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历史的风景里 ——记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庆柏

【引  言】

今年4月15日,由江苏广陵书社出版,我省“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江苏地方文献书目》,在历经6年、140多人通力合作下,终于问世。全书共300万字,收录1949年之前出版的江苏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交通、习俗等内容的地方文献6000种左右,对江苏的盛衰沿革、治废灾祥都有记载,对江苏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历史记载尤为详尽。这是一部查考江苏地方文献的实用工具书,也是江苏首次整理出版地方文献书目。这样一部鸿篇巨制的主编,便是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宜兴人江庆柏。

6月下旬,暑期将至,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内依然随处可见漫步的师生。沿着贯通南北的一道长廊拾阶而上,文学院便安静地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红墙绿瓦的古朴建筑,以其浓郁的人文气息,展现着历久弥新的岁月沉淀。这里就是江庆柏30多年未曾离开的地方,亦如他给人留下的印象——质朴之中见真章。

国际交流

种种家乡的记忆  美好而单纯

踏进三楼古籍室,我们天南地北宜兴人采访组一行见到了江庆柏教授。这里没有空调、没有电脑,有的只是满屋子的泛黄书籍。然而,这里却是江教授最常待的地方。见到家乡人来访,这位儒雅和蔼的教授,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往年的点点趣事如翻书般跃然于眼前。

“我的老家在丁蜀镇洋岸村。老家大门口有一片场地,过年时大人们要在场上用石灰水画‘符’。场前是一条河流,可以通船,河里的船有没有坐过,我已经记不清。但河上的木桥却记得格外清晰,桥面是用木板铺成,到处窟窿,从桥面上可以看到桥下的河水。小时候,每次从桥上走过,我都很害怕,怕掉到河里去。”定格在记忆中的童年时光,在江教授的轻声叙述中,向我们缓缓走来……

因为母亲是湖㳇人,江庆柏的小学、初中都是在湖㳇念的。他至今记得:“湖㳇小学里有棵参天古柏,剪得整整齐齐。校园后面还有一片小桃园,有一口水井,口渴的时候我们就直接打井水喝。”

1966年,正当江庆柏积极准备报考高中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停课了,他考高中的希望也落空了。好在江庆柏一直没有放松学习,1969年,高中开始招生,他顺利考上了丁蜀中学。然而只读了一年,他就到湖㳇西街大队插队劳动。因为有着一定的文化功底,两年后,他被抽调为民办代课老师,先后在小学、中学教语文。其间,国家实行推荐上大学的制度,他曾两次报名,并参加过其中一次的考试,出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上大学的梦想。

1977年10月的一天,江庆柏永远不会忘记那天——他到无锡市听课,在班车上,他从旁人携带的收音机中听到了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到了无锡,看到大街小巷的报栏里,都贴满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他心中的大学梦再次沸腾了起来。

从无锡回来后,他就开始准备。当年的考试分为初试、复试两次。首先要到丁山参加镇江专区的初试(当时宜兴属镇江专区),通过后再到宜城参加江苏省的复试。说起复试,江教授跟我们分享了一件趣事——

在当年高考的史地卷中,有道题目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题目要求说出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看到题目时,他一下子就愣住了。“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直是四大发明,我不知道该去掉哪一大发明。”工作以后,他还不忘查找资料求解。去年,看到网上有人晒出当年高考的整套卷子,江庆柏特地搜集起来,再次找到了这道题,为此,他还津津乐道地与学生们分享了这段回忆。

那年,他顺利通过了高考。1978年2月,他拿到了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四年本科毕业后,又继续留校读了三年研究生。1984年底分配到学校古文献整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我不是一个有很多心思的人,入学时学的这个,后来发现自己也很喜欢古文献,于是就一直坚持了下来。”

和毕业生合影

做江苏文史的整理者  他乐此不疲

江苏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省份。自泰伯奔吴,江苏地域就逐步告别蛮荒,走上了文明理性的发展道路。在漫长的岁月里,勤劳智慧的江苏人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累积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家底。江苏地方文献就是江苏人以及关注、参与江苏建设的各方人士共同创造的珍贵的江苏文化遗产。在古文献所工作期间,江庆柏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江苏地方文献的整理、研究上,心无旁骛地在浩瀚的文海中搜寻各类典籍。做这样的“整理者”,他乐此不疲。

江庆柏以“江苏”作为研究内容之一,是因江苏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江苏地方文献记述着江苏人的历史,承载着江苏人的梦想,展示了江苏人的思想成果,也诉说着江苏人的家园情怀。这些先人智慧与累世心血所结成的文史资料,历经自然因素的“淘选洗练”,及人为的摧残毁损后,亟需整理保存。江庆柏说:“江苏是我的故乡,我有责任将江苏地方文献的基本状况、内涵揭示出来。”

地方文献的整理即是梳理一个地区曾经的记忆,《江苏地方文献书目》的编纂,就是全面调查、系统整理江苏曾经的历史书写。这对了解江苏、研究江苏,对宣传江苏、建设江苏,都有着积极意义。

从1987年开始,江庆柏就开始参与《江苏艺文志》的编写,担任该书的副主编。《江苏艺文志》是一部多卷本的大型地方文献书目。全书按照当时江苏省所属行政区划分卷,分为11卷,15册,收作家2万7千余人,约800万字。它通过对江苏历代作家和著作状况的综合考订、全面著录和系统总结,展示了江苏历史文化的辉煌成就,为开展江苏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切实的文献基础。本书出版后得到了地方史研究者的重视。历史上宜兴人的著作收录在此书的《无锡卷》里。当时天津师范大学的宜兴籍教授高洪钧先生,宜兴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的朱征骅、蒋云龙先生也都参加了编写。江庆柏也是通过此书的编写,才更加深入了解到宜兴丰富的人文资源的。

江庆柏在进行《江苏艺文志》编纂时发现两个问题:一是江苏幅员辽阔,苏南和苏北两地文化差距颇大;其次,苏南重要著作大多集中在地方望族之手。他认为,苏南望族在文化上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本家族成员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苏南社会。他希望通过分析这些家族的动态及文化活动,一窥当时文化风尚。为此,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撰写了《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一书。

《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一书详细讨论了苏南地区的世家大族在家族文化建设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阐释了作为一支重要文化力量、社会力量的世家大族,与地方历史、文化方面的互动关系。就宜兴地区而言,万氏、史氏、任氏、吴氏、陆氏、陈氏、周氏、徐氏、蒋氏、储氏、路氏、潘氏等,都是著名的地方文化望族。江庆柏在书中提到:“我储氏世以文章显”,这是宜兴地区最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对自己家族的认识,也可以说是许多宜兴大家族的共同特征。

从2008年开始,江庆柏又与省内外一批学者一起编纂了《江苏地方文献书目》一书。这部书专门收录反映江苏历史文化的文献,其中有不少写宜兴的图书。如反映宜兴抗战历史的《宜兴抗战史初稿》,游览宜兴风景名胜的《荆南小志》,收录有关善权寺碑刻、诗词的《善权寺古今录》等,还有《阳羡游览记》《桃溪客语》《桑梓见闻录》《蛟桥折柳图题咏》《宜兴县清丈章程》《宜兴歌谣集》《阳羡摩崖纪略》等等。每一部图书,都使他想起宜兴的山山水水,想起宜兴的古往今来。为了编写这部书,他除了上课外,大都待在南京图书馆内翻检材料。另外还跑了省内一二十家图书馆,以及多家省外的图书馆。此书,在今年入选了“第四届江苏书展推荐阅读书目”,以及由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和江苏省出版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的“2013·苏版好书”。

学术指导

一卡包的借书证  记录他的独特行走

6月10日那天,已经60多岁的江教授做了一件时髦的事情,在新浪上注册了一个微博。他在微博上这样说:“今天上午请学生帮助开通了微博,还是第一次玩这个,主要是想和各位交流一些学术信息。内容比较冷门,但没有想到马上就有了十多位粉丝。有些名字我是可以猜出来的,有些就猜不出来了。但不管是谁,我都感激。愿在校的学习愉快,已经走出或即将走出校门的工作愉快。不管在门里门外,我们永远在一起。”

微博一发出,立刻收到了很多评论,且全部都是学生的留言。不仅如此,在此后的很多微博中,关注江老师最多、交流最多的也依然是他的学生们。在大家的言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家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已经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工作的郭馨馨,从本科至研究生都是江庆柏的学生。在她的眼里,江老师就像父亲一样和蔼,无论是对他们的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非常的关心。郭馨馨说:“很多同学毕业后,都会跟江老师保持联系,哪个找了工作啦,哪个结婚啦,哪个生了宝宝啦,他都记得,有好几个同学结婚,他都去参加了。”

然而,最让郭馨馨敬佩的是江老师对学术研究的敬业精神。因为工作的关系,毕业后,她一直与江老师有着业务往来,目前他们正在编纂“江苏近现代救济与慈善文献丛刊”,这个项目已被增补进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2010-2015),也在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编纂丛书需要检阅大量资料,要找出那些散落在浩瀚书海中的“只言片语”,是件极费心力的事情。她亲眼看到了江老师的工作状态,看到了一位古文献学者对学术的坚持和付出。

“卡包是很多女孩子都有的小物件,里面装着各种类别的消费卡,咱们江老师也有这样一个卡包,不同的是,他的卡包里装的都是各大图书馆的借书证,甚至还有一些城市的交通卡。除了在学校和家里,江老师的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了图书馆。”郭馨馨告诉我们。

有一次,郭馨馨跟江老师约好一起去上海图书馆查阅资料,去之前,江老师都是要制订严密的“作战”计划。图书馆开馆时间有限,然而要查的资料实在是多,为了节约时间,江老师都是和她提前买好来回车票,踩着开馆时间进馆、掐着闭馆时间出馆,中间自带面包和水杯,一整天都不出馆。郭馨馨感叹道:“这一次的编纂,着实让我尝到了古文献工作者的艰辛,可是江老师编过那么多套大型丛书,我无法想象,每本书的背后,他到底耗费了多少心血。”

研究古文献这件事究竟是辛苦还是幸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也许就像江老师在微博里说的:“我很喜欢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题目《门与路》。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门与路永远相连。”他在意的不是达到终点的成功,而是行走在古文献堆叠起来的历史长路中,所领略到的风景以及风景中的人与事。

行走在南京师范大学校园

【人物档案】

江庆柏,1951年出生,江苏宜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四库学、清代文献学、江苏地方文献学。主持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四库全书荟要》研究”等项目。出版著作《江苏艺文志》(副主编)、《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近代江苏藏书研究》、《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清朝进士题名录》(2007年中华书局)等。主持古籍整理有《黄人集》、《清代地方人物传记丛刊》、《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江苏人物传记丛刊》。在《文史》、《文学遗产》、《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孔子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清史研究》、《图书馆杂志》、《中国地方志》、《历史档案》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来源:宜兴日报   摄影:蒋  瑜(部分为资料图片)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