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 | 吴文新

秋日午后,桂子氤氲着馥郁的气息。锦达紫砂工艺厂的一隅,吴文新的工坊在石雕像和各种花树的掩映下,静默地坐落在那里。

门半开半掩,室内杳然无声。吴文新正站在一只硕大无朋的紫砂壶前,细细端详琢磨着。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他似乎“舍本逐末”很久了。但唯有亲近的人才懂得,他所有的坚持到底还是为了“情怀”二字。

诚然,他与紫砂颇有前缘——他过早地与他后来的师父顾绍培“熟稔”了。顾老师是吴文新母亲的同事,六七十年代在同一个工场工作。在他幼年时,顾老师、潘(持平)老师、谢(曼伦)老师都喜欢抱着他逗趣。

在丁山,或许有些人本就该吃“陶土”这碗饭。从学校毕业后,他进入了均陶厂工作。直到十年后,一个机会让他到了锦达紫砂工艺厂,同母亲一样做起了紫砂。

吴文新还记得师父顾绍培到锦达厂那年,约摸是1993年。有一次,他做完活,已过了十一点。将至十二点钟,他早已饥肠辘辘,恨不能立刻回家吃饭。待饱餐一顿回到厂里时,师兄弟们告诉他,得去师父办公室一趟。他浑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进门后被师父声色俱厉地呵斥。他回过神来才明白:每次收工前,必要将泥凳打扫干净,无论多急,都不能懈怠,这就是紫砂人最基本的规矩。从此以后,他养成了勤清理的习惯。几十年来,不仅是泥凳,便是茶台,也要下班前打扫妥帖。

跟着师父的那些年,起初学习制作紫砂方器。可他骨子里实在不是个规整的人,几年下来仍未对方器制作产生极度的热爱。那是1997年的一天,吴文新按捺不住自己喜欢花器的心,偷偷地在工作室做起了“树段”。师父推门而入,让他倒抽了一口凉气——现今他们在锦达厂工作,做什么都有定数。他“自作主张”做起了私活,吃“批评”逃不掉。霎时间,吴文新忐忑难安,大气也不敢出。万万没有想到,师父并不生气,细细端详他的“树段”后,反倒坐下来语重心长地告诉他,“树段要做出一种犟劲,犟劲从哪里来?就要遵循自然规律。植物的生机是跟着太阳走的。早上太阳从东边升起,晚上西边落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树上的肌理就是它们犟劲的所在……”师父细致的分析,令他大受鼓舞,也让他在紫砂世界里学会探索更多可能性。

为了参加第五届全国陶瓷美术设计展评,吴文新接到任务要制做什锦花盆。师父出设计稿,徒弟制作。这一套花盆,仅仅打样便花费了半年多时光。其中有一只花盆“松段”,最令人费心。上头的“树瘤”很难处理,他冥思苦想多日,也无法更好地控制,数次修改才差强人意。硬着头皮去翻模型,却被师父见到了。“树瘤像肿瘤,做出来没有说服力,下次不许拿这样的东西搪塞。开模前,必须拿来给我先看过才行……”师父的一言一行影响着他——凡事不能操之过急,细节决定成败,对待作品须悉心揣摩才好。


什锦花盆(顾绍培设计 吴文新制作)

从艺多年,吴文新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认为创新要有“个性”,也要反应人的精神面貌。如何在许多作品中一眼能看出这是你的作品?假若做到了这一点,就已经成功了。

十年前,正是吴文新打算做茶器的那一年。那时,他所制的紫砂壶售价已相当可观,若专注此道,定能衣食无忧。但他断然放弃了“一心制壶”这条路。这样的毅然决然,同他过往的经历密切相关。


吴文新笑言:“从学艺开始,就有一种冥冥之中的力量把我渐渐拉到我最欢喜的事情上去。”

陶炉里的茶汤在沸腾,茶香弥散在茶室里,一绺菖蒲亦格外欣欣向荣。在这样一方天地中,似乎一切都刚刚好。

“紫砂是一种陶,有人热衷于把陶做‘细’,而我喜欢把它做‘粗’。这种粗表达出的是一种大巧若拙的感觉,粗而不糙。大家坐在那看到它,就有种亲近之意。“摔了也不可惜,就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要的‘粗’的感觉。另外,最主要的是让器物变得更好用。”


眼下,我们可能做不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这般淡泊闲适,但我们可以把内心放宽,让自己变得自由些,简单些。锦达厂在年复一年的风雨中变得老旧,他仍然不舍得离开。也许,在这个有些寥落的世界里,藏着他曾经梦想的萌芽。他渐渐有了新的理念,这些理念也将同他一起冲破桎梏,成为一种风潮。


墙上挂着数幅吴文新创作的茶画,与这个空间分外贴合。“墨分五色,如果掌握用‘墨’变化,一幅画就会精彩。画到后来,我把这五色归为四色,第五色变成“焦色”,即把隔夜的墨“宿墨”用来入画,让画看上去不要那么新。”他爱上了现今自如的生活。

在他看来,手艺人必然要走的路,一种是创新,一种是风格。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一种人生态度。“我找到这条路,认准这个风格,实在不容易,如果我没有将这一条路走完,还有我的儿子走下去……”

终一生,择一事,吴文新对未来充满期许。

吴文新: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

江苏省青年书法协会会员

江苏省徐悲鸿书画研究会会员

“如果兴趣成为职业,我想你一定能干得比别人好,就看你坚持的这颗心,有多久、有多长。我一直认为,无论你做什么职业,关键在于有没有悟出这个职业的道理。很多人都是在好不容易走到成功门前却遗憾地回头了……”

编者:文中开头提到的吴文新工作室中“硕大无朋”的紫砂壶,乃吴文新近几年的创作。他对“大件”器皿,仍保持着高度的热爱。这份情怀或许与他起初学均陶,后来又跟着顾绍培大师学习紫砂器分不开。在顾绍培大师的一次艺术展览上,吴文新看到师父的作品有大有小,陈设的气象与众不同,便萌发了“每年也要做一件特大品”的志向。迄今为止,他做了六件。尽管做大件器皿有诸多不易,但他仍旧坚持了下去……

顾绍培:吴文新在锦达的时候,是在研究所下属的一个打样小组里,按照企业的设计要求做作品。我的指导思想实际上不仅仅立足于紫砂壶,而且提出了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要在所有紫砂门类中拓展开来,研发实用性强的紫砂工艺品来开拓新的市场。当时锦达厂处于发展初期,为了第五届全国陶瓷美术设计展评,我们积极调动集体的力量,让整个集体获得了“大丰收”。当时吴文新任务比较艰巨,是一套紫砂花盆,最终获得了全国大奖。近年来,吴文新除了紫砂壶外,也在“茶道”上寻找空间,开发新的东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在书法和绘画上也围绕着“茶”字用心钻研,对国内外茶器的研究卓有成效,值得嘉许!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顾绍培紫砂艺术馆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