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竹的故事:一根篙子的见证

我与竹的故事

从我睁开懵懂的双眼,就看见父母手里的竹篙。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的父母为了生计,摇着一叶小舟,撑着一支竹篙,风里来雨里去,把一堆堆沉甸甸的货物送往一个个码头。

篙子是毛竹做的,从毛竹到篙子,要经过专业加工才行,而父亲就是这方面的行家。做成的篙子笔直笔直,但不是每一根毛竹都是直的。遇到有点弯的毛竹,父亲就支起一个专业小灶,用火烤,这个“烤”的过程叫“入篙子”。入篙子是一门技术活,火候很重要,烤的时间长了毛竹会烧焦,时间短了篙子不会直。不仅火候重要,而且烧火的材料也很讲究,必须是竹片,其他木柴、干草都不行。

笔直的毛竹还不是篙子,要成为篙子,还必须在毛竹的根部镶上一枚篙钻。最常见的篙钻有三种,一种是尖尖的,像钻头一样,叫独钻;另一种是“U”字型,像钢叉一样,叫二叉钻;还有一种是带钩子的,叫板钻。那时候的丁山街上有一个专业镶篙钻的店铺,店内卖毛竹、篙钻,还代客加工镶篙子。只见镶篙子的老师傅把毛竹根部平均劈成四片,用竹刀砍去一小部分,然后把篙头用篙钉固定,再用铁箍箍紧。父亲很聪明,许多船上人的技术活,他无师自通,自学成才,他也学会了镶篙钻,因此我家船上的篙钻都是父亲亲手镶的。

篙子是船上人谋生的工具,比较长,一般放在船头,晚上过夜父亲都会把船头上的篙子用铁链条锁好。如果不小心把篙子弄丢了,一家人会心疼好久,不仅心疼钱,还心疼父亲的技术。

世上三大苦:打铁、撑船、磨豆腐。一根竹篙见证了那个年代船上人家的生活艰辛,也见证了一个父亲用于生计的聪明才智。(刘翠华)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whatsapp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