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宫廷紫砂到海外遗珍……

宫廷紫砂 海外遗珍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热播的《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一部,在当时还没有宫斗,更没有神剧,并且信息传播远不如今天发达的情况下,为宜兴紫砂成功地做了一次广告,其深入人心的程度,大概足以载入广告业的史册。

《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一部,分为四个独立的故事,其中《紫砂记》以一把紫砂壶为线索,构思巧妙、剧情曲折,剧中关于当时宜兴紫砂行业的整体描摹,剧中出现的很多宫廷紫砂和人物对话,与历史契合度很高,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但其中演义的成分也不少。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宜兴紫砂是如何进入皇宫的?

它们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呢?


南京博物院研究员

霍华

紫砂进入宫廷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是

进贡

二是

来样制作

既然它是宫廷艺术品

那它就具有宫廷艺术的最显著的特点

华丽

其中

在康熙时期

最主要就表现在珐琅彩紫砂壶上

珐琅彩从陶瓷上来说

在康熙时期是最高层次的陶瓷器

雍正的紫砂壶都是比较素雅的

没有任何装饰

但它的造型做工都非常精致

到乾隆时期

乾隆时代的工艺品

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的

其中

有一把

“菊蕾壶”

菊蕾壶是宜兴紫砂很经典的一种造型

而乾隆时期的匠人

则在上面上了一层底色

然后绘了一些吉祥的纹样

这把壶的造型很明显是

宜兴紫砂壶的造型

但这些纹样

与乾隆官窑瓷的纹样很相像

这也充分说明了

宫廷紫砂壶与皇帝审美的相关性

宜兴紫砂陶自明代晚期进入宫廷,清代各朝皇帝均对其喜爱有加,并使之成为珍贵的御前用品。虽然宫廷制器基本都未留下工匠姓名,但它们却代表了当时紫砂工艺的最高水平,做工精湛,世所罕见。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宜兴陶瓷博物馆展陈的两件具有类似装饰风格的藏品来欣赏宫廷紫砂带给我们的视觉效果。

宜兴陶瓷博物馆

史书昊

清康 雍 乾三代

是紫砂茗壶历史上

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清代宫廷紫砂

大多具有较强的辨识度

表现在制作工序的二次加工环节

注重多种装饰手法的运用

这把“满彩八方壶”

清中期作品

其形制优雅舒放

壶身满彩装饰

略显弧形的方块面上

绘有相同的红绿黄相间的花卉图纹

壶嘴与壶把间的块面

绘有淡绿色枝叶

壶颈部饰以深绿色蓖文

与盖顶粉彩图案衔接一致

上下呼应

整体装饰色阶丰富

彩绘繁复

南京博物院研究员

霍华

紫砂壶到了清中晚期

彩色的装饰就不是很常见了

依旧恢复到其本身素雅古朴的装饰手法上

这与曼生壶与文人壶的出现有关

宫廷紫砂因此受到了影响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

宜兴紫砂壶发展的(一段)脉络

一开始是商品壶

没有任何的材质装饰

到了宫廷以后

由于皇帝喜爱珐琅彩

上行下效

民间也开始流行珐琅彩的彩绘装饰

但大家很快就会发现

彩绘并不适合紫砂的材质

因为

紫砂材质有一个最大的特点

就是双重气孔的透气性

而紫砂上的粉彩恰恰破坏了这一特性

另外

这些粉彩往往要注入铅作为低温助熔剂

使粉彩在八九百度时就变得可熔

我们现在知道

铅是重金属

对人体是有害的

所以由于种种原因

粉彩渐渐从紫砂的装饰手法中消失

宜兴陶瓷博物馆

史书昊

宜兴紫砂壶为适应宫廷需求

当时曾一度采用过低温色釉装饰

由于当时制作不多

故流传至今比较稀少

这把蓝釉汉方壶

即为当时彩釉壶的精品

它全身敷蓝

两侧以白彩文书

读来朗朗上口

饶有趣味

体现了文人壶的一些特征

宜兴紫砂壶因为皇帝的喜欢和推崇,进入宫廷,在当时既丰富了它的装饰艺术,又提升了它的社会影响。说到宜兴紫砂壶的社会影响,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海外,通过其他国家博物馆中珍藏的紫砂壶,来了解一下它流向欧洲等国家地区所产生的海外效应。


宜兴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施云乔

现在各国博物馆

都有收藏宜兴紫砂壶

在橱窗里展示

我到过的

法国贝勒帕西餐饮具艺术博物馆

里面收藏了400多把紫砂壶

都是16-18世纪出口到欧洲的

还有荷兰的吕伐登王妃陶瓷博物馆

据说里面收藏了1000多把茶壶

当时展出的有200多把

法国还有一个很大的博物馆

洁美亚洲艺术馆

据说里面的茶壶很多

但每次只展出一两把

德国的德累斯顿(博物馆)

据记载里面有180多把

宜兴紫砂壶、碗、茶具

每次展出四五件作品

丹麦有个哥本哈根国家博物馆

展出一把很有名的双流壶

这把壶印在了

万福莱先生出版的书封面上

宜兴陶瓷博物馆张尧臣

据万福莱先生出版的

《销往欧洲的宜兴茶壶》记载

这把双流壶

是宜兴专为欧洲市场制作的紫砂壶

是当时丹麦和挪威的国王

弗雷德里克三世的古董收藏

现藏于哥本哈根国家博物馆

这把壶它之所以引人注目

除了本身造型别致

装饰精致以外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其年代

这在它的收藏目录中有明确记载

收藏编号88

制作年代大约为1700年

说到宜兴为欧洲市场制作的紫砂壶,在宜兴陶瓷博物馆也有一件这样的宝贝,是紫砂文化爱好者谈伟光的收藏作品之一,它就是镂空方壶。

宜兴陶瓷博物馆张尧臣

这把镂空方壶

是清代宜兴陶工

为外销贸易定制的款式

它采用双层结构

壶身挺拔呈四方形

内层密闭壶胆

外层透雕花纹

玲珑剔透

壶盖亦镂雕与壶面遥相呼应

面面通转 极具匠心

三弯流壶嘴自壶腹蜿蜒而出

出水明快有力

端把方中有圆

刚柔并济

镂空雕饰技法

工艺比较复杂

制作难度较高

它在丰富紫砂装饰的同时

体现了宜兴陶工的妙手匠心

这些曾经流向欧洲的宜兴紫砂壶,在展示其精美的制作技艺的同时,也在向我们述说着它们飘洋过海、远渡重洋的经历,那些在欧洲各大博物馆展出的宜兴紫砂壶,也在异国他乡传播着宜兴作为中国陶都所特有的神秘的紫砂文化。那么,它们是如何流向欧洲的?在它们身上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

周小东

16世纪到17世纪

我们的宜兴紫砂

通过“一带一路”

特别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

已经参与了中国的海上贸易

以及文化的传播

因为我们这里得天独厚

我们这个紫砂

通过我们的运河 太湖 长江

然后走向世界各地


宜兴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施云乔

宜兴紫砂壶到欧洲第一个地方

就是葡萄牙

葡萄牙人在中国南方买了很多茶叶

他们在买茶叶的过程中

看到当地人用一种小壶喝茶

就是宜兴的朱泥壶

他们就买了几把

放在私人物品里带回了欧洲

欧洲人看到了很喜欢

真正大批量出口到欧洲是东印度公司

在印尼的雅加达成立的东印度公司

开展海上贸易

主要是从中国进口瓷器、茶叶

也包括宜兴紫砂壶

当宜兴紫砂壶到了欧洲以后

因为这个壶从中国运到欧洲

路途遥远

中间还充满了风险

所以茶壶的价格非常贵

一般的人肯定买不起

大多数都进入了贵族人家

当地的陶艺家觉得这是个很好的生意

于是纷纷模仿宜兴紫砂壶

最著名的就是

荷兰的阿里·杨茨·德·米尔德

他仿制了很多款式的宜兴紫砂壶

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

周小东

我们通过和西方的文化学者的交流

实际上当时我们宜兴紫砂到了欧洲

是被欧洲的上层贵族、上层社会

作为一种高档的陈设品来摆放

它不是饮茶的

因为他们喝咖啡

但是

他们拥有一件来自东方的茶壶

是一个身份的象征


宜兴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施云乔

当代欧洲很多紫砂文化专家

也开始关注宜兴紫砂壶

研究宜兴紫砂壶

而且也出版了很多书籍论文

其中有一个最著名的

法国陶瓷文化学者万福莱先生

他出过2本书

一本是

《销往欧洲的宜兴茶壶》

还有一本

《宜兴紫砂陶对欧洲的影响》

英国有一个陶瓷文化学者柯玫瑰

他出版过关于宜兴紫砂的论文

今年我和他合作写了一本书

《宜兴紫砂陶的海外效应》

他把他对宜兴紫砂的研究成果

贡献在这本书里

这些书籍的出版

对我们今天

来研究宜兴紫砂(流向欧洲的)历史

有积极的作用

宜兴紫砂壶到了欧洲

对当地陶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对瓷器的发明产生了很大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在宋元时期,中国与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往来,呈现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引发了西方世界一窥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

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宜兴紫砂参与其中,充当了文化交流的使者,商贸交易的载体,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宜兴紫砂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联合出品

宜兴陶瓷博物馆 紫砂频道全媒体中心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紫砂频道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