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的来讲,“惊裂”是一种普遍的物理现象。
指的是物体在急剧的热胀冷缩下,尤其是在受热或者受冷不均匀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裂纹现象,容易出现在物体不同的部位。
▲子冶石瓢(段泥)
用过玻璃暖瓶的人就都知道,冬天,若是将用冷水洗净的暖瓶立刻灌进滚水,暖瓶立刻就会“炸”,这就是“惊裂”。
▲子冶石瓢(段泥)
紫砂壶惊裂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冬天用壶要温壶是资深壶友都知道的常识。但除了冬天以为,反复用热水“盯着”壶身一处地方浇也会惊裂。
段泥壶出现小裂纹是“惊裂”了吗?
有壶友来问,在别的商家那买了段泥壶,出现了下面这些情况,是“惊裂”吗?
刚买回来时,壶表看起来没有什么异样。喝了几次茶之后,壶身表面出现了小裂缝。
其实段泥壶出现以上这样的情况,不属于“惊裂”。
有些段泥壶烧制出来,壶表面看似并无明显裂缝,但后期喝茶后,出现了上面的问题,这其实和段泥烧制的程序有关。
▲子冶石瓢(段泥 高温烧制)
紫砂壶生坯做好后,都要有个阴干的过程,待壶坯水分彻底阴干后,才能送去窑内烧制。
而段泥含铁量少,含砂量却很高,气孔结构比别的泥料要大。彻底阴干的时间也比别的泥料要久。
▲子冶石瓢(段泥)
别的泥料的壶只需放在家里阴干即可,而段泥则需要稍微晒两个日头。
江南多雨,水汽足,若泥料没有彻底烘干就入窑烧,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子冶石瓢(段泥)
这与使用过程中极端温差的“惊裂”不同,往往会随着喝茶的次数,裂纹也会更加显露些。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紫砂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