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努力,你会改变世界。”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2015年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曾用这句话鼓励在场的学生。
宜兴姑娘花鸣,就是一个在扎克伯格团队里奋斗了8年的人。从2009年进入世界一流企业脸书公司,花鸣走过的每一步都踏实稳健。在奋斗历程中一次又一次地爬坡,既丰富了她的人生经历,也更加坚定了她用智慧和奋斗来实现自我价值,影响世界的信念。
(一)
在工作中
每个人的生活轨迹,或多或少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对于一个80后青年来说,家庭教育更像是植入体内的活性因子,不着痕迹地伴随着成长。
花鸣,这个名字着实有些特别,让人印象深刻。
外公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美术导演,父母对文学艺术也颇有些心得,花鸣出生在这样一个颇具文艺色彩的家庭,是一种幸运。热衷文学艺术的父亲为她取的名字,是取“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之意,希望孩子能够在文艺方面专注发展,有所作为。
或许是遗传家族基因,花鸣自幼便对艺术很感兴趣,也表现出一定的文艺天赋。绘画、音乐、文学,每一样都让她着迷。高中毕业填写志愿时,花鸣除第一志愿外,其他都填报了设计方向的专业。
花成达是个开明的家长,从花鸣懂事开始,他就一直将女儿当作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的朋友。面对困难和问题,彼此交换意见,择优而动。孩子们对大人的事情大多不上心,但花鸣却不同。父亲单位里的同事到家里来做客,她总爱搬个小凳子坐在一旁,认真地听他们交流。大人们都说她人小鬼大。大人们那些围绕工作、学习、生活展开的乏味内容,花鸣总能听得津津有味。在长辈们你来我往的意见交流中,花鸣逐渐养成了理性思考、认真倾听、自我抉择的习惯。
2000年,高考。花鸣站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也是那年夏天,花鸣与父亲之间,有了第一次正面交锋。
21世纪,已不是一考定终身的年代。对于成绩一向优异的花鸣来说,不必为高考发愁。但面对专业的选择,父女之间有了分歧。花鸣的第一志愿,想要报考当时最前沿的生物工程专业,但父亲建议她报考计算机专业。为了作出正确抉择,花鸣与父亲在家里辩论了好几天。辩论双方各执一词,分别从专业发展的现状、未来发展的展望、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等方面,相互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第一场辩论结束,没有结果;第二场辩论结束,没有结果……就这样,你来我往,父女二人足足在家探讨了近一个星期。作为旁观者,母亲有些担忧,怕父女二人因观点相左而闹起别扭来,但整个过程却出其意料的平稳。经过多日“作战”以及深入考虑,花鸣接受了父亲的意见。那一年,花鸣以全市高考第三名的高分,被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大多数人都进入了喘口气的狂欢中。但那个夏天,花鸣却反而紧张了起来。从未接触过计算机领域的她,计划用一个暑期的时间,自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不是以纯粹的门外汉姿态,走进大学课堂。
从复旦大学起步,到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博士毕业,花鸣将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都寄托在了学习中。这为她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花鸣和她的伙伴们
成功需要智慧,也需要机遇,但缺少勤奋的汗水,便只是一个愿望而已。有计划地学习工作,全身心地努力拼搏,才是通往成功必备的钥匙。
高一时,花鸣曾在作文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学的境界是一种专注的境界,一种独立的境界,只有在深入、专注地学习时,你才能进入。进入境界靠的是毅力、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进入境界后,非智力因素通过它转化成智力因素,学习的效果会大大增强。”可见,花季时,花鸣就已经对学习有了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她的学习、工作中,她也一直用毅力、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为自己的发展添加动力。
从孩提时代开始,花鸣就有一个习惯——制定日程表。在她桌上,总有一张不起眼的纸条,记录着一天内需要完成的事。她把这样的习惯带到了工作和生活中。在花鸣的人生规划上,阶段性的小目标都很明确。而这些小目标累积起来,就是一个个让人惊叹的成功。
2010年,已经在脸书工作过一段时间的花鸣,从美国返回加拿大参加毕业典礼(2009年,她已提前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刚走出机场通道,就看到了不少拿着宣传标语迎接她的校友。原来,校内刊物上,刊发了一篇以《脸书小伙伴——计算机领域新星》为题的报道,详细地介绍了花鸣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以及她在脸书工作期间的成绩。对于这样一个未来之星,年轻人给予了极大的热情。但是,成功不易得。每个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
进入脸书,是花鸣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2009年,花鸣已经开始有计划地寻求高校任教的机会。在经过多方洽谈后,已经有美国和新加坡等地的多家高校表达了聘用的意向。但这时,花鸣却再一次陷入了深思。在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中,女孩子在大学任教,安安稳稳地做学术研究,自然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但花鸣有更大的期待,她想更多地往实用方向发展,期待自己的研究成功,能够让更多的人体验,而不仅仅停留在学术领域。于是,她决定接受脸书公司的邀请,到美国,从零开始。
脸书在年轻人中有着极高的人气,但8年前,并没有如今这样家喻户晓。加入一个年轻的团队中,花鸣感受到的是一种蓬勃的朝气,一种创业的激情,但在这样一个精英会聚的团队中,想要脱颖而出、有所建树,着实不是一件易事。
软件工程师,是消耗量极大的工作。这种消耗既是对脑力而言,也是对体力而言。
在脸书,花鸣每天的日程都排得很满。从清晨上班开始,大脑就一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新创意、新知识、新目标,每天都在刷新。这样一个挑战性极大的工作环境,给花鸣带来了压力,但更多的,是拼搏的动力和不甘落后的雄心。为了能够出色地完成工作,花鸣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两点左右,日均睡眠时间只有五个小时。2010年,父亲去美国探望花鸣。一次,凌晨三点起夜,他看到女儿房间里的灯还开着,轻轻推门进去,看到花鸣和衣而眠,笔记本电脑就放在枕头旁边,没有关机。“大约是太累,干着干着就睡着了。”回想起那时的场景,花成达还是颇有些心疼。
付出总有回报。因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加上自小养成了善学习、善倾听、善执行的好习惯,花鸣很快便在脸书崭露头角。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花鸣一直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期待能够利用科技平台,更好更快地为他人服务。花鸣和她的团队在脸书负责本地服务,向用户推荐当地有趣的景点和活动,帮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地融入当地社区。
旧金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统活动——山羊节。每年四月的一个周末,当地农民都会带着自家的农副产品和饲养的山羊来到旧金山著名的渡轮大厦组织集市,宣传他们的农场和产品。由于农民们不懂如何宣传,通常只有寥寥几十个人参加山羊节。花鸣和她的团队在脸书上改进算法,通过更为精准的推荐,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个有趣的活动。 山羊节当天,农民们只象征性地带了两只羊来, 以为会和往年一样冷冷清清。等到了现场才发现,在脸书的推荐下,竟然来了一千多号人。大家排着长队购买农副产品,兴致勃勃地与山羊合影。 经过几年的发展,山羊节已经成为旧金山一个著名的节日,帮助农民更好地宣传了他们的产品,也帮助当地居民更多地了解了周边的农业和经济。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如此迅捷地改变人们的生活,花鸣切身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
在脸书工作8年,花鸣取得了数十项专利,并且受邀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担任学术项目申请的评审。她也从起初的新人,发展为现在的工程师总监。就像她自己绘制了职业规划蓝图一样,她开始从偏技术的工作,向偏产品、偏管理的工作进行转变。如今,花鸣负责着脸书公司的本地服务,让用户和本地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通过脸书互动和开展业务。
(三)
发表演讲
我们不是生活在孤岛上,所有人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因为懂得分享观点、互相援助、相互指导,所以悉心培养与别人的关系。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才不会孤立无援,自己也就有了力量和信念。
作为脸书的工程师总监,花鸣已是很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生活中的花鸣和我们身边的邻家女青年一般无二。
虽然长着一张娃娃脸,看起来是个软妹子,但花鸣的内心却是刚毅的。而且,她还在尝试把这种刚毅的个性“传染”给更多的科技界女性工作者。
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数学、电脑这些学科,似乎都不是女性擅长的工作领域。因为科技界的工作强度大,且较为枯燥,由于女性受到家庭的影响更大,很多时候,在职场的发展空间有一定局限性。但作为一名科技界女性,花鸣对此却有不同的理解。她说,社交网站的主要使用者中,女性所占的比例要更高一些。而且,相比男性,女性的耐心和观察力更强,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女性工作者的理念可能要更接近客户的实际需求。为了改变外界对于女性在上述领域的传统认识,花鸣在业余时间一直致力于让更多女性加入科技界,并且经常性担任志愿者来辅导年轻的科技界女性,在一些大型的公开活动上发表演讲,受到业界和美国政府的认可。
存一颗感恩的心,是花鸣一路走来一直叮嘱自己要记住的箴言。在脸书工作8年,她一直用这种感恩的视角来对待同事和朋友,无论是上司和下属,都用真诚而纯粹的感情来交往。
2015年的某日,花鸣收到了一位同事的婚礼请柬。这是一位罗马尼亚籍的小伙子,婚礼自然也在罗马尼亚的家乡举办。接到请柬,花鸣当即表态,我一定去参加。但是,从美国到罗马尼亚是多么遥远的路程。小伙本以为花鸣只是随口答应,却不料,在他的婚礼上,果然看到了专程赶来的花鸣。为了参加婚礼,她坐了18个小时的飞机,然后再转火车,一路颠簸,风尘仆仆。这样的事情,在这几年发生了多次。面对同事、朋友的期盼,花鸣总是用一腔热忱感染着对方。日积月累,花鸣有了一拨“铁粉”,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与日俱增。生活中的点滴付出,在无形中也为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立之年的花鸣,正值人生中花繁叶茂的时期。在所在的领域里,她如凤冲天,正以飞翔的姿态,奋力前行,争鸣于万里长空。
人物档案
花鸣,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本科,2009年于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博士毕业,主攻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方向。博士期间在数据分析领域国际顶尖会议(SIGKDD, SIGMOD, VLDB等)和期刊(VLDBJ,TKDE等)发表数十篇论文,并由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有关不确定数据排序的学术专著。博士毕业后取得了在美国和新加坡等地担任大学教授的机会,但是选择加入了脸书公司,致力于让研究和技术更快地服务大众。
2009年加入脸书公司后,先后担任研究科学家,工程师经理和工程师总监等职务,并且领导了从社交大数据分析到本地服务等多项重要项目。现担任工程师总监,负责脸书公司的本地服务,让用户和本地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通过脸书互动和开展业务。在脸书公司8年期间取得了数十项专利,并且受邀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担任学术项目申请的评审。同时在业余时间致力于让更多女性加入科技界并且在科技界取得成功,担任志愿者来辅导年轻科技界女性,受到业界和美国政府的认可。(宜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