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匠心制好每一把壶——访高级工艺美术师鲁文琴

鲁文琴

访谈人物:高级工艺美术师鲁文琴

采访记者:《宜兴日报》杜坤强

访谈时间:2017年9月1日

访谈地点:宜兴紫砂工艺厂“紫陶轩文琴工作室”

内容提要

•作为一名紫砂艺人,能不能做“孤品壶”,能不能坚持做“孤品壶”,或是说能不能让作品少而精,必须解决是追求作品的商业价值还是艺术价值这个问题。

•做“孤品壶”,不等于这把壶因为是仅此一把就有价值了,关键要看这把壶的艺术水准怎样,它有没有“独一无二”地存在的价值。

•记得有次我在掺滋泥时,觉得掺滋泥没什么技术性,就有点随便。顾景舟大师看到后,便走过来接过我的滋泥棒,亲自动手掺滋泥,那种平静与一丝不苟,让我脸红。事后我常想,顾老作为一名制壶技艺顶尖的大师,连掺滋泥这样的小事都做得那么认真,这说明他以一颗匠心对待制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做到自己的“最好”。

宜兴紫砂壶

访谈内容

记者:在当今紫砂圈内,只要是熟悉你的人,都知道你喜爱制作“孤品壶”。所谓“孤品壶”,就是一把紫砂壶设计出来后,只做一把,不再做第二把、第三把。“孤品壶”是你坚持匠心制壶的生动体现,已经成为你从事紫砂艺术的鲜明特色。请问你为什么要制作“孤品壶”呢?

鲁文琴:对于一位紫砂爱好者来说,当他喜欢这把壶,并且拥有了这把壶时,他希望这把壶在这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2006年初,我与一位客户交谈时,这位客户说,如今同样的紫砂壶太多了,今天花高价买了一把原创紫砂壶,明天就发现别人手里也有了。如果紫砂壶也能像画一样仅此一幅,收藏价值就更高了。虽然这位客户是随便说说的,但我听了感触很大,心里想:为什么自己不制作“孤品壶”呢,设计一把壶,只做一把,这样对于收藏这把壶的人来说,这把壶就是孤品,仅此一把。就从那时起,我就把这一想法付诸行动,开始制作“孤品壶”。

记者:要制作“孤品壶”,说说容易,而要真正做到很难很难。在制作“孤品壶”的过程中,你闯过了哪些难关?

鲁文琴:首先要闯的是心理难关。说实话,设计一把壶很不容易,当一把壶设计出来后,大多数人的想法是做几把或几十把,甚至以后经常做,如果仅做一把太可惜了。我做“孤品壶”时,别说是朋友,就连家里人也反对,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做“孤品壶”对收藏你作品的人而言,更体现了负责精神,使作品因“独一无二”而价值更高。作为一名紫砂艺人,能不能做“孤品壶”,能不能坚持做“孤品壶”,或是说能不能让作品少而精,必须解决是追求作品的商业价值还是艺术价值这个问题。我认为,做“孤品壶”就是追求作品艺术价值的一种形式。第二要闯的是艺术难关。做“孤品壶”,不等于这把壶因为是仅此一把就有价值了,关键要看这把壶的艺术水准怎样,它有没有“独一无二”地存在的价值。因此,我每做一把“孤品壶”,都要认真设计,精心制作,其标准是既要让自己满意,更要让收藏者满意。

宜兴紫砂壶

记者:从开始制作“孤品壶”到目前,你已制作了多少“孤品壶”?以后还会制作“孤品壶”吗?

鲁文琴:做“孤品壶”必须以质取胜,我基本上每年做两把,10多年来已做了20多把。这20多把“孤品壶”已都在收藏者手里了,我自己只留存了照片。如“大唐古韵壶”被一位天津人收藏,“平步青云壶”被一位广州人收藏,“秦公壶”被一位唐山人收藏……做孤品,自己不重复自己,这既是对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收藏家的负责与尊重,更是对紫砂艺术的虔诚。虽然我不能让自己的每把壶都是孤品,但能让一部分壶成为孤品,算是自己给自己一个交待。我以后还会继续做“孤品壶”的。

记者:许多壶艺爱好者因为你的“孤品壶”而记住了你,也因为你的“孤品壶”而格外喜爱你。你的父亲鲁玉贵是一位有着战功的革命军人,你从小在军营里长大,是军营里一朵可爱的“小太阳花”。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制壶这一职业的呢?

鲁文琴:我选择制壶职业,缘于喜爱。我的父亲于1947年加入革命队伍,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曾先后获得六枚勋章。1979年父亲转业,来到宜兴紫砂工艺厂担任党委书记,从此我们整个家庭就与紫砂结上缘了。至目前,我们一个大家庭几十口人,大多数人从事制壶职业。1981年我高中毕业时,凭着父亲的资历和社会关系,我完全可以另择职业。可我当时因为经常到紫砂厂玩,看到那些紫砂老艺人一丝不苟制壶的样子,很敬佩他们,我就觉得自己也应该做一个制壶的人。记得当我选择制壶职业时,父亲对我说:“紫砂这条路不好走,你要走,我不反对,但你踏上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不可半途而废。”就这样,我选择了紫砂,而且“不可半途而废”,一直走到了今天。从艺后我很幸运,先后得到吕尧臣、江建翔、谢曼伦三位师父的指教。

宜兴紫砂壶

记者:时下,有人说制壶很容易,学上一阵子就会制壶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鲁文琴:我不同意这种说法。现在,一些学习制壶的人急于求成,还没怎么学就想着制壶卖钱了,这很不好。制壶作为一门独特的技艺,必须扎扎实实打基础的。我在紫砂厂的徒工班学习时,其训练非常规范、严格,统一泥凳、工具,统一基本功动作,统一练习工序,可以说一丝不乱。就说打泥片打泥条,宽和长均有规定,厚度标准3厘米,厚薄要均匀。师傅只要一听到搭子声,就知道火候练到了哪里。一天下来,每个人的泥凳上都是几十块泥条和泥片摞在一起,平整度马上就见分晓:打得厚薄不匀的,几十块泥条、泥片叠在一起肯定就不会平齐了。记得有次我在掺滋泥时,觉得掺滋泥没什么技术性,就有点随便。顾景舟大师看到后,便走过来接过我的滋泥棒,亲自动手掺滋泥,那种平静与一丝不苟,让我脸红。事后我常想,顾老作为一名制壶技艺顶尖的大师,连掺滋泥这样的小事都做得那么认真,这说明他以一颗匠心对待制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做到自己的“最好”。因此,我建议正在学习制壶技艺的年轻人,一定要好好向那些优秀的紫砂老前辈学习,学习他们的工匠精神,好好打牢基本功,用匠心制好每一把壶。

记者:2007年,正处在创作黄金期的你,被江苏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宜兴紫砂艺术培训中心聘为全手工制壶培训班指导老师。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鲁文琴:应该说,我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大家知道,当指导老师,培训学员,这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如果从自身利益考虑,有这个时间和精力,还不如自己多做几把壶。但我的想法是:紫砂需要传承,需要有人奉献技艺。我的一手技艺是师父们传给我的,是师父们无私的奉献;现在我理当像师父们那样,把技艺无私的传给别人。我担任指导老师后,先后培训了300多名学员。

(宜兴日报:杜坤强)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