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意、趣、妙】 独树一帜
鲍志强大师以书、画之意入境,以青铜古艺造壶,且以高超隽永的刻工而锦上添花,创造了质朴、厚重、稳健、古逸的风格,文气堂堂,诗意盎然,独树一帜。我且以工、意、趣、妙四个字来阐释对志强先生艺术的认识。

如何清洗顽垢而不伤壶
喜欢用紫砂壶来泡茶的人都知道,长期不清理的紫砂壶,会留下茶渍,特别是喜欢喝普洱或红茶的人更能体会到这一点。因为用普洱或红茶来养壶,需要将茶汤淋于壶面,如果不及时用茶巾檫拭,肯定会留下茶渍。

范大生的竹鼓壶
竹鼓壶是清末民初流行的紫砂壶款式。壶身扁圆、直腹,壶身造型似传统戏剧中起指挥作用的乐器“板鼓”,上下渐收,过渡自然。流、把、钮均为弯曲的竹枝,压盖微拱,钮下盖上贴竹叶数片,飘逸生动。因附件饰之以竹,而壶身似鼓,故名之曰“竹鼓”。此壶融光器和竹器于一体。简约大方,赏用兼优,一直受到大众欢迎。

紫砂矿料中的“老”、“嫩”、“新”指的是什么
有壶友来问,是不是陈腐时间长的泥料都可叫做“老泥”?三言两语实在是说不清,故特写此文。除了“老泥”以外还经常有壶友问“嫩泥”、“新泥”是什么?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紫砂矿料中的“老”、“嫩”、“新”。

上元夜|见说范家壶艺好,试灯风里庆良宵。
范家壶人代代传承,已百年之盛,而今以范伟群为代表的范家人光前裕后将宜兴紫砂文化、艺术、手工技艺发扬光大。紫砂手艺人通过对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守望,精心抟作每一件紫砂作品,即便是节日也会有切合节日主题的紫砂作品,新一年的第一次月圆夜,他们更是通过自己的紫砂作品传达着一个行业的新气象。

大众眼中的紫砂壶,什么样的最美?
人类事物的标准,是一种公约和共识,俗称规矩。规矩是事物之常态要遵依的,万物有常,循环往复,于是道成。那么紫砂壶到底有没有审美标准?紫砂壶的审美标准,和一个人对审美标准的认识有关。比如严重缺乏审美能力的人,对美的要求很低,甚至会觉得注浆壶圆润光滑,甚是好看。

紫砂界一笨一痴,皆是皇帝御用紫砂匠
在清代,紫砂界有两个极为出名的一笨和一痴,笨和痴在这里都不是贬义词,只说明此二人对于紫砂的痴迷与执着,他们便是笨岩与壶痴。这两个人也都是乾隆皇帝的御用紫砂匠人,为皇家定制紫砂器,可见二人技艺之高超。

紫砂名匠 l 孟臣,朱泥小壶的名家巨匠!
孟臣姓惠,是从听泉山馆珍藏的白砂大壶中得知的,根据是此壶底款有“天启丁卯年荆溪惠孟臣制”楷书十一字。孟臣大约为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著名壶艺名家,以擅制小壶驰名于世,小壶造型精妙、简洁洗练、移人心目,色多朱紫,后世称为“孟臣壶”。

邵元祥提梁真伪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把紫砂提梁器,落款为邵元祥,其乃明末清初的紫砂名家,也就是这把壶,在当时引起了一些小小的风波。而直到到1982年,顾景舟先生被邀请至故宫鉴定故宫紫砂藏器时,给出了不一样的鉴定结果:壶是邵元祥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