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葵壶的传奇故事

“风卷葵”名气很大,知者甚众,但背后的传奇故事却鲜为人知。风卷葵壶,是花器中的圣品。造型取风卷葵花之形状,既应物象形,又气韵生动。风卷葵壶传世作品中,最经典的代表是,女艺人杨凤年所制风卷葵壶,此壶现藏宜兴陶瓷博物馆。

风卷葵壶
泰斗三年未仿制,自有道理

“风卷葵”壶,在1980年左右,曾由该壶的原收藏主人华荫棠老先生借给紫砂厂陈列室。据说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想仿制一把,但时近三年,泰斗一直未动手,最后原壶奉还,谁都不知道个中原委。

在一次偶然机会中随行人员请教泰斗,当问及为何不曾仿制这把“风卷葵”壶时,泰斗笑答:“仿像了,只不过是像而已:如果仿不像倒显出笑话,而且故人的心态、故人的气度仿也确难。”泰斗一番话,指点了迷津。难怪当今曾有不少制壶高手,仿制杨氏“风卷葵”,皆因过于工精而失去了原作的朴雅之韵。

风卷葵壶
▲ 风卷葵

风卷葵壶的造型,在清康熙时期就成熟定型,据说是在虚扁壶的基础上,加以贴塑加工创造出来的,贴塑的工艺手法在康熙时开始流行。

紫砂巨匠陈鸣远、与陈鸣远同时代的许龙文,都制作过葵花式壶,清早期的陈柏芳亦制作过风卷葵壶,它们都是现今经典风卷葵壶的渊源。

风卷葵壶
▲汪寅仙 • 风卷葵

风卷葵由来

杨氏一家,原籍浙江桐乡。因家乡地少人多,靠种田难以糊口度日,许多人都外出寻找生路。杨彭年、杨宝年兄弟两人,听说宜兴窑业兴旺,特别是紫砂壶名传天下。于是,就带着妹妹杨凤年,来到了宜兴蜀山,寻师学艺。杨凤年跟着哥哥,见到了五光十色的陶器,见到了哥哥替陈曼生做的紫砂壶。

风卷葵壶
▲江建祥 制风卷葵

“风卷葵”壶面世后,杨凤年没有重复再做,成了独件珍品,在苍茫的世事纷争中,隐寂而不知了去向。风卷葵壶诞生在清代嘉庆年间,为著名女艺人杨凤年所创制,传世品现藏宜兴陶瓷博物馆。造型以仿真象生类风卷锦葵为形。这种壶造型独特,典雅别致,玲珑精奇,制作工巧,色泽光亮。

风卷葵壶
▲民国 • 唐凤芝制 • 青灰砂风卷葵

图案规则生动,曲线顺和流畅,形态自然逼真,整体端庄大度,风格古朴雅致。流卷葵叶,钮饰葵干,把以葵茎枝叶扭曲延伸,与壶身、壶盖所饰筋、纹、叶、茎协调和谐,器形手工艺砂味十足,韵味浓厚。

为当今壶界所公认的传统经典之作,在我国紫砂工艺史上亦堪称谓稀世瑰宝。20世纪30年代初,丁山白宕—蒋姓人士,在帮大户人家挖老屋墙基时发现一瓮,瓮中填满细沙,细沙中藏着一把完好无损的紫砂壶。他找到颇有名气的紫砂收藏家华荫棠,华认出正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风卷葵”壶。

风卷葵壶

隐埋地下可能是当时的壶主人为避清咸丰年间的战祸而为之。1937年,日本侵略者入侵,华荫棠把“风卷葵”壶送到乡下,砌在舅舅家浴间隔墙中,自己则远走他乡以避日军纠缠,“风卷葵”壶总算又躲一劫。

国民党江苏省主席早对“风卷葵”壶垂涎,宜兴县党部的一个官员找到华荫棠说:省主席要你这把茶壶,是你的造化,也是给你面子,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华荫棠无奈拿出—把邵大享的“掇只”壶“送”给这位“省主席”,才算又一次保住了“风卷葵”壶。

“ 文革”时,华荫棠已年届花甲,他把这件稀世珍宝和其他杂物―起,放在靠近路边的外窗台,“风卷葵”壶又一次得以保存。

风卷葵壶

1982年,华荫棠将“风卷葵”壶和另一件杨凤年“竹段”壶无偿捐赠给了国家。跨越了200年时空的杨凤年与华荫棠,共同在紫砂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1993年春,台湾一著名收藏家,到宜兴紫砂名人名作馆,仔细观看陈列在这里的历史名作。“风卷葵”壶的形态、气势、神韵震撼了他,他想以80万港元买下这件作品。但听说了以上的故事后,留下了一句话:“买得起却买不动。”

风卷葵寓意

杨凤年的“风卷葵”壶,造型简洁明快,圆润古朴。其曲线顺畅自然,其图案规范周正,其形态生动活泼,其布局繁而不杂,其安排规而有序,是紫砂花器的传统经典之作。后世仿制“风卷葵”壶者甚多,在工艺技法、造型气度、精神追求、神韵内涵上,汪寅仙的仿品当属上乘。

风卷葵壶

汪寅仙认为:杨氏“风卷葵”壶距今人的要求还有值得推敲之处。顾景舟支持汪寅仙,他鼓励汪寅仙把自己对历史传器的认识结合到仿品中,融进自己的艺术追求。金灿灿的锦葵花被风吹歪了又挺起来,花瓣卷拢始终不散。杨凤年就按风中锦葵的形象制壶,构思奇巧,浮雕精美,花瓣点缀全壶,形态逼真,起名“风卷葵”。

风卷葵壶

风是无形的,在“风卷葵”壶身上却是有形的,线条在翻滚着、流动着,锦葵枝叶在风中卷曲,包住壶流,锦葵枝桠在风中弯曲形成壶把…

生命的活力、艺术的魅力跃然眼前。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