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达&徐建亚《吴冠中先生与我的故乡情缘》(二)

吴冠中

江苏宜兴吴冠中先生的故乡,作为吴老的同乡后辈,我有幸与他老人家结下了一段终身难忘的情缘。吴老在他文章中,无数次提到家乡的白墙黑瓦、小桥流水和春柳飞燕等美景,在他小时候留下美好记忆。这方面的题材,最终也成了吴老艺术创作的亮点之一。正是由于吴老的故乡之情,才有1981年回宜兴写生的故乡之行,才有我与吴老相识的故乡之缘。

(二)

吴冠中先生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故乡行,带着三十天辛勤劳耕耘的收获,带着一片乡情,告别了哺育过他的土地,踏上了返京之途。回京后不久,便声望日隆,满声海内外,且达到了高山仰止的程度。我虽对吴老常在念中,但也只能思而却步了。然后,有时故乡之缘,使得在这二十余年中,我一直吴老保持联系。1983年他到南京举办个人展览,携夫人到宜兴观光探亲,我有幸作了陪同,一起游了善卷洞,并合影留念。1997年吴老赴杭州参加母校中国美院的庆典,和袁运甫教授等人顺道来宜兴看故居,我又有幸作陪。那次吴老看了我自创的焦墨重彩花鸟画,给予了肯定和好评。在他的激励下,我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了第一本个人画集。2000年我带着画集,第一次专程到北京吴老家中拜访,想不到吴老对我的百余幅画一张张地进行点评,其看画的认真程度出乎我的意料,我见他看画时不断点头说好,就提出请他多提些意见,吴老有点生气地说:“我现在已无须违心地讲人好,你能动脑画画,有新意,我看了很高兴,今后胆子要更大些超前走,要把精力全部用上去”。我听到最后一句话时脸红了。因为近十年的美术馆馆长之职,常使我杂务缠身,不由自主。那次我在吴老家里待了九十分钟,怕他老人家累着,才主动告辞。后来才知道他接待人一般十五分钟,最多不超过半小时。从此我就自觉地遵守这一规矩。之后,我每年都去探望吴老,少则一、二次,多则三、五次。有时带着作品作品请他指导,有时请他为家乡的公益活动题词,有时请他鉴定作品真伪,并有几次为他家乡故居事宜去请示。吴老从未拒绝我去探望他,但又两件事通过暗示作了规定:一是上门除少许家乡土特产外,不准带任何礼品;二是未经允许不准带他人登门。

吴老的居住面积月九十平方米,家中陈设十分简陋,旧家具,旧沙发,素壁素地,除一台挂壁式空调外,没有一点现代感觉。约二十平方米的厅堂墙上挂一幅约三平方米的横式壁毯画,是按照他的代表作《熊猫》制作的,依我看这是最气魄的东西了。要不是墙上镜框内有两张吴老的真迹小品使我眼睛一亮,真难相信,这就是当今大师的寓所。有一次,我有机会到他家中的画室里去一看,简单的程度使我傻了眼,他的画桌只是一块最普通不过的木框夹板,桌面是用几张方凳临时搁就的,高度只有六十厘米左右。他见我疑

惑的样子就笑着说:“画好画坏与台子没有关系,台面放高些可照顾到画的整体”。虽然我没去过他另外的一个工作室,但其状况也可想而知了。我算是开眼界了,并且是开了一个通天的眼界,吴老那么多惊世的水墨画杰作,竟然是诞生于如此简单的陋室和画桌。我理解高处不胜寒的意义,也明白高人有僻相的意蕴,但这都解释不了眼前的吴冠中现象。后来我悟出了其中的真谛。二个字“舍弃”。一个将艺术生命和自然生命和二为一的人,他的最高境界是为了艺术,敢于并善于舍弃身边一切身外之物,而绝不被俗事俗物所累。

最近数年,吴老在对我的教诲中,从来不谈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是在宏观层面上启迪我的思路。他看了我的画面后曾说:“不要局限于花鸟画,不要被传统画种的界限所束缚,自然界中美的东西很多,要大胆地去表现各种美”。又说:“现代人如果把精力全部放到笔墨功夫上,就算花上一辈子,也达不到古人的高度,哪里还有时间去探索新的东西和追求自我呢?”还说:“屏条画尽量不要去画,古人对这种形式已对付了上千年,很容易落入老一套的程式,画方形和横幅画可以逼着你去动脑筋思考,去创造”.吴老在谈到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问题时认为: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孰好孰坏,我们无必要去探讨,但有一点是明显的,他们有些东西比我们先进,西方那么多先进的东西我们都学了,为什么在艺术上就不大胆地去学呢?他还肯定地认为:民族性是丢吧掉的,就当下而言,少强调民族性为好,因为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一提到民族性,就必然产生排外性。因此,吴老要我今后多看点西方现代的东西,我问他在看画的同时,是否要看些有关文章,吴老表示不要,以直接感悟为好。有一回,吴老气愤地说:“有些人总是和我过不去,这些人无非两种,一种是他根本不懂艺术,另一种人懂艺术,是在嫉妒

回想二十余年来,吴老先后送给我十几本签名画集,数本签名文集;我还受到过吴老五封书信;吴老曾应邀为我个人题词四次,办公益事业题词二次。除题“破土斋”外,1987年我在南京办个展时为我题了“吴俊达书画展览”;1996年题了“宜兴书画作品集”和“故乡情系书画情”。1998年为我出版个人画集题“埋土壤,求成长,日暖风和催破土,幼苗渴望成乔木,扎根故乡。”2002年为宜兴周处庙文化广场牌楼题“千秋风范”四字。还有一次2001年,“荣宝斋”特刊为我做专题介绍,吴老题:“二十余年前回故乡,识小青年吴俊达,发现他对艺术很敏感,且好学。他要求我给他那陋室起个斋名,我赠以‘破土斋’。故乡多竹,春笋破土而出时予人欣慰与希望。吴俊达果然年年成长,已入修竹之林。特此致贺”。那次我在吴老家中拿到题词后,回想起二十余年来与吴老的故乡情缘,就壮大胆提出:“吴老,我已受您二十多年的教诲,是否可收我为您的学生”。吴老略略思索受说:“小吴,我一直没把你当作外人”。我恭恭敬敬叫了声老师。当初由于过分兴奋和激动,我竟木然了,没有立即向恩师行拜师大礼,对此一直感到十分内疚和遗憾。只能时常默默的在心中祈祷:愿吴老生命之数长青,艺术生命之树长青,故乡之缘永续。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