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宜兴人:人生是场马拉松——记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许学军博士

【引  言】

春天的北京,柳絮漫天。坐落在北四环边的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掩映在一片绿阴中,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和喧嚣,随处可见的是大幅科学家的照片、精致的科研会议海报,淡淡的学术味道弥散在空中。数学院的创始人是华罗庚,从这里走出了陈景润、冯康等一批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叩开该院计算数学所318办公室的门,迎接我们的正是今天的主角,宜兴籍计算数学专家许学军研究员。

从一个怀揣大学梦的少年,一步步走到今天,许学军的体会是:人生是场马拉松,开始跑得快并不意味着最后也快,但只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就能成功。

(一)

1968年,许学军出生在宜兴官林,父亲是小学校长,母亲曾是幼儿教师。他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那段岁月里的一盏灯,至今一直亮在他的记忆深处,那盏灯的主人是他的阿姨。当时阿姨在中学代课,晚上去学校,外婆不放心她一个大姑娘走夜路,总让年少的许学军当阿姨的“护花使者”。晚自修回来,他回屋睡下了,阿姨房间里的小灯却亮起了,当他起夜时,发现那盏灯还雪亮雪亮的,外婆告诉他,阿姨还在“用功”呢。恢复高考不久,阿姨就考上了大学。从那时起,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便埋下一颗种子: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也要读大学。

从读书起,他的学习就没让父母操过心,尤其是数学,一直是他的“拿手好戏”。1986年他参加高考,数学考了近110分,被苏州大学数学系录取。进入大学校门,他才发现接触到了真正的现代数学,以前学的充其量只能叫算术而已。他对数学分析特别“来电”,教这门课的杨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教学十分严谨,板书就跟教科书一样,条理清晰,引人入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越学越好,从入学时的中等生冲到了年级前几名,三年级的时候,获得了年级唯一的朱敬文奖学金。拿到奖学金后,他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犒劳”自己。

实变函数是门深奥且枯燥的数学基础课,学好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期末临考前,一位同学找他帮忙押题,结果竟中了四道题。两年前同学聚会,那位同学还记得此事,旧事重提,颇多感慨。其实,许学军也没啥窍门,上课仔细听,课后多做题,勤奋才能学得好。因而,在学习上他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1990年,他本科毕业。那一年情况特殊,全国取消了统一的研究生考试,但苏州大学数学系仍有5个保送研究生的名额,他就是其中之一。他选的专业是计算数学,师从沈树民教授,正是沈老师引领着他一步步走进了偏微分方程数值解这个领域。至今,他的研究方向仍然是当初沈老师建议的“偏微分方程离散解的快速求解器”。当时,沈老师只带两名研究生。二三十平方米的一个小教室,一块大黑板,几张小课桌,两名学生,沈老师却很认真,板书一笔一画,非常漂亮,课一上就是3个小时。在一周一次的讨论班上,师生边讲边讨论,半天时间眨眼就过去了。

3年光阴转瞬即逝,他拿到了硕士学位。当时已任苏州市副市长的沈树民教授希望他能留校,并特地赶到宿舍与他详谈。让他左右为难的是,他的女友早已和他约定,等她毕业两人一起回南京。不久,沈老师生病住进了医院。他前去探望时,沈老师这样向在场的市领导介绍他:这是我非常好的一个学生,将来会是我学术上的接班人。那一刻,他双眼湿润了,决定留下来,留在老师身边。但不幸的是,半年后沈老师因病去世了。

一年后,他作出一个重要决定:要想在学术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必须继续求学深造!他报考了复旦大学,师从李立康教授,李教授是国内非常优秀的计算数学专家。博士研究生这3年,拓展了他的学术视野,提高了他的研究能力,期间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刊物上。在这一千多个日子里,他每天三点一线:宿舍、教室、图书馆,做不下去的时候,就找相关的书来看,回过头来,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了。“学数学的人一定要博览相关领域的书籍,一些知识未必马上有用,但碰到问题的时候往往就能派上用场。”这是他经常与人分享的一个成功经验。

曾任系主任的李教授非常器重他,毕业前夕盛情挽留,希望他能留校任教。但他想去北京继续深造。读博期间,经常有外国专家、中科院院士来复旦讲学,他感觉到,如果要在学术上继续有所突破,应与更多的专家学者合作交流。他希望去中科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李教授虽然没能留得住他,但师生情笃,至今每次去上海,许学军都登门拜访恩师。

1997年7月,许学军偕夫人一同北上,赴中科院计算数学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那段日子,忙碌而快乐。白天做不完的工作带回家做,家里没电脑,晚上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立即跨上自行车赶到单位。在博士后研究期间,他有幸得到数学大家石钟慈院士的指导,石院士睿智、严谨、执著的大家风范深深影响了他。两年后,因科研成绩突出,他被评为中科院优秀博士后。当年,中科院共评出10个优秀博士后,他是数学方向唯一的一个。经石院士推荐,他留在所里当助理研究员,成为一名数学科研国家队队员。

2002年,许学军获得了德国洪堡奖学基金,他偕夫人及两岁的儿子一同赴德国进行为期两年的合作研究。洪堡基金会每年向全世界600名左右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0岁的优秀外国科学家提供奖学金,使其有一到两年的时间在德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选拔的唯一标准是学术水平,不分国籍,也没有专业限制。他的合作导师是德国奥格斯堡大学的Hoppe教授,Hoppe教授是国际知名的计算数学专家。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他俩一起完成了两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发表在计算数学领域国际最顶尖的杂志上。通过此次合作,他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他们每年都要互访对方,开展富有成效的科研合作。2011年,作为中国内地唯一的大会特邀报告人,许学军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区域分解大会上宣读了他们的合作成果。

(二)

“许老师的课要去听一听。”每每听到学生之间这样的对话,许学军颇感欣慰。学过“有限元方法”的人都知道,这门课全“仰仗”老师讲课,讲得好,不觉得难,讲得不好,听不懂。进计算数学所不久,许学军就开始上这门课,一晃10多年过去了,每次上课前,他依然会像第一次上讲台前那样精心备课。当年,所里一名资深的研究员邀请他同开“有限元方法”这门课程,他欣然接受了。两人配合默契,边教学边写书。2004年,他们合作出版了一本《有限元方法的数学基础》,很受研究生欢迎,迄今为止,已重版了3次。随着那位研究员的退休,他全面接手了该课程的教学任务。

除了上公共课外,他还需要带研究生。其他人考“有限元方法”60分及格,他的学生必须考90分才算及格,他的严厉不言而喻。不过,做他的学生也蛮幸福的。博士三年级的小卢今年夏天就要毕业了,想回母校搞科研,许学军写了长达3页纸的推荐信,对于她100多页的毕业论文初稿,他逐字逐句修改,成文后帮她推荐到计算数学领域内最顶尖的美国刊物《SIAMJournal of NumericalAnalysis》上发表,现已录用。在她的师弟、博士生二年级的小刘眼里,许老师平时是个和蔼可亲的人,经常请学生打牙祭。饭桌上,大家海阔天空,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不过,在每周一次的讨论班上,他俩却都挨过许老师的批评,思路跟不上要挨批评,考虑问题不周到也要挨批评,对此,小刘统统归结为:没尽到力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被许学军批评过。老师的严厉也是学生的动力。在许学军看来,学数学的人不一定要多聪明,但一定要坚持、踏实、勤奋。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5年做好一个课题、写一篇好论文,就够了,如果没有足够的创新,写10篇、20篇又有何意义?

许学军的学生毕业后大多选择搞科研,当然,也不乏“另拓疆土”的。他的一个学生毕业后去了石油公司,用自己的所学编程序、开发软件,前景相当看好;另一个学生加入了上海的一家证券公司,工作认真努力,也很成功。他同样为他们感到开心。“人各有志,认准的事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对学得比较吃力的学生,他时不时地为他们开开“小灶”、打打气。“正因为有困难才有意义,做不出来,可以暂时放一放,但要放在脑子里。”慢热型的学生领着走,思维活跃的学生一起想、一起走。在讨论班上,多提几个问题,听听学生对论文的理解,许学军心中对这个学生的状况也就一目了然了。教学相长,在和学生的朝夕相处中,许学军始终保持着一颗年轻向上的心。

(三)

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科学计算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科技进步之一。实际上,科学计算已与理论研究和实验科学并列成为科学研究的第三种方法,并已成为我国航空航天、天气预报、原子弹设计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许学军主要从事科学计算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大规模问题的快速算法,比如多重网格法和区域分解法,获得了一批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均发表在计算数学领域国际顶尖的杂志上,得到了国内外同行非常高的评价和应用。他应国际著名计算数学专家挪威的Bjorstad教授、德国的Hoppe教授的邀请,和他们开展多项科研合作。他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波数Helmholtz方程以及多尺度问题的快速算法上,这些都是当前科学计算的热点和难点,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0年,他荣获第6届钟家庆数学奖。这是我国数学界三大奖项之一,4年评一次,奖励国内最优秀的在读以及获得学位不久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被称为“初出茅庐奖”。2001年,入行一年多的许学军就晋升为副研究员。2006年,晋升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获得了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突出科研成果奖。去年,他又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在业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到国内任何一所大学都很受欢迎,经常有高校来“挖”他,在他看来,不管到哪里,科研是他一辈子的事业。这些年来,他访问过美国、德国、法国、瑞典、挪威、香港等地的多所大学,也曾到复旦、交大、同济、南开等众多知名大学作过学术报告。他还担任中国计算数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每年多次参与组织计算数学方面的会议。尽管这花费了他一些时间,但能为国内计算数学界服务,他感到很高兴。

头顶“科学家”桂冠的许学军,对生活一样有着自己的追求。在他的办公桌上,除一摞摞高高的书籍、资料之外,还有一个特别温馨的长方形相框,里面镶嵌着两张照片,那是他至爱的两个人:上面这张是他爱人在雪中的倩影,下面这张是他儿子在埋头玩积木。寒假、暑假,一家三口结伴外出游山玩水;周末,去电影院看大片,或者去郊外野餐。他是家里的“大厨”,生长在水乡宜兴的他,对鱼情有独钟,因此,家常便饭经常是鱼“打桩”,慢慢地还烧出了“门道”。现在,不光是儿子,连爱吃肉不喜欢吃鱼的夫人也成了他的“粉丝”。他的生活不仅仅是数学。

对于家乡,他念念不忘官林小河边的那个小书店,少年时他是那里的常客。他喜欢宜兴的绿苴头团子,每年春节他回老家,母亲都要做上好多让他带回北京。平时他会欣喜地说起宜兴的种种变化,他的宜兴话仍然很地道。

“别贪图快,慢慢来,不要轻言放弃。” 这是他常嘱咐儿子的一句话。

【人物档案】

许学军,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计算数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国家“973”项目小组负责人,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工业和应用数学会理事。

1997年,在复旦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起,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工作。先后访问过美国、德国、法国、香港等地十余所大学。2001年获德国洪堡奖学基金,并于2002-2003年在德国进行合作研究,曾获得过中科院优秀博士后称号和中国数学会的钟家庆数学奖,以及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十大重大科研进展奖(2007)和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突出科研成果奖(2008)。在《SIAMJ. Numer. Anal.》、《Numer. Math.》等国际一流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来源: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