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造壶 壶蕴匠心——访高级工艺美术师范锡军

范锡军 高级工艺美术师

艺名茶墨全,1969年生于丁蜀镇西望村,范庄农家(静安)第三代传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工业美术陶艺专业委员会会员。

1989年与夫人吴婷芳创建“艺缘轩”紫砂工作室。从艺以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作品传统中见新意,高雅中见清奇,深厚中见秀丽。2003年10月赴香港成功举办个人紫砂艺术展;2004年11月赴新加坡成功举办个人紫砂艺术展;2008年10月作品“天道酬勤”“乳意”“龙跃凤鸣”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中国故事·人文江苏”大型文化展示活动。

主要获奖作品有:“双线清韵壶”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新十二生肖组壶”入选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百岁巴金壶”获十大名壶金奖,“博古壶”获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金奖,“鱼跃龙门壶”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奖,“桥壶”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桥壶”系列获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菩提壶”获首届“景舟杯”制壶大赛铜奖,“玉玺壶”获第九届“中陶奖”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金奖,“大吉祥壶”获第七届“大地奖”金奖。

此外,“百岁巴金壶”被无锡市博物院永久收藏,“如意壶”“连年有余壶”被山西省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禅圆壶”被山西省民俗博物馆永久收藏。

访谈人物:高级工艺美术师范锡军

采访记者:宜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杜坤强

访谈时间:2019年11月18日

访谈地点:“艺缘轩”紫砂工作室

记者:在宜兴的制壶历史上,有一个家族特别令人注目,那就是以丁蜀镇西望村为主的范家。据史料记载,自明清以来,范家在制壶上名家辈出,如范章恩、范鼎甫、范静安、范大生、范锦甫、范占、范泽林、范福奎、范林源等,均在紫砂艺术史上留下了美名。你作为范家的后人,是怎么走上紫砂艺术之路的呢?

范锡军:我是1969年出生在丁蜀镇西望村的,曾祖父是范静安。大家比较熟悉的范庄农家,是曾祖父范静安的斋号。他所创制的壶,大多数由当时的陶刻名家“东溪”(赵松亭)、“石溪”(任淦庭)刻字。在那个年代,农民的主要事情是务农,而我曾祖父因腿脚不便,所以不管是农忙还是农闲,他都只能坐在泥凳旁制壶,其制壶技艺远超常人。后来,范庄农家传给了我的爷爷范长生,可惜的是爷爷30多岁因感染风寒去世了。我出生在这样一个制壶世家,制壶是我的必然选择。尽管我从艺时紫砂行业不景气,尽管父母亲希望我另谋出路,但我觉得祖宗留下的制壶技艺不能埋没了,于是我在做了几年木匠之后,毅然回到泥凳旁,踏上了紫砂之路。

记者:作为制壶世家的一位后来者,你对自己提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匠心造壶、壶蕴匠心。那么,你为什么要给自己提这样一个要求呢?

范锡军:我踏上紫砂之路后,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制壶。我觉得自己在制壶上必须尽力做到两个“对得起”:一是对得起自己的祖宗,二是对得起自己手中的紫砂泥。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对得起”,我要求自己坚持以一颗匠心制壶,力求自己所制的壶都能体现出匠心。

记者:匠心造壶,这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多年来,你一直致力于传承与创新,你是如何理解传承与创新这一关系的呢?

范锡军:因为有家传壶艺,我比别人更需要做好传承与创新这篇文章。我们范家是一个制壶大家族,我有取之不尽、学之不完的家传壶艺。在我们范家的制壶前辈中,有的自成一派,不仅具有鲜明的壶艺风格,而且为后人积累了丰富的制壶经验。面对前辈们留下的这些宝贵“财富”,我必须好好地挖掘、研究、传承,真正将他们的壶艺精髓传承下去。但是,传承并不是一味地照搬照套,更不能墨守成规,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情感、审美意趣都在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创新。因此,多年来,我把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做到传承中有创新,创新中有传承。

记者:请说说你的创新作品。

范锡军:我的创新作品,基本上是在传统这个框架内进行的,不失传统的味道,却又有新的内涵。我创作的“桥壶”,造型像一座拱桥,壶身中间一条凹下去的虚线,恰似水平面,半圆的桥洞倒映在水中。壶把像一支摇船的橹,让人产生船过桥洞的联想。“一帆风顺壶”以钮为帆,以如意纹为浪花,构成了“扬帆远航”的画面,表达了人生“一帆风顺”这一美好的祝愿。“天道酬勤壶”以一个传统的造型,通过重新构思,表达了“勤劳多酬”的哲学思想。天道酬勤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壶身为上下相合的扁圆形,寓意为天,壶嘴为牛头,壶把为牛尾,壶钮为钱币。牛不仅忠诚老实,而且肯吃苦,一直是勤劳的代表。“天道酬勤壶”以这些元素,告诉人们: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尊提壶”以佛教题材为创作理念。壶体呈半圆形,弧形圆润有力。壶把采用提梁把,制成圆形犹如佛光,与壶身交相呼应,一虚一实,叠造出双重的视觉效果。壶钮以抽象的雕塑形式制作出了佛头,安在莲花形的壶颈之上。“花魁壶”虽属光器造型,却有着花器的韵味,在鸟语花香的怀抱里,凝固成赞美的诗文。壶身上以线条勾勒出的花瓣,在微风中送出一缕缕醉人的芳香。这把壶在简练中蕴含美学的意境。

记者:目前,你正处在创作的“黄金期”,你下一步的重点是什么?

范锡军:我下一步的重点是六个字:珍惜、出新、求进。珍惜就是珍惜创作的“黄金期”。对于一位紫砂艺人来说,一生中创作的“黄金期”并不多。50岁左右,年富力强,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作经验,这就是创作的“黄金期”。现在我就处在这样的“黄金期”,一定要好好珍惜。出新就是在创作上再出新的作品。求进就是在创作水平上再向前迈进,更上一层楼。

文章来源: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whatsapp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