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宜兴人:大河般奔流的精神——宜兴籍数学教授张志让的人生之路

【引  言】

每一条河都会努力寻找出路和方向,天空的阴霾与关山险阻都无法阻挡它投向海洋的脚步!对于河流而言,失去了海洋的梦想就失去了一切。

人生就像大河一样,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命曲线。

将一位数学人才,困在偏僻山区,与专业知识阔别9年,这固然是一个时代的不幸;但是,对于一个意志坚定的人而言,这段经历,不过是丰富他的生命曲线,却不可能阻挡他奔向知识的大海。

这里讲述的就是国内数学界无限群论研究领域的带头人张志让教授的人生经历。


这是周铁棠下张氏宗祠。从这里走出过无数优秀子弟,包括张志让教授。

镜头回放周铁古镇,一则短信背后的故事。

今年5月16日的早晨,风轻轻掠过太湖,湿润的空气里透着田野的清香。周铁中学的校园里,一位慈祥的长者与高三学生的见面会,正在举行。

这位气质儒雅的长者,便是来自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张志让教授。他是国内数学界无限群论研究领域的带头人,数学研究所所长,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美国数学学会会员。

见面会上,张教授用一口地道的宜兴话拉近了跟学生们的距离,他的声音洪亮,讲话风趣俏皮,那温暖的语调,听着像是跟孩子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其实,那几天他正嗓子疼,行程也很紧。但他仍挤出时间,制作了ppt,精心做了一期“如何复习迎考”的讲座,一直到晚上11点才休息。

静静地走过教室,走过操场跑道,校园里青春勃发的孩子们,似乎让张志让又看到了年少的自己:49年前,他就是从这里出发,告别父亲母亲,告别周铁老街,以优异的成绩走进南京大学。

他深爱着周铁,深爱着母校周铁中学,他还记得当年的老校长叫赵连璧;还有一位初中时的副教导主任刘鸣,特别喜欢他,把他高高地抱上司令台,向全校学生介绍他……

就在他重返母校的路上,他在北京生活的二哥张志良——一位水电行业的老专家,给他发短信说,如果有时间可以和孩子们讲讲他们读书时的故事。

短信里简短地写着这样的故事:“当时我们家很穷,供着三个大学生,每年开学前父亲要到处借钱。镇粮管所的高书记跟父亲说,叫你念大学的三个儿子里退学一个,到粮管所来上班吧。父亲坚决不同意。”

正如一位名人所说:“所有的河流在源头时都是不起眼的,以至于人们往往不敢相信这是一条大河的开始。”张志良的这条短信,打开了记忆的河流。

周铁街上的老人还记得张志让的父亲——住在东街的张铨生。他有七个儿女,三个考上了大学!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小镇是很了不起的事。

张铨生是周铁镇棠下张家一族的。宜兴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张效良就出自棠下张家,这是个极有风骨的家族。张铨生在粮管所上班,为人本分,哪怕是所里粮袋上落下的一点点面粉,他都要归拢了装回去。他教给儿女的,就是做人的本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坚持这点。

在周铁老家的柜子里,张志让高中三年级时各科优异的奖状,他的学位证书复印件,都由老父亲悉心保存着,他把节省下来的钱买了钢笔奖励儿子好好念书……就是这样一位父亲,他的信念,点亮了张志让清寒而快乐的求学之路。

周铁东街出了很多人才,张志让家西隔壁当时就是尹瘦石(著名画家)的家。在老街上听说书,在竺山上捉迷藏,在小茅山上野炊,在太湖上升帆航船……张志让兄弟几个活泼好动,家乡的丰润大地滋养着他们,为他们奠定了精神底色,使他们走到哪里,无论贫穷困厄,都能拥有面对艰难挑战的意志与勇气。

南大数学系的学习非常之苦,考试也很难,在最初的三个月里数学分析教材没能正常发放,全部靠课上记笔记,这倒让从小习惯于自主学习的张志让收获更丰。

当时,他的二哥张志良正在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的前身)念书,后来他在回忆文章中写到了兄弟俩在南京上大学时的节俭和彼此间的感情:

“在南京的生活十分简朴,也特别的节省。弟弟志让在南大的助学金一个月11元,我在华水是10元。他从家中每月拿到5元,我是6元,各自上交伙食费后,剩余的零用钱都是一个月2元……我们很少去商店;很少去远的公园,去那里要花3分、5分的车钱。记得一次在马路上走时,肚子饿得实在不行了。路边有人挎了个篮子,里面是香喷喷的山芋。我们忍痛花了5毛钱买了一个,一人吃一半。因为我们身上只有4个5毛钱,花钱的时候要忍了又忍,算了又算。到了月末还要比赛谁剩余的钱多……”



周铁中学学生在听张志让的报告

镜头回放四川省石棉县矿区,九年的磨难与奋斗。

今年5月,南大110周年校庆时,张志让教授作为杰出校友应邀在数学系举办讲座,离开母校时,他去看望恩师佟文廷。当年佟老师发起“课程讨论班”,参加的学生都是张志让这样的成绩很好但家庭成分不好的学生,为此佟老师在“文革”中挨了批。在师生重聚的温馨对话中,张志让挥别南大后的艰难人生之路,缓缓再现。

“文革”开始了。1969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张志让和同学们一起,在遍布盐碱地的连云港部队农场种了一年水稻,1970年1月他被分配到位于四川石棉县的四川省石棉矿工作——一个与数学研究几乎完全无关的地方。

石棉县在当时是一个多么荒凉偏僻的地方。诸葛亮“深入不毛”七擒孟获的孟获古城就在这里,石达开全军覆没的地方就在这里,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地方也是在这里,一座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险峻大山包拢着小小的县城……

张志让背着从南大带来的数学书,从成都坐了两天的汽车来到石棉县。

“几年前,南京建筑工程学校有几个毕业生分到石棉矿,他们在山下的矿区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就全跑了……”当地人告诉他,眼神里带着试探与惋惜。

张志让所在的四川省石棉矿粗选厂位于海拔1200米的山上,从厂里走到县城要40多分钟,有一半路要翻山,买个菜也要翻山,他跟厂里的工人学着挑粪种菜,艰难的挑战开始了……

一双在数学王国里探索迷境的手,并不畏惧抓起铁钳和扳手。张志让在粗选厂先是做了两年的钳工,接着又被安排做厂里的会计。而他的二哥也被派到映秀镇从事水电工作。兄弟俩在书信中互相鼓励着。

张志让告诉哥哥:他自己做了个煤油炉,烧水做饭蛮管用的,生活的困难吓不倒他!他把厂里的技术图纸都搜罗了来,自己钻研机械技术——到哪里都可以学习,这是不幸中的大幸!

逆境中这种自动自发的努力,使得张志让短短几年便脱颖而出,成为粗选厂的技术负责人,他时常要和抢修设备的工人一起住在车间,忙上个几天几夜……

即使到现在,张志让都未曾抱怨艰苦的矿区生活,他当时就觉得“要把工作做好,自己多学点东西。”这段经历,也使得他在步入高校行政管理岗位后,格外提倡大学生要把基础打牢,这样无论学什么一学就会,而高校也要重视“通才”培养。

1978年,中央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张志让可以报考研究生了!他又捧起了数学书——在自家十五六个平方米的小屋里,连个像样书桌都没有的地方,张志让夜以继日地复习,除了睡觉的8小时,整整70天,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复习上了。

就像一条河流在山重水复的重重迷雾里,从来不会停止奔向海洋的脚步!在33岁那年,张志让等来改革开放的春风,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机遇与拐点。1979年9月,33周岁的张志让以西南师范学院数学系硕士研究生的身份回到了久别的数学王国。

镜头回放: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孤灯下的探索。

张教授为人很平和低调,平时听他说话,会感受到他身上那种静水深流般的从容和沉着。然而,真正和他共事的同事,听他上课的学生,会感到他身上有大河奔流般激越奔腾的力量。

他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先后担任了2年的教务处副处长和13年的系主任。他一直活跃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一线。被“文革”耽误了大好时光的他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1986年,他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做访问研究员,在美国时,他买了好多英语教材,寄给在宜兴从事英语教学的弟弟张志安,这件小事,不经意间流露了张志让对祖国教育事业的深深期待。

这种期待,也源于他在国外的感受。改革开放之初的祖国太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了,太需要人才了!他的导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D.J.S.Robinson教授是1963年毕业的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国际著名群论学家。张志让知道跟这样的学术大师学习的机会实在太珍贵了。他与导师合作研究外-FA群,得到完全的结构描述;回国后首次完整地建立了群的根性的理论,并利用它来刻画FC-群、局部有限群及周期群等群类的结构,从而得到无限群结构描述的一种新方法。

张志让以他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这位世界级数学权威的欣赏。他们合作的课题成果发表在代数界的顶尖权威杂志上。尽管导师再三挽留,张志让仍毅然回国,他知道在他所从事的无限群论研究领域,国内几乎是一片空白。要在国内完成从美国带来的新课题难度可想而知。

“整整攻关了两年时间,难透了,简直想放弃了……”这是一种孤独,属于拓荒者的孤独。他总是说:一个人总是要有追求的,总要为了生命中某些重要的东西吃点苦头。

坚持非常值得,他终于出色地完成了新课题,并在德国《数学档案》杂志上发表论文。美国的导师特地写信祝贺他,并且评价他的研究成果:“excellentcontribution(杰出的贡献)”!不仅如此,之后他又不断取得了无限群论领域的一系列开拓性成果,并在1990年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了第一届亚洲数学家大会。

从1982年至今,张教授在高等院校工作了整整30年。他非常注意将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与教改成果融进教学中,更强调贯穿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他先后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7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四川省教学名师奖等多项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教授没有忘记为家乡人才培养出力。1994年,在张志让教授的牵头下,宜兴市环科园与当时的成都气象学院合作创办了环境工程专业和经贸英语专业两个全日制的成人大专班。不少毕业生现在都成了业务骨干。当年这两个班的很多高校老师是他从成都请来的,他还亲自作讲座。不惜奔波千里,为家乡办学费心费力,这样的深情不是用文字可以细述的。

在张志让的身上,有一种波澜不惊的温暖力量,冲关克难犹如闲庭信步般的从容态度,这是宜兴这样的人文厚土涵养出来的学者风度,也是坎坷人生砥砺出来的超然境界。

来源: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