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宜兴人:行胜于言——记清华大学化学系副主任许华平教授

40年前的秋天,滆湖畔官林镇,许华平出生在一个名叫西田舍的小村庄(现属白茫村)里。三代单传的男孩,他的出生着实让家人欢喜了一番。

在村里人看来,许华平打小就听话,样样功课都学得好,不过,也仅仅是个聪明的农村娃而已。谁都不会想到,没读过几年书的许家父母也不敢想,多年后,这个孩子会走出农村,走进首都,成为中国顶级学府——清华大学的教授。

(一)

许家家境贫寒,父母侍弄着十来亩田地,养活一家子。生活的磨砺让父亲弯了腰、母亲粗了手,笑容在这个家中并不常见。时至今日,许华平仍记得,自己第一次将名列前茅的成绩单带回家时,父母脸上欣慰的笑容。在他的印象中,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有些严厉、不苟言笑,有时候连母亲见了都会发怵。而这抹笑容,明明白白地流露着父亲的肯定和希望。年幼的许华平明白了,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让父母露出笑颜,让家中流淌出欢乐。简单而美好的愿望,成为他读书的原动力。

中考时,许华平考取了宜兴市中学(现江苏省宜兴中学),因为离家远,高中期间他一直在校寄宿。初冬的一个周末,许华平将不用的教辅书带回家中,忘了知会母亲就返校了,估摸着也不打紧。没想到,周一早晨7点多,第一节课的铃声还未敲响,他走到教室就看见了站在门口的母亲,怀抱着他带回的教辅书,背上是扎好的厚厚棉被,头发上眉眼间尽是风霜。“那时候交通不便,从我家去学校,先要走几里路到徐舍镇上搭车,坐车到城里以后,还要再走一段路才到学校,全程近两个小时。”许华平说,他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识不了几个字的母亲以为他将书落在家里时,心里有多着急,为了赶在上课前就将书本和棉被送到,她又是多早起床,在天色未亮的崎岖村道上匆匆行走,以至于眉眼染霜。

淳朴的农村父母,或许创造不了多么优越的家庭条件,但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儿子什么是勤恳做事、踏实做人。得益于此,许华平早熟而懂事。一有空闲,他就会下地干活,帮着拔草、喂猪,虽然生活很辛劳,但他在学习上从来没有放松,成绩一直稳居班级前三。要说有什么学习窍门,那时候的他只知道勤学多练,并一直坚持这样的好习惯。许多年后的今天,回想起当年读书求学的态度,正应了清华大学的校风——行胜于言,这是许华平一生信服的箴言。

(二)

清华大学,莘莘学子十年寒窗的梦想,许华平也不例外。不过,通往梦想的路总有崎岖。因为高考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许华平遗憾地以两分之差与清华擦肩而过。“那时候是先填志愿再公布分数,清华无疑是第一志愿。可万一失利,怎么办?”许华平对自己有很清醒的认识,他生长于江南,性格内敛,希望借助北方的环境氛围将自己磨炼得更为坚韧,于是,第二志愿毅然填报了远在东北的吉林大学。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充满智慧,不仅完善了他的性格,也成就了他甘愿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和湿热的南方不同,东北的气候四季分明,天高气爽,就像东北的人一样,粗犷豪放,内质刚毅。许华平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一呆就是九年,原本有些内向的他在潜移默化中外放了许多,敢于表达自己、展示自己。

取得学士学位后,许华平想跟随张希教授继续学习。这位博士生导师后来于2007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超分子组装、有序分子薄膜及单分子力谱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乃至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当许华平主动给张希教授打电话表达自己的意愿时,被告知名额已满。“性格的改变,让我更懂得争取,被拒绝后我向张教授据理力争,对他说道,您是本专业的导师,近几年招的研究生却都是外专业的,似乎不大公平。”回想起这段经历,许华平深感幸运。正是自己的坚持和执着,赢得了一个和张希教授面谈的机会。而张希教授的专业和包容,使得许华平如愿成为他的学生,并在他的指引下读完博士,投身清华。

攻读博士期间,许华平经张希教授推荐,曾先后两次出国,分别前往比利时KU Leuven大学和荷兰Twente大学深造。国外的学习经历,给予他最多的帮助不是如何学习已有的知识,而是如何创造新的知识,这正是开展研究和教育的意义所在。

(三)

这个月10号,教师节当天,许华平给导师张希和家乡多位老师发去了信息:“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悉心栽培!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生华平。”从一个普通农民家的孩子,到国内顶级学府的教授,一路走来,他感恩最多的就是老师。

村里的西田舍初中,条件不好,师资薄弱,但这里的老师们同样有一颗真挚热忱的育人之心。教英语的宗祥生老师担心自己的口音影响孩子们,平日里总带着一台录音机,一有空就跟着念、照着练,尽量让孩子们学会纯正的英语发音。钮家中学教化学的王凤华老师最是严格,刚毕业的姑娘家留着干练的短发,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教出的班化学成绩是全校最好的……

高中寄宿时,老师们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还有生活。一次春节假期过后,许华平提前返校,教数学的储六春老师知道学校食堂还未开放,就把他带回家中吃饭,关心地询问他在学习上有无困惑。2011年,储老师因眼疾到北京治病,师生相聚,情深义重,是许华平相伴左右、打点琐事。教语文的张蕴红老师像母亲一样慈祥,她对许华平甚是喜爱,许华平后来看望她时,特地送给她一个印有《荷塘月色》文章的清华大学纪念竹简,她珍重地展示给学弟学妹们,激励大家像学长一样奋力前行……

此后的求学生涯里,张希教授更是给予了许华平无数的帮助。在许华平看来,正是老师对学生这份无私而质朴的爱,给了一个农村孩子不断前行的机会和动力。进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后,许华平将这份爱回馈给更多的学生。在他指导过的历届学生中,有获得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的曹玮,有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姬少博,有在天津大学担任副教授的李凤,有在美国MIT攻读博士的顾宇炜……无一例外,都与他保持长期的联系和交往,虽是师生,更似朋友。这一切,不仅源于许华平在课业上的倾囊相授,更在于他将“行胜于言”四个字真正落在生活与工作中,落在对学生们一次次无私的帮助中。

教师节当天,清华大学化学系研工组推送的“表白”策划微信中,收集了课题组学生对他的真挚祝福:“老师的循循善诱,如春风化雨般渗入我们的心头,令人产生如沐春风之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衷心地祝我们亦师亦友亦兄长,爱诗爱酒爱文章的许老师越来越帅,桃李满天下。”

(四)

“研究有两种结果,上了书架是知识,上了货架是产品。”随着对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逐渐深入,许华平进一步坚定了教书育人的想法,他希望能通过导师、自己和学生三代的共同努力,将目前研究的响应性含硒/碲高分子写进教材,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并运用好这个领域,为社会造福。

作为化学领域的新发现,含硒/碲高分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健康、信息、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许华平介绍,因为硒和碲的元素符号分别是Se、Te,因此他戏谑地将自己的研究团队命名为“特(Te)色(Se)课题组”。他和学生们一起,将硒/碲化学与高分子化学相结合,构筑各种拓扑结构的含硒/碲高分子,研究其组装体的结构及响应性质,实现它们在药物可控释放、动态响应材料及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这样的研究思路不仅使得硒/碲化学得以重生和发展,而且为高分子科学带来了新的方向。

举个简单又实用的例子:二硒键是一种强度较弱的化学键,利用这一性质,许华平带领课题组设计合成了含有二硒键的高分子胶囊,通过医用X射线将这种弱键打断后,把胶囊里面的药物释放出来,从而可以将化疗(药物)和放疗(X射线)相结合,降低单独使用放化疗的副作用,增强疗效,同时减轻病人的痛苦。目前,许华平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微环境响应型自组装生物纳米材料的纳米表面/界面调控及其构效关系”,正是致力于开发高效、低毒性的新型癌症治疗手段。

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国人基于过往化工行业粗放发展的经验,面对化学与化工时,有些“谈虎色变”。“化学,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在许华平看来,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化学,吃的味精、食盐等调料,穿的化纤、皮革等衣料,建筑行业的装饰材料,交通工具的部件材料等等,都与化学息息相关。许华平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改变国人对化学根深蒂固的偏见。

改变的关键要从下一代的教育做起,许华平多次赴全国各地中学进行关于高分子的科普宣讲。一次在北京人大附中的讲座中,许华平向孩子们列举了高分子的诸多“神奇应用”:修饰上单宁酸的高分子手套让人们可以更加轻松地抓鱼;高分子材料能在保留木头原本性质的情况下,使一块普通的木头变得透明;高分子制成的抗菌泡沫能清除水中的藻类,使蟹农池塘里饲养的螃蟹死亡率显著降低;含有环糊精的多孔高分子能够利用材料中的小孔吸附污染物,达到清洁环境的目的……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使同学们渐渐体会到高分子带给生活的改变,也开始理解学习化学的本义——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

类似的讲座还曾发生在许华平的母校——江苏省宜兴中学。许华平在一次返校期间,曾以自己的研究为例,讲述化学的神奇之处。有学弟学妹们问:学习化学要达到什么水平,才能被清华大学化学系录取呢?他给出的答案是,需要你综合优秀,并且热爱化学。

(五)

学生口中“爱诗爱酒爱文章”的许老师,有一颗文艺的心,闲来就酒品文是他的一番乐事。诗酒文章中,最常流露的是他的家乡情愫。

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眷恋从未消褪。许华平喜好读书,常翻阅古籍,找寻家乡的痕迹,就连看电视、逛街时,见到和宜兴相关的人和事,都会不自觉地停顿下来。吉林大学(当时为东北人民大学)化学系的创建者之一,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是宜兴人,许华平对这位同乡前辈最为崇敬;电视剧《神医喜来乐》里蒸汽逼毒的方子,最初系宜兴一名许姓太医发明,他在古籍中读到这件事时,兴奋不已,特地讲与家人朋友听;清初名家陈维嵩的诗词,他兴之所至就能念上几段,那是“阳羡词派”的佳作,透着宜兴的文气;“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诗句,他更常常向学生提起。在这种熏陶下,就连他的学生,说起宜兴的历史、宜兴的山水来也能头头是道……这些,都是许华平对家乡的念想。

前些年,白茫村修宗谱,村里询问情况的电话打到北京,许华平很是激动。“我和我的两个孩子,最终都是要落在宗谱上的。”今年年初,许父去世后,许华平将母亲接去了北京。一家人定居北京,恍然间在宜兴似乎没有了羁绊。可许华平说,这里终究是家、是根,是要常回来看看才安心的故土。

许华平将“行胜于言”四个字,落在科研和教学中。

在校园里看书是一大乐事。

 

【人物档案】

许华平,1978年生,宜兴官林人。现任清华大学化学系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学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美国化学会期刊ACS BiomaterialsScience & Engineering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含硒高分子。曾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2015年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