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工匠是日本陶器的幕后推手?

宜兴紫砂壶

在日本的陶瓷器中,以爱知县为中心的知多半岛生产的陶器——常滑烧非常有名,常滑烧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起源于平安末期,在日本中世纪成为陶器的主要产地。有的学者认为中世纪的常滑烧的窑迹达1000座以上,如果包括未被发现的在内,可达3000多座。

这里也是日本的紫砂壶——朱泥的诞生之地,而在一百多年,中国的紫砂壶工匠赴日,为日本的紫砂壶工艺的完成及促进其大量出口作出重大贡献。

常滑烧平安时代末期的产品在朴素中富有王朝文化之美,在经塚等佛教遗迹中作为藏经的经塚壶被广泛使用。镰仓时代,常滑窑生产出许多朴素、粗犷的罐、瓮等,供当时的镰仓幕府所在地镰仓消费。到室町时代,在半岛整个地区广阔分布的陶窑,集中在原常滑町周边,多建在村落周围的丘陵斜面上。在这个阶段,已不生产碗、碟子类的产品,专门生产罐、瓮、钵等,并将陶窑的结构转换为半地下大窑,这种大窑一直延续到江户时代。到了江户时代,人们巧妙地利用当地陶土含铁量多的特点,烧制朱泥烧、也就是中国的紫砂。

所谓“朱泥”,是含有丰富铁份的陶土,颗粒细腻,烧前只磨胎,不上釉,烧后进行抛光。常滑烧的茶壶因为使用的是含有丰富酸化铁的泥土,所以能中和茶中的丹宁成分,吸收不必要的涩味,泡出的茶保持了原有的色、香、味,清香可口,回味无穷,作为常滑烧的代表作而闻名天下。

从幕府末期开始,陶工鲤江方寿在常滑领导陶业发展,使常滑陶管在明治时期步入量产轨道,同时也致力于出口用陶瓷器的生产。鲤江本人具有很高的陶艺水平,其制品有阳春白雪的倾向,真正出口的是被称为“红泥龙卷”(日语“朱泥龙卷”)的批量产品。所谓“红泥龙卷”,就是用红泥土制作罐、花瓶、花盆等,在上面贴上用石膏模子做成的薄板状纹饰,其图案以盘龙等为中心,因此叫“红泥龙卷”,其实就是中国所谓的“贴花陶器”。

贴花是陶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全称为“陶瓷器堆贴花”,这种技术在中国汉代早期青瓷中就可以看到,到了西晋至隋唐,在青瓷装饰中已经比较常见。贴花以胎泥为原料,用模印、模塑等方法,制成各种花纹,用泥浆粘贴在器物胎面,再施釉烧成。唐代长沙(今属湖南)及巩县(今属河南)两窑的贴花技术比较典型,前者在青釉褐斑器物上贴花,有人物、鸟兽、鱼虫、花卉、园景等纹;后者在三彩罐、瓶、壶上贴有各种团花浮雕纹饰,施加鲜艳的彩釉。贴花技术在日本起步较晚,如唐三彩上有许多贴花装饰,而同时代的奈良三彩没有,此技术直到镰仓时代末期才被采用,因此远不如中国成熟。

而中国紫砂壶的故乡宜兴的陶器,特别是宜兴均陶历史悠久,品种丰富,以其特有的“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的均陶釉色和全手工“堆贴花”工艺著称于世,其堆贴花工艺,在宋元时期已基本成型,在宜兴陶瓷博物馆陈列的一件堆花罐,表面堆贴简单的绳纹和花草,已是具备宜兴当地工艺特色的堆花装饰作品。 宜均在明清时期即被皇家使用。《宜兴均陶》书中收录了16件故宫博物院旧藏的明清时期的宜均。

“红泥龙卷”在明治十年(1877)左右试制,因为常滑的红泥和中国宜兴紫砂土质近似,明治十一年(1878),鲤江方寿招聘精通宜兴窑的茶具–紫砂壶制作的陶工金士恒和宜兴制壶高手吴阿根同来常滑,向鲤江方寿、杉江寿门、伊奈长三等陶工传授紫砂壶“拍打镶接”、“打身筒”及“堆贴花”等制法及陶瓷雕刻装饰技法,达半年之久。

金士恒为清咸丰至光绪年间人,江苏苏州人,一说原籍徐州,另据日本文献记载为中国安徽铜山县人,生卒年不详。

金士恒是公认的将宜兴紫砂技艺向海外传播的第一人,但是金士恒是何时人、何地人,一直是紫砂史上的一个谜。据《中国紫砂收藏鉴赏全集》249页上的记载:金士恒、字子友,清代光绪年间紫砂名工。光绪4年(1878年,日本明治11年),应日本常滑地区陶工的邀请,和宜兴制壶高手吴阿根同往常滑,传授给鲤江方寿、杉江寿门、伊奈长三等3人紫砂“打身筒”制法及陶刻装饰技法达半年之久……是日本制作宜兴风格朱泥茶壶的开始。

据2011年月1日《现代快报》所载邢志刚、王瑜珩、任忠华撰写的报道“学者论证∶日本‘陶业祖师’金士恒是徐州人”一文记载:

徐州学者杨世明经过多年的考察研究,近日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紫砂界的一个历史谜团——金士恒的身世之谜。

2008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一只“竹制印盒”上的刻款让金士恒的身世之谜浮出水面——清代光绪年间的江苏“彭城” 人。杨先生在嘉德拍卖资料网上查看了相关资料:口径硕大,用料厚实。盒盖一周镌刻铭文“诗云,瞻彼其奥,绿竹青青。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盒身环刻咏竹长文,以“竹,物之有筋节者也”开篇,落款“彭城金士恒又记”……此竹印盒流传于日本,竹盒上墨书“金士恒造竹根肉池 乐古堂珍玩”,盖内墨书“明治十五年求之”。从竹盒上的书法看,应该为购买者的墨迹。

据此,杨世明肯定地说,这印证了他的推测:金士恒是江苏省徐州人。徐州,古称彭城,且全国只有一个徐州,一个彭城。《全集》也一再讲金士恒是“安徽徐州铜山”,而安徽也没有铜山。

明治二、三十年代,常滑的“红泥龙卷”占领北美的主要市场。到明治末年,“红泥龙卷”时兴一时后迅速失去商品价值,大正期则重新在素烧的“红泥龙卷”上涂漆,加上各种各样的装饰,作为陶漆器出口。

中国的紫砂匠人,为日本的紫砂壶工艺的滥觞、完成及促进其大量出口作出重大贡献。

(原标题《百年前,中国工匠如何成就日本陶器大量出口?》。转载自公众号:一览扶桑)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