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掇只、掇球,迷一般的紫砂壶

紫砂壶的魅力之一在于壶型的千变万化,同一类壶型不同名家做的样子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莲子、掇只、掇球,这几种壶型最早是谁先出现的呢?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你能分清吗?

莲 子 壶

“莲子”壶形,是在明代问世。一说取象形,另说由古时南方煮莲子粥所用的莲子罐演化。莲子器形,一圆叠一圆,从小到大,一而再再而三,表现中国传统寓意中的“连生贵子”,老祖宗的习俗,喜欢用谐音来讨个吉利。比如画个猴子骑马,就是“马上封候”;画几片落叶和几只鹌鹑,就是“安居乐业”……那么莲子暗喻“连生贵子”,也就顺理成章了。

掇只壶

莲子家族造型各异,形态不一,也应证了佛家的一句话“莲由心生,心生万相”,现在这种莲子源于明朝崇祯年间的“莲子罐”,当时莲子的造型是直口垂肩圈足,鼓腹长圆身,附盖者盖面略鼓,整体造型似一颗莲子。

掇只壶

到后来由古朴敦厚到清秀俏丽的演变中,盖子盈起,上加珠钮,愈显高耸;一弯小流胥出于壶肩,轻巧娇娆;壶把如美人手臂作叉腰状,亭亭玉立之姿,此种莲子壶在现代是十分受欢迎的,而与源于“将军罐”的掇球相比,莲子俏丽似闺阁女子,掇球威严如虎帐将军。

掇只壶

莲子壶的基本特点: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此壶古朴典雅,自然清淡,宛若知书达礼。耐看而神韵具足,简洁而不乏气势。

掇 只 壶

“掇只”何意?众说纷纭。

一般讲,“掇只”是邵大亨原创,是由莲子大壶改变的壶型,把莲子把下的耳朵去掉了,盖里也变化成双层,这也许是掇落起来的最初起因吧。

宜兴当地人称“掇只”为“得子”,于是有人说“掇只”就是寓意“多子多福”。还有人考证说“掇只”是“掇抧”之误:掇,是阖上壶盖;抧,是掀开壶盖。又有人解释:掇,摞起来;只,单个的;掇只,摞成一摞的壶…

掇只壶

壶名是体现壶文化品位的重要方面。紫砂壶型的命名,在传统上,或是仿其他器形而沿用其名,或是早年形成而因袭流传,或是后人修正拔高演进更替。传世作品,壶名是经过认真推敲而为世人普遍接受的,不可以讹传讹,贻笑大方。紫砂壶是宜兴特产,紫砂壶名必与宜兴方言有紧密联系。到宜兴去,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说白了“掇只”就是“罐子”,就是那些盛油盐酱醋的小罐小坛。当初的制壶艺人,不过是仿照日用的小罐制成壶身再装置上流与把。“一个紫砂茶水罐子”,极有生活,极有情趣,极有意味。

掇只壶

另一说

“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

掇 球 壶

“掇”,落起来的意思,“掇球”,落起来的球。掇球壶也是邵大亨创制的。依靠部件和整体的轮廓表现多圆组合,似用圆规画出。壶身、壶钮为球体,壶盖、壶流、壶把为半球体,壶盖承上启下。整体造型为简明的静态,却有着鲜明的动势,有着强劲的力度。饱满敦实,浑朴醇厚,洗练含蓄。

掇 球 壶

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

在宜兴陶瓷博物馆的名人名作展厅里,陈列着三把掇球壶,分别是大亨掇球、友廷掇球、寿珍掇球。 这三把造型有别的“掇球壶”,由紫砂历史上三位名匠所作,代表着三个不同时期的三种风格。

红泥 掇球
红泥 掇球

“莲子”壶与“掇只”、“掇球”壶三者的基本区别:

从壶型发展看,是先有“莲子”,再是“掇只”,后是“掇球”。“掇球壶”是“掇只壶”的变形。也有论者认为“掇球壶”由“莲子壶”衍变过来,主要将“莲子壶”把下的把扣去掉。

掇球

“掇球”壶与“掇只”壶的基本区别是:前者强调“球”,故无足,圆盖鼓凸;后者强调“只”,故有足,圆盖宽扁。

文章原标题:莲子、掇只、掇球,迷一般的紫砂壶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