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宜兴人:一位大学校长的圆梦之路 ——记著名信息技术专家、大连大学校长潘成胜教授

【引  言】

上高中时,几乎每天会在上学路上、在校园里与他相遇,每次他都友善地微微一笑;尽管他是学校出名的“尖子生”,可他从来不在同学面前高谈阔论、瞎显摆。好学、沉稳、和气、低调,是潘成胜这位比记者高一届的中学校友,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今年7月,记者专程赴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采访这位大连大学校长。30多年之后的首次相聚,双方格外欣喜。坐在米黄色沙发里的潘成胜,和当年一样,脸上始终洋溢着谦和的微笑,只是原本青葱的脸上多了些许岁月的印记和一分坚毅;说话依然是那样不疾不徐,只是谈话变得更加理性和睿智。这位从宜兴走出去的大学校长,外出求学、工作至今已整整35年,但一说起家乡的人和事,便是一脸的兴奋和自豪。他说:“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乡这片沃土,是家乡一大批优秀乡贤激励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并且圆了人生的梦想。”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取国家科技进步奖

“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科学家。”

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或远大高端,或现实物质;有的仅仅是“梦想”一下而已,有的则一步步坚韧地向目标进发。潘成胜从小也有一个梦想,并且一直为圆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着。

今年51岁的潘成胜在家中排行老五,前面四个姐姐,他是独子。四五岁时,后脑勺上还留着一条小辫子的他,仍经常骑在父亲的肩头玩耍。他不仅是父母手中的一块“宝”,而且有着良好的“背景”——父亲当年担任公社管委会主任,家中“骄子”加上干部子弟的身份,让许多同伴和同学羡慕不已。

可是,稍许懂事的小成胜并没有觉得这些是自己的“资本”,更没有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娇生惯养。他的三姐潘惠娟说到自己的弟弟,就一脸自豪地说:“他从来不娇惯自己,六七岁时就帮着家里做家务、干农活。读书更是特别用功。”在鲸塘中学读书时,潘成胜总是抓住一切能利用的时间来学习,每天一早就起床,读一会书再上学。有时早上贪睡醒不过来,他便把叫醒的“任务”交给妈妈。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潘成胜的手脚冻出了严重的冻疮,既痒又痛,脚肿得连鞋子都穿不进,在寒气逼人的深夜,他便穿上父亲的“大头鞋”做作业,照样每天学习。

潘成胜学习刻苦,但他并不是漫无目标地读书,更不是“死读书”。当时课外书很少,他虽年纪不大,但对父亲带回来的《红旗》杂志、《人民日报》等报刊很喜欢,这些“课外读物”成为他了解时政、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1978年3月底,新时期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潘成胜在报上读了郭沫若《科学的春天》一文,心潮澎湃;在课堂上,语文老师讲起在科学大会主席台上的十位科学家代表中,有周培源、蒋南翔等四位宜兴籍科学家,他内心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并暗暗立下决心: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科学家。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读书,潘成胜学习有着明确的方向,更有了不竭的动力。在中学一直担任班长的他各门功课成绩都很优秀,1980年高中毕业,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受高中数学老师的影响,他选择了当时对大多数人来说还非常陌生的计算机专业,并在南理工连续读了本科、硕士研究生。1987年,因其品学兼优,即将调往沈阳理工大学的导师对这位爱徒“爱不释手”,动员他一起到沈阳理工大学工作。在沈阳,他又获得了东北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学位。

1991年,潘成胜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年仅33岁的他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在此期间,他一直跋涉在一条既神奇又艰辛的信息技术教研之路上,并且逐步成长为一名国内著名的信息技术专家。目前他还兼任国家863先进空天××主题专家组副组长、总装备部光电与火控技术专业组成员、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

为大连大学引进人才

“没有多少人能像弟弟这样吃苦!”

让潘成胜三姐潘惠娟没想到的是,弟弟这么多年来,仍保持着当年中学读书时的作息习惯,每天晚上一吃过晚饭,便在电脑前开始工作,很少看电视,夜夜要工作到深夜。

2012年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潘成胜作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负责人,健步走上主席台,从张德江手中接过了红彤彤的荣誉证书。

在这次奖励大会上,潘成胜是一名“双料获奖者”,分别由他主持和指导的两个项目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由他率领的研究团队主持完成的“面向现代服务业的空地一体化网络管理与远程故障诊断维护系统”项目,突破了空地一体化网络管理等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信息关键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年,潘成胜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对一体化防空作战指挥系统网络理论与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工程实现,目前该理论与技术已在7大军区××个集团军及新疆军区的防空部队全面应用,相应的装备已实现了军、师、旅、团、营、连6级配备,形成了覆盖祖国大陆全境的野战防空体系。

近年来,他领导并组织完成国家重大型号工程2项、总装备部背景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7项、973项目1项。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外,他还获得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授权受理专利12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指挥控制通信与信息系统建模方面的专著,以及星载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方面的专著。

早在1998年,他就被授予首届“辽宁省杰出青年科技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随后,他被授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领军人才、辽宁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2013年成为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中国科学院2013年院士有效候选人。

其实,在这一切成果和荣誉的背后,是其异常艰辛的付出。潘成胜回忆道,当年他在沈阳理工大学任教时,1993年10月学校派他去法国留学,当他还在法国学习时,又让他赶紧回来,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他提为学校计算机系副主任。一年后,同样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他提为沈阳理工大学副校长。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他又被派往美国Universityof Illinois at Chicago学习。2007年12月,潘成胜被调任大连大学校长。

随着行政工作的不断增多,潘成胜一直没有放松科研工作,他把科研工作视作自己的生命。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潘成胜说,2001年刚开始研究空间信息网络时,他在航空航天方面的专业技术相对欠缺,“那时候,我拿出一切时间来学习,哪怕坐飞机从沈阳到北京短短的一小时,也一路在看资料。因为‘863’计划是一个前瞻性、前沿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选择。而这对我而言毕竟涉及一个新的领域,我不能辜负国家的重托。”调任大连大学后,行政工作更是事务繁杂,为此,每天下午4点学校正常下班后,到7点之间,以及晚上和节假日的时间,便成为他的科研时间。

一说到弟弟对工作全身心的投入,三姐潘惠娟便心生爱怜。她说:“他真的忙得没有一个节假日,没有多少休息时间。说实话,没有多少人能像我弟弟这样吃苦!”2010年,因潘成胜夫妻俩都忙于工作,请三姐到大连帮助料理一年家务。潘惠娟说,没想到弟弟这么多年来,仍保持着当年中学读书时的作息习惯,每天晚上一吃过晚饭,便在电脑前开始工作,很少看电视,夜夜要工作到深夜。“有时我半夜醒来,发现他还没休息,便催促他早点睡,而他总是边随口答应边依旧看书。有几次出差回家已经10点多了,他照样要工作两三个小时。”

与实验室科研人员在一起

“我们的校长真是个全才!”

潘成胜担任大连大学校长后,仅用4年多时间,就通过运作在2011年还清了学校累积的6亿多元贷款,现在大连大学是全国少有的没有贷款的大学。

记者刚到大连,开车来机场接我们的大连大学办公室主任田小潮一见面,便带着自豪的口吻介绍起他们的校长来:“说我们的校长是个全才,一点不夸张。”他边开车,边提供他这一“论点”的“论据”:潘校长不仅搞科研厉害,而且学校管理同样厉害,他担任校长后,仅用4年多时间,就通过运作在2011年还清了学校累积的6亿多元贷款,现在大连大学是全国少有的没有贷款、财务运行良好的大学。

担任大学校长后,行政工作“占用”了潘成胜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仍全力以赴。他说:“我既然当了一校之长,就要对得起学校、对得起教职员工,更要对得起全校2.1万名学生,让他们成才。”

大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地方大学,潘成胜就任校长后,提出大连大学要建成全国一流的地方大学,必须从单纯的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而具有一支高水平、有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为此,他不拘一格选贤引才。就在2013年,学校就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吉林大学等引进了一批知名专家。去年,大连大学还全面开展“三校一所”的合作,分别与大连理工大学、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互派教科研人员等,促进大连大学学科发展。目前,全校1100多名专任教师中的350多名教授、近500名博士,为大连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提供了人才支撑。由潘成胜带领的通信与网络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学校建起了一批这样的重点实验室,学校科研水平迅速提升。2011年至2013年,学校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等国家级奖项,连续三年名列全辽宁省高校前两名。

潘成胜说,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的首要任务,为培养“会做人、会学习、能做事”的创新型人才,大连大学规定包括学科带头人在内的所有教授,都要为本科生上课。而潘成胜本人,无论工作有多忙,都会定期为学生上课。他说:“教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书,而且老师好的言传身教往往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近年,大连大学为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开展了“百千万工程”,即在全校设100个学生创新实践工作室,每个工作室设10个项目,每个项目有10名学生参加。工作室将教学和培养学生实践以及创新能力有机结合,真正突出了“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潘成胜还对记者说,俗话说,有作为才有地位,近年来大连大学积极服务社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如学校积极参加了哈大高速铁路、红沿河核电站、大连地铁、大连新机场等工程防震减灾项目的论证和建设。因潘成胜和大连大学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独特优势,去年大连市把“智慧大连”建设项目,尤其是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航运等建设任务交给了大连大学。

潘成胜说,真正把大连大学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地方大学,既是学校的办学目标,也是我又一个人生梦想,希望通过连大人的不懈努力,早日圆上这个梦。

[人物档案]

潘成胜,1962年11月出生于我市鲸塘。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2001年期间,先后赴法国、美国深造。历任沈阳工业学院教师、计算机系副主任、沈阳工业学院院长助理、沈阳工业学院副院长、沈阳理工大学副校长等职。现任大连大学校长,兼任国家863先进空天××主题专家组副组长、总装备部光电与火控技术专业组成员、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

潘成胜还担任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兼职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大连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辽宁省通信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计算机应用重点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通信与信号处理创新团队负责人等。并担任《国际创新计算》、《信息与控制》期刊顾问,《国际信息与控制快讯》主编等。

来源: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