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写阳羡古韵风华—探访明代现存 “宜兴狮子”

中国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之物。古代的官衙庙堂、豪门巨宅、牌坊园林等诸建筑物大门前,都摆放一对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直到现代,这一习俗还在很多建筑场景中得以呈现。

宜兴狮子
市博物馆里的“状元狮”祥和宜人。

如今,宜兴城区还有11座明代汉白玉石狮子。这些石狮子雕工细腻精美,形象安详可亲,既符合江南含蓄的韵致,又与宜兴的风景及人文风貌相映衬,可以说它们刻写着阳羡的古韵风华。人们亲切地把它们称为“宜兴狮子”。

“宜兴狮子”并不是自卖自夸

说起狮子在宜兴的民间艺术形象,很多人常会想起舞狮,特别是宜兴鲸塘有“青狮”,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其实,宜兴的“石狮子”也是蛮有底蕴的。目前,宜兴城区还能见到11座明代汉白玉石狮子。“宜兴狮子”,不但有特定的含义,而且大有来头。

这要从2013年市博物馆重建“会元状元坊”说起。

当时重建“会元状元坊”(也叫“相国牌楼”),需要找原牌坊上的老构件做样子,以便了解原结构,测量原尺寸。这是承建方苏州金山石雕艺术公司(以下简称“苏州金山公司”)的要求。

苏州金山公司位于苏州木渎镇,是当地石雕技艺的“非遗”项目传承人,技术力量比较强。但光是交给他们几张照片,又要求他们原样原尺寸重建确实困难很大。

宜兴市政府非常重视,决定在太滆桥河边,把当年送去砌驳岸的会元状元坊旧石挖出来。开挖工程具体由市建设局和市文管办实施。市文管办和市政处都派专人在现场监管,并给每一块出土石料登记,拍照,编号。

宜兴狮子
太平天国王府门前的石狮雕工细腻精美。

2013年5月20日是正式开工的日子。苏州金山公司也派了人来。据说,施工负责人储师傅他们,隔夜把施工船开到河边,还放了炮仗。这是为了取个好兆头吧。

市建设局周密部署,除了用起重吊机以外,就靠手工挖掘,只用铁耙、铁钎。因为这是挖文物。上世纪50年代,宜兴会元状元坊就已是江苏省二级保护文物。

挖掘工程到当年6月13日才结束。其间,围观的群众数以万计,包括当年参加搬运牌坊石料的老搬运工们。这次,果然挖出了许多牌坊旧石料。

现在市博物馆牌坊的下半部分都是用的原件原物,如磉墩、高柱础,都是青石料,承重强度高。其他都是汉白玉石料。想不到的是这牌坊石头埋在地下47年后又重见天日,真是令人大喜过望。

万幸的是,这些出土构件基本上能复原牌坊原来的结构。那么,要求原式样、原结构、原尺寸重建会元状元坊基本就没问题了。当时所挖旧构件,都堆放在阁老厅,再统一运到苏州金山公司放样。

会元状元坊通天柱两边原是两对石狮子,四个。令人惊喜的是,这次出土了牌坊上的三座汉白玉石狮子,自然其中有雌雄一对,按样复原大为方便。

苏州金山公司负责人老何师傅,组织最强技术力量施工。会元状元坊非同小可,造型独特,六角八面,仙鹤瑞兽,祥云飞动,纹饰精美。据说天下只有两座半这样的牌坊,但据宜兴建筑界一位老前辈说:说是还有,但另外的牌坊不知在哪里?现在只看到宜兴这一座。也就是说,宜兴会元状元坊堪称独一无二了。牌坊独一无二,那牌坊上的石狮子自然也独具匠心了。

石狮子还需再补一座。苏州金山公司看到这石狮子造型好,也是他们从来没有做过的,就特意多雕刻了几座。这也是为了稳妥起见,如果刻坏了有候补。其实,他们也是把狮子造型录下来,这将成为他们的技术积累。就像丁蜀的紫砂艺人,看到好的茶壶样子喜欢录下来一样。

这一录不打紧,倒为他们带来了意外之喜。有客户到苏州金山公司挑选石刻产品,倒是看上了这些汉白玉狮子,毕竟石狮子在传统建筑中有镇压、驱凶、祈福等寓意。

苏州金山公司的师傅们告诉客户,这是“宜兴狮子”。

来客觉得“宜兴狮子”祥和宜人,雕刻精美,很好。或许他们看惯了市面上看上去气势汹汹,雕刻粗陋的石狮子,觉得“宜兴狮子”令人耳目一新。

苏州师傅们又告诉客户,“宜兴狮子”的造型来自于宜兴的会元状元坊,而且是江南“侧面狮”,迎客迎财。传统习俗中,节庆的时候石狮子嘴上要扣红绸带,而“宜兴狮子”却不需要,不会“咬人”的,因为石狮子嘴上都刻着现成的绸带呢。哦,这个兆头好,来客一听更喜欢了。没有多久,就订出去好几对石狮子。客户们反映都很好。

现在,苏州金山公司的“宜兴狮子”已经远涉重洋,销到美国去了。

由此可见,“宜兴狮子”不是宜兴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是苏州的能工巧匠的肯定,还是很有含金量的。

宜兴会元状元坊是宜兴人对建筑艺术的贡献。如今,“宜兴狮子”又穿越古今,发扬光大,更具有了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宜兴狮子”源远流长

宜兴狮子
市文化馆前的石狮子品相已不太好

宜兴历史悠久,而留存至今的明代及以前的建筑物并不太多。而在宜兴城区有关单位门前明代汉白玉坐狮,据初步统计总计有11座,这就显得十分难得了!

这些明代汉白玉坐狮的大致分布如下:周王庙门前一对;市文化馆西大门门前一对;市工人文化宫门前一对;太平天国王府门前一对,加上市博物馆“会元状元坊”上的三座老的石狮子。

笔者认为“宜兴狮子”共同特征是:明代的,汉白玉材质,造型为侧面坐狮。过去,这样的石狮子当然还要多。

以前,升溪桥上也有两对汉白玉石狮子。1976年开城南河,就是现宜兴日报社旁边那条大河,拆升溪桥,这两对石狮子就不知所终了。不知道还能找到吗?

周王庙门前的那对宜兴石狮子,有人说是上世纪80年代初某乡送交上来的,也有人说是城里搞基建挖到的。这对石狮子品相还可以,后来重修周王庙就放置在大门口。有趣的是,东面的那一座母狮的嘴上没有绸带勒口。

市文化馆门前的那一对,也是母狮子嘴上没有勒口,和周王庙门前的那只母狮子形制一样。看来,这不是偶然的。或许,“宜兴狮子”在某一时期雕刻的母狮子可以不雕刻勒口。而雄狮仍都是有勒口的。只是到了后来,大约明代中后期开始石狮子都带勒口了。这对石狮子据说颇有来历,原属于徐溥的“柱国太师坊”。徐溥是明朝弘治年间的首辅大臣,1499年逝世,他的“柱国太师坊”建于他逝后不久,位于长桥南堍。但这座“柱国太师坊”据说在抗战时期被拆了,而石狮子就被遗弃在西珠巷里。

宜兴狮子

笔者是老宜兴西珠巷人,从小就看到扔在居民老吴家后包沿的这对石狮子。每年过年前,总有人到石狮子身上去凿砂,用于年夜炒生果。这对石狮子后来被市文化馆收过去了,但这对汉白玉石狮子的品相已经不大好了。

周王庙和市文化馆门前的石狮子形制差不多,那么,它们可能是宅邸的门前石狮,也可能是牌坊之类的建筑上的。那两对石狮子是否原来是一起的呢?现在不得而知了。

老体育场的市工人文化宫院子里,那一对石狮子据说是造市工人文化宫的工地出土的,品相也略差,可以看出石料经过土沁的痕迹。这对石狮子的体量和前两对石狮子差不多。

市工人文化宫在“大人巷”,那里过去住过许多官宦人家。“大人巷”到底,过去还有一条“鸡笼巷”,那里是明末周相国(周延儒,万历十四年状元,崇祯年间曾任内阁首辅)老家。那么,是不是这对石狮子就是周家的门前石狮呢?现在也不得而知了。

太平天国王府门前的石狮子体量比较大,纹饰都很清楚,品相比较好。这对石狮子原来是高塍出土的。大约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或上世纪70年代,在当地一个老祠堂地基上出土。当地就派专人将石狮子送到宜兴的文物部门。

高塍送来的石狮子说明,“宜兴狮子”不仅城里有,乡下也有。看来明代的石狮子在宜兴的建筑上使用比较多,牌坊上用,桥上用,家宅房屋前也用。可见,这一类型的石狮子当时使用比较普遍。当然,在封建社会,也不是一般的人家,或一般的地方,能配套使用汉白玉石狮子的。

苏州师傅说的“宜兴狮子”,其实应该分为老的和新的两种,老的是明朝的石狮子,那是文物,新的就是现在照样雕刻的。宜兴首先就用上了五座苏州金山公司雕刻的“宜兴狮子”——市博物馆一座,就是牌坊右面里档那座;市体育中心北河边徐氏宗祠对面重建的“柱国太师坊”上的两对石狮子,也全部是新配套的“宜兴狮子”。

安详可亲的宜兴“状元狮”

宜兴狮子
市工人文化宫院子里的石狮子,看得出土沁的痕迹

中国传统石狮子的雕刻风格有“北狮”“南狮”之分,南狮中又有“岭南狮”“江南狮”之别。“江南狮”中,“宜兴狮子”可以说是代表之一,“宜兴狮子”中又以市博物馆会元状元坊上的“状元狮”为代表。

“状元狮”雕刻精美,作坐蹲状,造型修长劲健,环眼高鼻,额头上突出福寿“肉瘤”。狮子头凹凸有致,后脑狮鬃卷曲,胸颈及背,线条过渡自然。满工纹饰,狮铃欲响,绸带飘逸。无论是雄狮脚下的绣球,还是母狮背上的幼狮,细节处理都很精到。最为有趣的是狮子嘴,半张半合,舌头微微露出,像是要说话的样子,让人感觉和蔼可亲。

“宜兴狮子”的艺术风格鲜明生动。中国工匠是抽象艺术和变形艺术的大师,狮子造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外国的狮子造型都比较写实,有些国家的公司或商店门口的狮子就好像一只野兽卧伏在那里,有时看到会令人一惊。中国的石狮子都经过变形处理,特别是头部和四肢,只是概括了狮子的基本特征。中国北方狮子主要突出其威严的一面。而“宜兴狮子” 完全不是写实的风格,追求的也不是威严,更多的是对人的亲近。宜兴的“状元狮”独树一帜,其生动的造型深层次地表达了江南含蓄的韵致和宜兴人的审美取向。

宜兴狮子

如果在大门口放置石狮子,颇有讲究,有“正面狮”“侧面狮”之分。正面相当于正面照;侧面就是头扭转在一侧。“宜兴狮子”的头都是扭转约九十度的角,偏在一侧,是“侧面狮”形象。不要小看脸扭到侧面来了,这使得“侧面狮”造型更富于动感。这形象少了咄咄逼人的威风,多了平易近人的安详平和。

建筑中的石狮子可以显示主人的身份、地位,也有民俗文化方面的要求,比如期盼镇宅、护佑等,所以狮子造型也要符合普遍的风俗习惯。如果是“宫廷狮”,在宽阔的广场上,需要身形高大,气势威严。这完全可以理解。如果是民间就不一定了,如果是“正面狮”对人,往往像是咬人吃人的样子,看到的人会有忌讳,当然会不大高兴,所以遇到节庆日只能用红绸扣住狮子嘴。

那平时怎么办?那“宜兴狮子”就来个“侧面狮”,不对着你“狮子大开口”总可以接受了吧。后来,又改为把绸带刻在狮子嘴上。原来只有雄狮嘴上扣绸带,后来母狮嘴上也扣上了绸带,以永保无虞。看来 “宜兴狮子”也是经过了不断的完善。以上这些都是“宜兴狮子”在建筑上、艺术上、民俗上的价值。

我们应该感谢历史上不知名的那些石匠师傅,正是由于他们的创作,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优美的“宜兴狮子”,这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历史坎坷而往,但馈赠是慷慨的,我们今天更要倍加珍惜。(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