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宜兴人】天生我才 举重若轻 —记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周奇才教授

【引 言】

深秋,是上海一年中最美好、惬意的时光。去年11月中旬的一天,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奇才挤出时间,接待了来自家乡的“天南地北宜兴人”采访组。

乡音未改,笑声爽朗。少小离家到西南交通大学求学,毕业后又在上海工作,离开家乡40多年的周教授笑称,他的一口宜兴话,比一些“老宜兴”都地道。乡音就是游子和家乡割不断的纽带。伴着如此亲切、地道的乡音,我们在短短一天中,感受到周教授在科教领域不断耕耘、举重若轻的丰富人生。


祝福家乡

“我一定要上大学。”

1962年4月,周奇才出生在宜兴红塔乡宋渎村(现高塍镇宋渎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家中兄妹三人,他排行老大。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成为“少奇之才”,故为其取名“奇才”。

周奇才的父母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受宜兴耕读传家的传统文化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尤为重视,每到开学,父母总是早早地为他准备好学杂费。感受到父母对于教育的重视,周奇才也暗自努力,从来没让父母为自己的学习操过心。从宋渎中小学到红塔中学,周奇才的成绩一直在全年级数一数二。

尽管周奇才学习成绩优异,但上高中时却遇到了一点小曲折。1976年上高中,仍以推荐为主、成绩为次。村里考虑到周奇才的父亲是供销社职工,周奇才将来找工作会比一般人家的孩子方便得多,便打算把上高中的机会让给别人。宋渎中小学的校长王家凤和班主任老师林鹏华得知这一消息,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周奇才这样优秀的孩子上不了高中,还有谁能上?” 特别惜才的王校长专门找到相关人员,反复争取,甚至说道:“周奇才如果不能上高中,我这个校长宁可不做!”

最终读上高中的周奇才事后得知这一“插曲”,更加感受到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学习更加刻苦。1978年,周奇才第一次参加高考,被一所中专院校录取。这在旁人看来,是“鲤鱼跳龙门”的大喜事,可周奇才却并不满意,他对父母亲说:“上中专、农转非,这不是我的目标,我一定要上大学。”在家人的支持下,周奇才毅然决定再搏一次,圆自己的“大学梦”。

1978年下半年,周奇才来到宜兴县中学(现江苏省宜兴中学)高复班复习备考。“当时学习很紧张,晚上偶尔停电,老师便在教室里挂上汽油灯,让同学们学习。”周奇才说,那是真正的挑灯苦读,但自己并没感觉到学习的苦。因为他心中有梦想:考上重点大学,去外面更广阔的世界看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第二次走上考场的周奇才从容发挥,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南交通大学录取。

1979年8月底,第一次离开宜兴的周奇才拎着一只箱子,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四川峨眉山下,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新鲜的大学生活还没来得及细细感受,周奇才便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系统的学习,让我见识了更大的世界,学到了真正有用的知识,也遇到了学术路上的贵人——王金诺教授。”回忆起自己的本科时光,周奇才神采飞扬,激动时连说带比画。在他看来,在西南交通大学苦学的四年时光,为他今后的事业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周奇才在实验室

“教学、行政我要双肩挑。”

四年的本科时光,转瞬即逝。1983年,周奇才作为西南交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被分配到上海铁道学院担任教师。身份的转变,也让周奇才有了更多的思考。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书育人,我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虽然工作忙碌,但周奇才始终坚持学习,并抓住每一个自我提升的机会。1984年2月,周奇才被选派到铁道部党校集中学习半年。1988年从助教升为讲师、1994年升副教授、2000年升教授、2002年成为博士生导师……周奇才的教学之路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极为坚实。

在课堂上,周奇才讲课总是慷慨激昂、滔滔不绝。许多看似生硬的专业知识,在他的讲解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许多学生说,听周教授的课就像是在听演说,特别有意思。

在大学从教数十载的周奇才说:“桃李满天下是我最大的精神财富。”他的桃李情结,源于他少时在家乡求学的过往。“五年级的班主任万鸿余教我成语背诵要进脑进心,为我的学习生涯夯实了基础。”“王家凤校长据理力争,为我争取了上高中的机会。”“高二的班主任杜树艺为了让我每天少赶路多学习,将自己的宿舍让给我借宿。”……尽管过去了几十年,周奇才对每个老师的名字及其对自己的关心仍记忆犹新。他说,正是家乡这些老师无私的“蜡烛精神”才成就了今日的他,自己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就要传承好老师们的这种精神。

天生我材必有用。在教学和学术领域“多点开花”的同时,周奇才在行政工作上也承担起更多的责任。1996年,周奇才在上海铁道大学(1995年原上海铁道学院更名为上海铁道大学)人事处担任副处长,分管师资工作。面对陌生的岗位、陌生的领域,周奇才并未慌张,他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小处着手、从细微处改变,在行政岗位上,周奇才同样干得有声有色。2000年,同济大学、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同济大学,周奇才在同济大学继续从事人事工作。

“我常开玩笑说,我是教授中最会做人事工作的,是人事干部中最会搞学术的。”周奇才说,教学始终是自己的“根”,而行政则是自己的“枝”,他始终相信自己能“双肩挑”并且能“挑得好”。他在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人事工作一做就是11年,直至2007年调任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5年,他还作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管理工作者”,出席了全国博士后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

如今61岁的周奇才,虽然已经卸任了行政职务,但依然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漫步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不时有学生大老远就热情地冲着他叫“周教授”。“现在,我有了更多的时间专注于教学,我将这些时间都用在了指导学生学术研究等工作上。”让周奇才格外自豪的是,业内多家权威期刊的编辑都表示,由他把关的研究生论文都是“免检产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小范围的专业传授,那么著书立说就能让更多人更方便地学到专业知识。周奇才说,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我国创新发展的两个翅膀。为此,他主动参与了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牵头,会同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制造业知识服务中心、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济大学等,共同组织的“机械工程科普丛书”编写组。该科普系列丛书共100本,围绕《我是工程师》这一主题,分“基础系列”“装备系列”和“智慧系列”,分别对应着机械工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为中华崛起传播智慧”,在周奇才参与主编的每本书的扉页上,都写着这样一句话,这其实也是周奇才从事这项工作的初衷。


周奇才的部分著作

“为提高重机行业智能化水平尽力。”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1998年9月,周奇才主动回到母校西南交通大学,在本科生时的恩师、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金诺教授门下,攻读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也正是在那几年,国内仓储式大型超市、大型物流企业开始起步,周奇才敏锐地感受到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仓储物流行业对相关技术的迫切需求。2002年,他结合自身的专业以及日常教学中的思考,完成了博士论文《基于现代物流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AS/RS)管理及控制技术研究》。他在国内率先提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的概念,这也让他在学术界有了专属的“干货”。

最近十几年,随着“两化融合”“互联网+”等战略的不断推进,周奇才围绕“设备的故障诊断状态监测及其健康管理”“智能制造物流协同”等开展研究和技术创新。周奇才发现,发电、港口、机械等行业的一些大型设备,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大修,但这种事先预防式维修造成浪费,事后补救式维修又会因停产造成大的损失。“能不能通过远程监测提前发现蛛丝马迹,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周奇才想。他立即组成团队开始攻关。2019年,周奇才及其团队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先后攻克了远程传感器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挖掘等难题,完成了《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远程智能维护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研究,该技术当年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众多企业得到应用,仅江苏一大型发电厂应用该技术后,一年就创造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与此同时,周奇才及其团队研发的《宝钢自动化立体仓库设备》《盾构智能化再制造集成技术》《桥式起重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等热点课题,也分别获得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奖项,周奇才研发的20多项技术获得专利。他的这些科研成果,有的应用于城市地铁隧道多点施工,实现了盾构信息化、智能化的集中管控;有的应用到分布于全国各港口的“华电重工”装备,实现了状态监测和远程维护同平台。项目成果为重机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智能运维水平和制造服务水平,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对行业发展的技术引领产生重大影响。


周奇才及其科研团队

“为家乡发展,一定不遗余力。”

“每到时节就会吃乌米饭、粽子。”“从学校回宜兴有三条路线,不同的假期,怎么走最快,我清楚得不得了。”“宜兴是真的很漂亮,无论是东氿的水还是雅达的山,都让人很舒服很自在。”……说到家乡,周奇才的情绪变得更加激昂。

因为父母还在宜兴生活,周奇才回宜兴特别勤。对于宜兴这些年的变化,他看得也格外真切。“无论是经济、产业,还是环境、人文,宜兴发展都越来越好。”前段时间,听说江南大学东氿校区已有研究生在读,周奇才一连说了几遍“好!”。和很多宜兴走出去的专家、教授一样,周奇才也期盼家乡早日拥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宜兴大学”。“越往后,我越有时间,如果‘宜兴大学’有我的专业,我愿意不遗余力、尽我所能,回来教学。”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宜兴崇文重教的底蕴让我从小养成了学习的本能,也正是这种本能,让我能够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不断提升自我。”对于家乡,周奇才有说不完的话。他也希望,宜兴崇文重教的底蕴能够哺育出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大家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人物档案】

周奇才,1962年4月生,宜兴红塔乡宋渎村(现高塍镇宋渎村)人,工学博士。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物流与仓储机械分会理事,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物料搬运工程设备成套与服务分会理事,国际物流与运输学会中国分会上海物流装备委员会主任,全国物流仓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他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专利20多项,出版《机械结构设计》《设备远程数据采集与智能维护技术》等专著10多部,参与的科研项目先后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10多项。

文章来源: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