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宜兴人:父与子的审美世界——走近徐庆平

他与父亲徐悲鸿有着心灵相通的审美世界,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美术教育理念,都与父亲一脉相承——

【引 言】

那次见面是去年夏天的午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走廊尽头的一间办公室内,满屋的书籍和字画,散发着浓浓的墨香。简单的办公桌椅和随处可见的中西方美术史书籍……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现代美术大师徐悲鸿最小的儿子——徐庆平的办公室。刚在韩国参加完一个陶艺活动,归国后的徐庆平略显疲惫,午后的阳光照在脸上,那柔和的面部轮廓,令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作为徐悲鸿大师之子,徐庆平的形象与父亲有太多相似,而他至情至性的言谈和超凡脱俗的艺术气质,也让我这位来自家乡的访者恍如隔世,仿佛眼前坐着的这位老人正是悲鸿大师。

轻嘬一口热茶,打开一本刚出版的画册,徐庆平教授带着我们好像穿越了半个世纪的时空,而那些从未被岁月磨灭的印记,仿佛从时间的恒河中溅出的朵朵浪花,颗颗晶莹,剔透人心。

从小他最怕母亲伤心

2012年5月13日,母亲节。那一天,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一张巨幅画像吸引着路人驻足观赏。这是一张由数千张不同母亲照片组合而成的女性画像,画像中的每一幅照片都出自一位深爱着妈妈的孩子之手,虽然画风、手法不同,但是表达的爱却是同样的温暖。

人们不禁在问:“这张由数千笑脸拼成的母亲肖像画的是谁?又是什么样的人画出了这样的画?”

人群中,一位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画像,那些遥远的情感渐渐清晰,在他的目光中,画中之人依旧那样的年轻、美丽,作画的自己依旧还是那般年少、充满朝气。这位老人就是徐庆平,而画中的母亲便是廖静文——徐悲鸿的妻子。

徐悲鸿共有四个孩子,与蒋碧薇育有一儿一女:徐伯阳和徐静斐,徐庆平和妹妹徐芳芳则是徐悲鸿与廖静文所生。很多拜访过廖静文女士的人,都会被家中墙上的两幅肖像画所吸引,画中的人物分别是徐悲鸿和廖静文,而作者则是大学时代的徐庆平。

从画面上看,母亲的画像特别慈祥,透露出的是阳光般温暖的感觉,而父亲的那幅画像则非常严肃。徐庆平说:“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一个特别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他的一生好像是专门为绘画为美术而生的,他把生命的全部价值都奉献给了复兴中国美术的事业。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而且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很严肃,所以,在我的心目中他的形象就是这样的。”

作为一代大师的儿子,徐庆平并没有太多的优越感,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经历,造就了他懂事、善良、坚韧的性格。

时间倒回到1953年,悲鸿大师的突然离世让廖静文非常伤心,精神一度崩溃,常常在半夜醒来哭泣。8岁的小庆平为了照顾妈妈,每天夜里陪她睡觉,每每被哭泣声惊醒时,他就会伸手抱住母亲:“妈妈,爸爸已走了,你不要哭了吧。”孩子的话语虽然苍白,但一遍又一遍的温情安慰却给了母亲活下去的希望和信念。

事隔多年,廖静文才得知,失去父亲的小庆平并非不难过,只是不愿增添母亲的悲伤,想到父亲,年幼的他只能蒙着被子偷偷地哭……

“他真的很懂事,所以小时候庆平照顾我最多,他也最怕伤妈妈的心。”回忆起儿子的童年生活,廖静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在徐庆平上小学的时候,夏天穿着短裤骑车,把膝盖摔破一块皮,流血了,我给他处理伤口后,就给他换上了长裤。几天后,我问他腿好了没有,他说好了。后来,一位朋友在路上遇见他瘸着腿走路,我才知道真相,他摔伤的地方都化脓了。我赶紧送他去医院,医生都说,如果再治得晚点,腿就没用了,这个孩子就这么怕我着急……”

一枚印章背后的父子默契

虽然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只有短短八年,但是在徐庆平的心里,父亲对他的爱一样的伟大、一样的深沉。

在徐庆平幼年时,父亲从来没对他的未来提过什么要求,并且不止一次地对廖静文说,希望在职业上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最好不要学画,因为这个职业实在太苦!作为画坛巨匠,徐悲鸿深知绘画之路的艰辛,所以爱子情深的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小儿子也从事这份“苦差事”。廖静文十分理解丈夫,因此,自小就让徐庆平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做事。

中考的时候,徐庆平面临到人生的第一次选择,一个是他特别喜欢的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另外一个则是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也是当时北京最好的学校。“这两所学校,我都考上了,但是去哪所?”左右为难的他只能请教母亲。直到那个时候,廖静文才告诉他:“当年生你的时候,父亲就有一句话,如果对你溺爱一点的话,就不让你学美术,但是我知道你热爱美术,所以还是你自己决定吧。”

最终,内心深处的那股对美术的炽热情感,让年轻的徐庆平作出了决定——选择美院附中,正式开启了自己探索艺术道路的漫漫征程。

“其实,他从内心深处是希望我继承他的事业,学习美术的,这是在很多年后才体会出的他对我的深情和苦心。”上世纪70年代,在油画界已小有名气的徐庆平,开始“进军”国画,并凭借出色的绘画功底和超人的悟性,迅速在国画界站稳了脚跟,画的画也越来越多。而每次画完画后,他总喜欢用一方刻着“徐庆平”三字的印章,因为这枚印章他用起来最顺手。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徐庆平发现,这枚由齐白石老人亲手篆刻的印章,与国画相配显得极为和谐。此时,已年近不惑的他才猛然醒悟:原来,父亲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接过他的画笔,走上绘画艺术之路,然而深知这条道路艰辛的父亲,怀着对幼子的宠爱,始终处在一种矛盾的心绪之中。这枚在徐庆平出生不久便问世的印章,便深深地埋藏着徐悲鸿的这份良苦用心。

追寻父亲的足迹

在徐庆平的成长道路中,他曾经最大的愿望是能去世界文化艺术之都巴黎学习。因为那里也有他父亲成就艺术生涯的足迹。为了追寻父亲的足迹,1981年,徐庆平奔赴法国开始了5年的异国求艺生涯。

刚到法国,他就迫不及待地去了卢浮宫。他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走进法国卢浮宫时的感受。在卢浮宫第一展室的各国建筑模型前,一群七八岁的孩子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提问:“希腊、罗马的建筑美与哥特式的建筑美有什么不同?”当时的他感到非常震惊,这样的问题在中国,不要说小学生,恐怕连大学生都没有几个能回答。这就是中西方国家对于艺术和审美在教育上的存在差距。

徐庆平始终认为,艺术的核心是审美,一个懂得审美的民族是伟大的。

于是,在法国的5年中,他无论多忙,每星期都要抽空去一趟卢浮宫,“浸泡”其中,就像海绵一样尽可能地汲取这座艺术圣殿里的养分。也就在那时,他对于父亲在美术教育中投入的激情远大于对艺术本身这件事有了深刻理解。

“父亲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教会了我如何审美。”在徐庆平初学书法时,父亲送给了他和妹妹一人一本《张猛龙碑集联》。字帖的扉页上还有着父亲的题字:“拔山盖世之气,长河大海为辞”。

于是,4岁的徐庆平就照着字帖每天写两页九宫格。尽管父亲很忙,但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批改儿子的作业。看到写得好的字,他就用红笔画三个圈圈;写得不好的,徐庆平就要重新写。“后来我当了老师,才明白父亲是要从小培养我的审美习惯。”父亲给他选的《张猛龙碑集联》,就是要从一开始就给他最有气魄的东西,培养他坚定的意志,“我觉得这对今天的孩子也特别有用。”


看到年轻人的成就,脸上溢满笑容。

审美教育的薪火传承

归国后,徐庆平一直从事艺术教育工作。他认为中国的艺术审美的普及需要更多的有识青年参与其中,而大学就是培育这类人才的摇篮。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建艺术学院,并命名为“徐悲鸿艺术学院(现名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徐庆平受聘成为复建后的第一任院长。从此,在人大的校园内,多了一位儒雅慈祥的老者,他用广博而又深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感染了一大批青年艺术家。

徐庆平在教学上强调人文、手绘、外语等基础教育的综合运用,这与徐悲鸿当年主张的“重视基础、师法造化、中西结合、提倡写实主义”的创作思想一脉相承。

在父亲的美术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徐庆平提出了“大美学”的概念,即音乐与美术的结合,纯艺术与实用艺术的结合,专业艺术与公共艺术的结合。在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专业的学生要学音乐,而音乐专业的学生同样要上美术课。研究美术理论出身的徐庆平引用父亲的话说:“看一张画能看到流眼泪的不多,但很多音乐一听就会流眼泪。”在对人的精神境界的影响方面,音乐与美术的结合将产生积极效应。

徐庆平认为,美育应该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他曾经到一所大学讲课,下课后学生们围着他不肯散去。一个学生挤不进来,就塞给他一张纸条:“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上审美课。我的家乡很穷,学生们从来没上过这样的课。请您写本书,让我家乡的同学们看看吧。”这段话让他感触很多。他相信美育给人的不仅是一种知识,它对一个人的品格、情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在湖北博物馆参观时,看到了出土不久的编钟、青铜器、漆器,这些都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就对博物馆的同志说,“让更多的青少年来看看吧,一个人看了自己祖先这样伟大的艺术,就没有理由不爱自己的祖国。”

宜兴是他和父亲永远眷恋的地方

一直写着“籍贯:江苏宜兴”的徐庆平,已经记不清回来过几次。从徐悲鸿出生至今,一百多年已经过去,站在父亲生活过的地方,看着屺亭河边那栋充满沧桑感的老房子,徐庆平感慨万千,这里是父亲生命开始的地方,也是父亲审美意识觉醒的地方。因此,他深情眷恋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徐庆平认为,父亲是一位浪漫主义画家,他一生走了很多地方,凡是那种能去的、好看的地方,他都要去。“这种天性中对山水的热爱,大概就是受宜兴的影响。”——他记得,父亲小时候就写过歌颂宜兴氿的诗。这样的父亲也是受爷爷影响的。父亲曾经跟他说过,爷爷最大的乐趣就是“肆忘于山水之间,宴如也”,就是说爷爷只要一到了大山大水中,就会忘形,就像吃了最好的宴席一样的幸福。

“我觉得宜兴人非常注重人和自然的关系平衡。宜兴的自然环境就非常适于人的居住,适于人欣赏,适于人审美。”太湖的美能带给人无穷的遐想。有一次,徐庆平站在太湖岸边,太阳正在往下西沉的时候,外出的渔船回来了,波光粼粼的湖面呈现出红红的色泽,这样的美景给了他很大的震撼,后来他画过很多次,都始终画不出心中的那个景。

“我想,这种美应该是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经常看到的,所以,这片土地上的人会有一种和别人不一样的心境,一种生活态度。”徐庆平为有这样的故乡而骄傲自豪。

来源: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