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老茶馆 被遗忘的时光

宜兴老茶馆

民国时期,宜兴城乡,茶馆林立,仅四大镇就有70多家,其中颇有名声的,县城有新阳羡、仿和楼、藉泉楼、步瀛楼、先春楼、青云楼、亦园茶室等。抗战后期,宜城还有畅和、奇芳阁、步瀛楼、顺和楼和东大街的凤阳楼等5家大馆;

丁蜀镇上有集贤、达泉、三园、丁荆泉、中楼等;和桥镇有中和、鸣福楼、和兴楼、长乐、永尹、畅园等,尤其是桃溪之畔的山乡张渚镇,早在清同治六年(1867年)在下浮桥北堍开设的岳阳楼茶馆,天天高朋满座,此后这个镇上又相继开设云龙阁、贡辰楼、近水楼、法随园等26家。

茶馆是农民上街憩息的场所。农民进城(镇)上街,习惯地背上一只筒蓝,走进茶馆,先把筒蓝往壁钉上一挂,找个座位坐下,堂倌递上毛巾便问喝淡茶(即绿茶)还是浓茶(即红茶);如果是老茶客,堂倌一看便知。当茶泡来后,便一面喝茶,一面叙谈,即使同桌的人不相识,二开茶后也能犹如知已。一般喝了三、四开,茶水淡了,便离开茶馆,拎只筒蓝,上街买点想买的东西回家仁在城镇的茶馆,一般都有固定的老茶客,借此悠闲消遣,谈天说地。宜城的新阳羡、凤阳楼,仿和楼、顺和楼等,还都全天营业,一日三市,晚上兼营书场。在丁山、张渚、和桥还有不少老茶馆,对常吃茶的老茶客茶资,不是吃一壶付一壶,而是按月或按季,乃至半年或一年才总计一次性付资。

茶馆也是调解民间纠纷的场所。张渚镇的法挝园茶馆就经常有人“吃品茶”。这种“品茶”的吃法,由当事人双方会同发出“茶帖”,邀请双方有关人员和地方绅士,约定时间,茶馆,当众论理,听凭公断。事先与茶馆商定好包下堂口,按座位计算茶资。不论是否满座,要付全部茶资。茶馆也事先贴出茶会红纸条、通知其他茶客,这一天要知情回避。

吃品茶时,这一天的茶馆好似审事庭,凡接到茶帖的人都必须准时到达。德高望重的绅士居上而坐,当事人分坐两边,待堂倌把茶一一泡好后,由主持的绅士提示当事者双方各叙为何争论?理由何在?双方有关人员可以补充,申辨、争辨,但不可争吵,都要让对方的话讲完再讲。经过当事双方各叙事情经过,理由和一番争辨之后,是非已基本有了眉目,应邀出席的人边喝茶边先后发表见解。公道自在人心,是非必有定见,直到意见一致,众口一词之时,谁应忍让一步,谁应量情而为,当众告诫双方,使双方心平气和地接受公众的裁定,茶会就此结束。

茶馆也是商贾企业洽谈生意的场所。以前,乃至当今,有不少外来行商客户,先都落脚茶馆,听听地方新闻,了解想要知道的当地行情;有的事先约好,到那家茶馆谈洽成交,逐步地使茶馆成为民间贸易的洽谈场所。宜兴的土产石灰、草纸和畜禽生意,不少都是在茶馆成交的。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的茶馆还是我地下秘密联络点,如1944年我游击队夜袭韶巷日伪军据点时,韶巷村西的茶馆就是联络点,堂倌就是联络员,智取碉堡,一举歼敌。

如今,陶都宜兴市,城乡的茶馆都己恢复生机;而且,宜兴市政协纠织的“阳羡茶会”,已经成了宜城高层次的茶馆缩影,自1985年5月成立以来,它每凡一个季度或半年,都要邀请当地党政领导和各界人士,奉清茶一杯,弘扬宜兴茶叶文化,促进宜兴经济腾飞。这种茶会,除了品茗,宣传饮茶科学外,还有诗有画,有论有评,有歌有琴,气氛生动活泼。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