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老故事:张公庙的来历

元朝末年,天顺皇帝是个昏君,朝廷军政大权掌握在国舅、丞相哈麻手中。哈麻屡屡对汉族地方实行强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最终全国各地纷纷举起义旗,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天顺元年(1328年),江苏高邮义士张士诚在里下河一带发动灾民起义,一时间,义军所向披靡。不久义军就攻克了江南好几座城池。

当时的宜兴县令名叫张一清,按照族谱排行还算是为张士诚的同族堂弟。张一清眼看起义军如火如荼,就也打算相应起义,并按中派人去找起义军联络。但不幸的是,起义计划被哈麻的爪牙发觉了,报告了上去。哈麻一听,这还了得,政府官员都开始勾结反贼了,于是立即调兵围剿。

大批官军压境,张一清见敌我力量悬殊,知道守是守不住的,他也知道元军镇压起义一般都是城破后屠城。为了避免宜兴百姓遭殃,他就让师爷把自己绑起来,吊在宜兴城头向元军首领喊话,声称愿以自己一死来换取全城百姓的平安。

元军大将答应了张一清的要求,三天后,张一清从容就义。

后来,朱元璋带领起义军将蒙古人逐出中原,建立了大明朝。宜兴的百姓为纪念张一清,就在原县府旧址上为其建造了祭祀的庙宇,称为“张公庙”。因张公庙在宜城长街东面的巷子里,故又称“东庙”,东庙所在的巷子便称为“东庙巷”。

1643年,清军入关,坐定北京。为了巩固政权,江南清军统领报奏摄政王多尔衮,要求把所有江南各地历朝起义造反的标志性建筑统统铲除,以此来肃清反叛的影响。为了保护张公庙,宜兴城里有一个贤士想出了一个办法,建议将“张公庙”改称“一清寺”。一清者,一统大清江山也,清朝皇帝总不会拆这样的庙吧?宜兴县令闻言,直言此计大妙,吩咐师爷立即照办,这使得张公庙得以保存。

后来到了辛亥革命时,宜兴一批拥护革命的激进人士认为“一清寺”是封建残余,声称要打烂“一清寺”。宜城东庙巷一带老百姓坚决不让拆除,于是又有当地士绅出面,将“一清寺”改为旧称“张公庙”。

这就是张公庙的故事,历经五百多年的风雨洗涤,张公庙早就衰败不堪,地方政府也无力修缮。到解放前,张公庙就只存一个名声了。(刀刀的小狗窝)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