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墅龙窑: 无声述说宜陶柴烧文化精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丁蜀镇就有这样一条龙,从明朝至今已存活了400余年,不止有观赏价值,还有使用价值。当地人把这条龙冠以好听的名字——“前墅龙窑”。“二月二、龙抬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专程前往探“龙”,发现这座被人们誉为“活着的古龙窑”,时至今日仍不知疲倦地在向人们述说着宜兴陶瓷生产柴烧文化的精彩。

前墅龙窑坐落在三洞桥前墅自然村。这座龙窑建在村中一块平缓坡地上,龙头朝下、龙身卧坡、龙尾朝上,似苍龙蜿蜒而卧,吸引参观者慕名前来观赏。据了解,前墅龙窑算得上是宜兴古老陶艺柴烧文化的“活标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附近村庄中没有高大房屋,所以远远就能看见龙窑,尤其是到了晚上,窑尾“吐火焰”,窑身“放火花”,仿佛火龙飞天,景象煞是壮观。

龙窑通长43.4米、宽约3米、高约1.55米,窑背突出呈圆柱形,窑面两侧数十个俗称麟眼的投料火眼,一次完整的龙窑烧制周期在40多个小时,靠柴火加热,窑温把握是门绝活,成败全落在烧窑师傅一个人的手里,窑场上烧窑师傅的地位可想而知。2013年,龙窑烧制技艺被列为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烧窑佬”吴永兵成为前墅龙窑第29代烧窑传承人。当地人告诉记者,吴永兵的爷爷辈就是“烧窑佬”,上世纪80年代,刚满20岁的吴永兵子承父业,成为窑场上的烧窑工,并于上世纪90年代初,独自承包了龙窑的经营权,从踏上窑场至今,他与“龙”共舞了40余个年头。

吴永兵说,烧窑过程主要包括装窑、热窑、烧窑、冷却、开窑等工序,烧成环节包括热窑、烧窑和冷却三个阶段,其中预热阶段在窑头燃烧室加热,烧成阶段则是在窑顶燃烧孔投入燃料,烧一炉窑耗柴量可观。当前,宜兴陶瓷生产普遍采用电窑烧成法,如何传承保护好龙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了解到,从今年起,前墅龙窑每年点火4把,今年首窑于2月中旬点火,陶坯是烧窑前通过官方渠道广泛向陶瓷手艺人征集的,在点火之日,吸引了大批龙窑爱好者赶到现场观赏盛景。装窑、烧窑、开窑等环节通过抖音直播等形式进行记录与展示,让古龙窑于无声处述说宜陶柴烧文化的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丁蜀镇启动前墅古龙窑传承保护升级版,对古龙窑周边环境实施提升改造,在窑场上建起了占地300平方米的龙窑展示馆,系统地展示前墅龙窑乃至丁蜀窑业发展的“前世今生”。同时,鼓励周边村民发展餐饮、民宿等旅游业态,龙腾虎越带动农村发展、百姓致富。(文章来源: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