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宜兴人:诗意的生命色彩 ——访著名油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徐明华

在家乡写生

【引  言】

宜南山区的色调,浅碧、深绿、金黄、绛红、靓蓝、粉紫……随着金秋的气息日益浓郁,一天比一天瑰丽。大自然的光与影,乡土与色彩,点与线面,在油画家的笔下,彼此拥抱,蒸腾着生命的气息。是的,面对家乡一切的美,82岁的著名油画艺术家徐明华,几乎每一天把自己浸泡在山水里。他朴素、安静、随和。随着岁月的递增,心性愈加淡然,创作才是他最热爱的事。

徐明华先生,著名的油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书画宜兴”艺术家群像中,又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物。如果拿徐明华的画与其他那些充满时代特征的画相比较,可以用“自然”和“唯美”来概括。他执守着艺术的净土,他的艺界同道如此评价他:“这种定力,以及由此达到的于大自然最微妙处所把握的美妙性、丰富性、深刻性,足以使他在中国油画史上,占有不可轻视的一席之地。”“他的作品在众人的心目中是高尚的、诗意的艺术,他是油画诗人。”

徐明华作品

浅   碧

徐明华:“我对美术的热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年幼时无论是帮母亲画刺绣的图样,或是用黏土做各种泥人,还是竹编小玩意儿,做来都不费气力。苦于无人教,能见到的最好图画是父亲从杂志中剪下的名画插页,一直伴我到高中毕业。”

东庙巷、东珠巷、徐义庄祠、徐大宗祠……这一切,对于徐明华来说,是刻骨的乡愁。徐明华是明朝首辅徐溥一脉的嫡系后人,他家的祖宅就在蛟桥河东侧、现在的青云菜场一带。

“老徐太思念家乡了!去年春天刚来时,我看到他在东庙巷里站了好久,风吹着头上的几缕白发,他的神情很是伤感……”徐明华的夫人,杨金平老师跟我们说道。

作为著名的油画艺术家,去年春天,徐明华受宜兴市政府之邀回故乡写生、创作,至今已有一年半时间。他用画笔拥抱故土,他在宜城的老街老巷子里慢慢闲逛,想找到以前的老同学、老邻居,一连问了七八个老人家,都不是。他去宜兴太平天国王府文物保护所时,老宜兴人徐建亚一眼认出了他,特地带他看了明代的徐溥墓志铭碑,这让他很是高兴。

宜兴徐氏,书香望族,徐明华年幼时就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灵性。凭着对美术与生俱来的热爱,他临摹图画范本,用画笔描绘身边的每一样东西。这位满头银发的老艺术家搓着双手,微笑着跟我们说起青葱岁月里的学画趣事——

徐明华的父亲当年是陆平小学老师,给予了他最初的美术启蒙教育。徐明华笑说,父亲的画画水平也很一般,他开始基本都是以临摹为主,当时看到书上有“取景框”的插图,就自己用木条做了一个框架,放地上,脑袋也贴在地上,凑近取景框,想透过框子看景物,其实哪里需要这样,只要拇指和食指交叉便是一个现成的取景框……

抗战爆发,宜兴城沦陷后,徐明华随家迁至乡间,后来弟、妹相继去世,他的性情也因此变得郁郁寡欢,空闲时光里的独自作画,更成了他内心最大的快乐。此时的徐明华,如同浅碧的小荷,将艺术的雨珠握拢在掌心里。1943年,徐明华读小学五年级时,获得了在宜兴张渚地区举行的“非沦陷区小学生抗日绘画比赛”一等奖。

在读鲸塘第三临时中学时,美术老师芮光庭先生对他习画的支持与帮助至今难忘,由此,让他萌生了终生习画的志愿。读高中时因其绘画才能出众,他被邀参加宣传画的创作活动。也正是基于对艺术的热爱和不断的实践,奠定了他青少年时期较好的美术功底。

1950年,徐明华以专业考试第一的优异成绩进入南京大学艺术系。南大第一任校长正是宜兴籍教育家潘菽。因是相熟的老乡,潘菽特地写了封信给徐明华的父亲,称赞徐明华是“可用之材”。这封信被徐明华珍藏至今。

寻访明代徐溥墓志铭碑

火   红

徐明华:“我刚去苏联时,看到苏联一般的大学生都画得非常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赶上他们;到了第二年,觉得自己画得并不比他们差,甚至觉得有些教授的水平也是可以达到的;到了第三年,则相信只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完全有可能达到绘画的高妙胜境。”

徐明华大学毕业后,在当时改为南京师范学院的美术系当助教。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开始了一段全面向苏联学习的历程,其中,就有前往苏联学习美术的徐明华。事实证明,钱绍武、邵大箴、徐明华等这一代留学到苏联的艺术家是不负国家重托,是富有理想、才华和激情的一代,他们将国外艺术教育理念,带回祖国,他们通过不懈努力,整体地提高了中国美术教育、创作和研究的水平。

去年3月份,中国美术馆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留苏求艺学生专题举办的“留学到苏联”大型美术作品展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这样评价:“作为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美术的中坚力量,他们在美术创作和美术史论的研究上更是成果斐然,影响深远,为中国美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那段红色的岁月,已是耄耋之年的徐明华依旧激动连连。

1955年秋,徐明华被派到莫斯科波将金师范学院美术系深造,除学习本科课程外,他还旁听夜校的素描课,作了大量素描速写练习。几乎每个星期天,他都去特列切柯夫画廊和普希金博物馆观摩。在20世纪以来的西方艺术转向现代主义之后,只有列宾美院旗帜高扬地保持着严格的现实主义教学体系和造型训练方法。出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经过几次申请,徐明华在1957年暑假转学到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经过长期训练,他充分体会和认识到苏联教学体系的严整和严格,尤其是“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的真正涵意。第二学年在任课教师维夏尔金的指导下,他的油画取得长足进步,其间完成的部分优秀作品还被母校列宾美术学院收藏,后来去苏联留学的学生还看到徐明华的作品被挂在院长办公室里。

 

暗   灰

徐明华:“绘画思想得到改造,我亲手把在(上世纪)60年代初作的一张雨天灰绿色调的风景画《筏》彻底洗了。”

众所周知,徐老师是写生派,主张将人和艺术完全融化于自然。然而随着“文革”的到来,艺术工作者进入了灰暗的寒冬。当时流行的是革命宣传画,要红、光、亮、高、大、全,所谓“高于生活”的艺术夸张,要画出一种“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时代精神。这种固定的意识形态模式,完全抹煞了个人风格,淹没了真正的艺术思考。不少在艺术禀赋上颇有才气、日后另辟蹊径的画家,当时都被迫限制在狭小的创作程式里,作品呆板木讷。徐明华的内心同样十分痛苦。因为在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他体会不到这种“精神”。那个动乱年代为艺术家设定的“角色”,他无法进入,为此被批评为走“白专道路”。

在这种痛苦和无奈中,在所谓的“绘画思想得到改造”后,一张上世纪60年代初创作的,他极其满意的,最能彰显苏联艺术特点的雨天灰绿色调的风景画《筏》就这样被他亲手彻底洗了。剥夺对大自然真实色彩的表现权利,留下的,只能是暗灰色的艺术天空,这无疑是时代的悲哀!

然而,正是这种不赶时髦,不凑热闹,不善趋炎附势,成就了真正的艺术家。著名美术理论家郑奇曾中肯地说:如果拿徐老师的画与其他那些充满时代特征的画相比较,可以用“自然”和“唯美”来概括。他没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冲冲杀杀的火药味,没有七八十年代的大批判和反批判,没有八九十年代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也始终没有被时代愚弄的委屈和哀怨,只有耐人寻味的大自然的静谧优美。小笔触中透出果敢,灰色调中透出响亮,纯任自然,但又处处洋溢着鬼斧神工。

与俄罗斯艺术家交流

深   蓝

徐明华:“一张好的素描,看似短时间一挥而就,其实是长时间磨炼所至”“画素描要多作分析,画油画要多用感觉”“艺术与做人一样,尤其要真心诚意”……

徐明华留苏回国后,一直在南师大任教,他整天埋头画画,很少言语。他的同事,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钱锋说,安静是徐老师的性格特点。即使是他担任系主任时,也不喜长篇大论。徐明华总能洞察一切,教给学生的是整体观察世界的能力。而他的艺术作品正是在静观默察之中,呈现生命最本质的特征。他看学生的画也是在静观默察一阵之后,用简洁的语言点出画面存在的关键问题。有位学生如此回忆徐老师上课的场景——

看学生作业时,他也是半天不讲一句话,直憋得你心慌意乱,他才身体后仰,拉开距离,眯起眼,用手指点着画,从牙缝里轻声地慢慢地冒出一句:“这里再加一点点颜色”,或“这里的形再准确一点点”,或“再整体一点点”。这“一点点”,其实便是绘画表现中最微妙之处。“大家”与“小家”的差异,常常就在这关键的“一点点”上。

作为美术教育家,徐明华的胸怀如蓝色的海洋般深广。他的学生,现任南师大美术学院绘画系副主任的宜兴籍油画家李建民则以自身经历,展示了徐明华对待学生的真心诚意——

1990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李建民听闻同学的亲戚、著名画家徐明华来了,便连夜拜访。年近60岁的徐明华,并没有看轻这位素昧平生的年轻人,他仔细看了李建民所带去的习作,并给予了诚恳的建议。1992年,南师大专业考试结束之后很久,李建民迟迟不见有录取通知书,只好硬着头皮写信给徐明华老师,咨询考试结果。没多久,徐老师回信说,李建民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并欢迎他报考南师大。这封信的到来,给李建民很大的鼓舞。也正是因为受到老师徐明华的影响,李建民不仅追崇俄罗斯艺术家的作品,踏着老师的足迹前往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进修,归国后继承徐老师的衣钵,依旧醉心于艺术教育事业。

 

金   黄

徐明华:“改革开放以来的创作环境,是真正的思想解放,对于一个艺术工作者来说当属莫大的幸福了。我可以抛弃‘文革’中的方法,重新审视自然,研究客观对象,表现自然之美了。这一阶段,我画了大量静物。”

十年“文革”结束,理智回归到艺术本体。一个宽松的环境,发自内心的喜悦让徐明华又扛起艺术真实的旗帜,下乡下厂,画了许多的写生画。随着改革开放,他的艺术视野更为宽广,去斯洛文尼亚、意大利、法国,在油画艺术之乡,他看到了很多的精品,他被大师们那种对艺术的真诚坦率与表现上的精到完美,深深打动。他有了更大的动力和更坚定的目标,将领悟融化在自己的艺术当中,产生了更多的诗意作品。曾任南京博物院院长的徐湖平认为:“文化大革命以后是徐先生第二期艺术发展时期。经过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人渐渐老了,经历也丰富了,思想也更成熟更坚定了,他要在原有的追求中融入对人生对艺术的新的理解,使自己的作品也更加具有深度与内涵。于是他的作品渐渐地变得深沉与老辣,更加的成熟与耐人品味。”

徐明华在《70自叙》中说:“回首走过的近半个世纪的从艺道路,亦非坦途。唯有对绘画的挚爱真情始终不渝,仍将引领我在生命的尚余时间里继续前行,追寻势所必然的境界。”

钱锋教授回忆说:与徐老师共事几十年,他从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他有极好的自制力,这是他品格高贵所在。他的挚爱真情引领他创作许多诗意的油画作品。他从不像有些人自封大画家、大师。然而他的作品在众人的心目中是高尚的、诗意的艺术。他是油画诗人。

与家乡记者面对面畅谈往事的徐明华老先生,已是82岁高龄。说起在家乡的创作,他的夫人杨老师快人快语:“秋天是宜兴最美的时节,只要天气好他就往外跑,中饭只匆忙吃一口,徐老师是在抢时间!他年纪大了,让他没事干站着,受不了,可要站着画一天画都没事儿!”在杨老师相机里还拍到了感人的场景:那天,在宜兴山里写生,突然狂风暴雨,老先生不肯停笔,让人打了三把伞,继续画!

在徐明华所住的宜南山区农家小屋里,放着一幅幅新作的家乡小景。屋外,一束从山间小径采来的野花,放在玻璃瓶里,五彩灿然,生动质朴。老先生微微一笑,说:宜兴山里多的是这样好看的花!

于是,这样一束可爱的山花,在这样一个金黄的秋天,落在老先生的画布上,有了永恒的,具有诗意之美的生命色彩。

【人物档案】

徐明华,出生于1932年,宜兴宜城人,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担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美协第四届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江苏省美协第三届副主席。1989年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996年获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并获省教委颁发的“红杉树”园丁奖银奖。

来源: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