着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等项目。

有人说,许仲梓在重点工程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其实,他在研究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的同时,也一直在。

挑着重担一口气能走好几里路,求学也是一口气读到博士生毕业……他是一位有志气的山里后生。

许仲梓是从张渚这个山镇走出去的,他的双脚带有山土的味道,他的肩上有过挑担留下的血痕,他的性格有着山里人的倔强。

1958年8月出生在张渚镇的许仲梓,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1975年高中毕业后,他回到农村劳动,一些村民看着文绉绉的他,便指着一副约80公斤重的担子,跟他开玩笑:“仲梓,你读书聪明,可干活就不一定行了,你能挑着这副担子走几里路不歇担吗?”

当时还不满18周岁的许仲梓,看了看那副担子,什么也没说,大步走过去挑起就走。路越走越远,牙越咬越紧,身上的汗水越流越多,脚步越来越艰难,可他坚持着、坚持着,心里一个劲地说:“再多走几步,再多走几步。”就这样,他挑着这副担子一口气走了2.5公里路。村民们对他刮目相看,有的竖起大拇指称赞:“能读得书,能干得活,能吃得苦,这才是有出息的好山里娃。”在农村劳动期间,令他更自豪的是有次挑松木,重量竟达120公斤。

许仲梓的父亲是张渚中学的教师,当他见到儿子肩上被扁担挤压出的血痕时,既赞赏儿子的骨气,又心疼儿子。然而,许仲梓说:“如果让我当一辈子农民,我也要当一位生命很充实的农民。”

那时的许仲梓,虽然做好了当一辈子农民的准备,但他的眼睛在向外看,心在向外飞,他渴望拥抱更加广阔的人生、更加坚实的生命。1977年国家刚刚恢复高考制度,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化工学院,从此踏上了科学研究的路程。

许仲梓挑着重担走好几里路不歇一口气,步入大学的他,还是山里娃的一副虎劲,竟一路攻读下去,一口气读到博士生毕业,成为南京化工学院材料专业的第一位博士生。命运就此转折。1989年,他作为学者交流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搞科研工作,主要研究大型水泥混凝土工程的安全与寿命。一年之后,加拿大一家科学院请他去从事科研工作,这就意味着他可以长期生活、工作在加拿大了。

于是,有人问:许仲梓还会不会回来呢?

许仲梓在心里回答:“我会回来的,我一定会回来的。是祖国培育了我,我的人生舞台在祖国。”

1992年,许仲梓还是以他“一口气”的作风,断然拒绝各种诱惑,一口气从加拿大回到祖国。为了他研究的材料学科,他重新回到了他的导师唐明述身边。

致力研究传统材料水泥混凝土和新材料纳微米波,其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内重大建设工程和国防领域……他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

“接棒、创新、超越”——许仲梓从加拿大回国后,导师唐明述给他的就是这么一个要求。

这六个字,在许仲梓心里,像泰山一样重,同时这又是极具挑战性的六个字,是充满魅力的六个字,是值得他一生去奋斗的六个字。从此,这六个字镶嵌在他的心里,成为他从事材料学科研究的不竭动力。

许仲梓研究的传统材料主要是水泥混凝土。乍一听,水泥混凝土到处可见,已被广泛应用,有什么好研究的。说实话,许仲梓在刚开始进行水泥混凝土研究时,心里也有这样的想法。但当他走进这门学科后,他才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是一个有许多难题尚未攻克的领域,是一个值得他穷尽一生精力和才学去探索的领域。

放眼国内,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处于基本建设的高潮中,水泥产量占全世界的近三分之二,重点工程数量和混凝土用量远远高于世界其他任何国家。但是,尽管我国水泥混凝土的用量如此之大,但水泥生产一直依靠高能耗、高污染、低效能的土立窑和一批湿法长窑。国家“九五”计划以前,我国侧重于引进干法窑外分解窑,并进行消化吸收,大力实施窑及其他装备的现代化,才使我国水泥生产技术与国际接轨。“九五”计划开始后,研究重点真正转向材料本身的研究,特别是重点工程水泥混凝土的寿命和安全性。水泥混凝土既是最大宗又是最复杂材料,国内外研究者比较少。尤其是对重点工程水泥混凝土的寿命和安全性的研究,是个任重而又非常紧迫的课题。

有道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许仲梓明知这一课题的研究难,偏要啃这块硬骨头。

他在导师唐明述的指导下,在国家建材局的主持下,提出了“重点工程混凝土安全性研究”的思路和研究计划,并不断取得创新成果:

重点工程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防治。水泥中的碱与混凝土集料中的活性组分发生膨胀性反应,会使重点工程开裂破坏,造成严重损失,被全世界称为混凝土的“癌症”。为了治疗这一“癌症”,他带领团队一方面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一方面与国家重点工程结合进行应用研究和工程服务。我国重点工程防治碱集料反应存在三大难题最迫切需要攻克,一是安全可靠和快速地判定集料是否具有碱活性,国际上常用的方法是6个月出结果,有问题时试验必须延长到1年,完成一个重点工程的检测需要2年以上时间,因此我国工程建设都等不起,而且方法有误判;二是由于工程量巨大(如大坝),混凝土集料有就地取材要求,如果必须使用活性集料,国际上没有先例;三是重点工程使用活性集料时用什么方法抑制,在百年以上长期服役内是否安全可靠。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他带领团队解决了这些科学问题,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三峡水利水电工程、大亚湾岭奥核电工程、苏通大桥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水泥工业能耗和污染减半的思想和基础理论研究。水泥工业是国家能源资源消耗大户,也是污染大户。现代水泥混凝土科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性能、节能降耗。但基础理论研究已表明,现代化水泥生产的实际能耗已接近理论值,从水泥窑上已挖不出多少“油水”了。因此,根本出路是必须从水泥混凝土材料组成和结构入手,使强度更高、能够掺入的工艺废渣更多、耐久性更好。许仲梓从高胶凝性、高复合性、高耐久性等方面入手,取得重大突破。

水泥混凝土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许仲梓关于“低孔隙率胶凝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混凝土中碱离子的迁移及其对碱集料反应的影响”研究成果,对国际混凝土安全碱含量标准提出了重要的缺陷,加拿大还将该成果作为这一方面新的国家标准。

在新材料纳微米波的研究上,许仲梓带领团队着眼于一系列重要的国家需求,深入地开展了纳微米波选择性传播的调控机制、功能物质的合成和新材料制备等研究,发明了宽域吸收和锐吸收两种调控方式。这些研究成果有的应用在国防军事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积极打造全国“教育名城”,大力推行医疗改革……他是一位为民办实事的公仆。

2002年2月,许仲梓担任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走马上任第一天,转变身份,戴上了副市长这么一顶官帽的许仲梓,竟然想到了影视作品中那位七品芝麻官说的话。他知道,自己搞科学研究是终生的,当官是暂时的,也许一年两年就卸任了,但既然人民信任自己,让自己坐上了副市长这把椅子,就必须在任一天为老百姓办好一天的事。否则,当官不为民办实事,就不如回家卖红薯了。

从事科学研究,许仲梓一片执着;当官为民办实事,许仲梓一片虔诚。从2002年2月至2013年初的11年时间里,在副市长岗位上具体分管教育和医疗的他,积极打造全国教育名城,大力推行医疗改革,在教育和医疗领域创造了好多“全国经验”。

多年来,南京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出现了择校热。每到开学报名时,那些教育资源优质的学校挤满了人,叹声、怨声、骂声不绝于耳。许仲梓看着为了报名你挤我拥的人群,以自我反思的形式问自己:什么时候能让老百姓不再为了择校而挤破头呢?他说,不要怨老百姓一门心思为孩子读书挤名校,也不要怨老百姓骂政府,择校是老百姓的权力,谁不想让子女上教育质量好的学校呢?作为政府,关键在于老百姓想要什么能不能给什么。

带着“老百姓想要什么政府能不能给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许仲梓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快速推进南京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并把大力扩展优质教育资源作为一个重点抓,以此满足百姓的择校需求。通过以“名校办分校、名校办新校、名校托管弱校、名校集团化”等方式建立起以名校为核心的教育集团和校际联合体,实现“理念共生、资源共享、成果共存、考核一体、待遇平等”。经过几年的努力,南京市的教育发生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变化:办好了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义务教育实现了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跨越,呈现出“零择校、无名校、无弱校”的新景象。

2009年1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刊登一篇报道,题目为:《南京模式新突破:中国医改探路石》。报道中说,南京市在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医疗改革取得新进展,惠民医疗取得群众的高度认可。这些成绩,是在国家没有比较完整和清晰的政策出台之前,率先探索出来的,包括医改方案、城乡医疗保险体系、惠民医院和药房托管在内,都是大胆改革的产物,走在了全省和全国的前列。

在这些成绩里面,凝聚着许仲梓的心血。有一件事情,至今还深深地刻在他的记忆里。他担任副市长不久,一次下乡了解医疗改革情况时,一位生活贫困的农民说自己患有高血压病,需长期吃药,虽然药不贵,可时常吃不起。当时他听了,心里直发酸。如何让生活贫困的人也能吃得起药,成为摆在他心头的一件大事。于是,一系列措施出台,从公共卫生到社区卫生运行机制改革,从药房托管到社区药品零差率,从惠民医疗到同城互认等,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如今,南京市的惠民医疗已成为“南京模式”被全国各地借鉴。

【人物档案】

许仲梓是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20多年来和团队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传统材料和新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近10年中,先后担任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防“973”项目技术首席。获得了1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34项,翻译和专著各1部,发表论文340余篇。先后担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人大副主任、江苏省工商联主席等职。

来源: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whatsapp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