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宜兴人:磨漆悟道——记中国漆画界代表人物吴可人

作为中国书画之乡的宜兴,名画家层出不穷,他们多精于国画、油画,且成就卓然。但同样令人骄傲的是,在当今中国漆画界,也拥有一名宜兴籍的代表性人物——吴可人。

漆画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画种,正因为年轻,所以对漆画探索的空间深不见底。如何使纯艺术作品更有装饰性、更有感染力、更有特色?吴可人在漆画艺术中找到了答案。

从小爱画 与美术结缘分

吴可人至今记得,当年母亲带他到外婆家去,经过屺亭桥时,特意跟他说:“可人,你知道吗?这里走出了一位大画家,叫徐悲鸿。”

1952年6月,吴可人出生在屺亭桥附近的寺前村。吴可人是家中老大,下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与大师徐悲鸿有着共同出生地的机缘巧合、母亲无意间的勉励话语,或许注定了吴可人跟美术的这份不解之缘。

吴可人从小就显现出不一般的美术天分。老家墙上父亲临摹徐悲鸿的素描是他反复涂画的样本,就连他跟家人外出的有趣经历,都会在他笔下成为拙朴可爱的连环画。他喜欢看大戏、听说书、放风筝……秀丽迷人的水乡风光,优美独特的人文情韵,故乡的一切,深深地滋养着年少的吴可人,这里有着极为丰富的创作素材,他的原创“连环画”画了一本又一本。上小学后,吴可人一直是班里的宣传骨干,他出的黑板报连高年级同学看后都觉得自愧不如。

因受父亲和美术老师闵伯骞先生的影响,到了初中时,吴可人已经打下了一定的美术基础。每到农忙放假,吴可人总也闲不住,和桥街头的口号、标语多半都是公社文化站特地请他去写的。住在和桥老街的老人们,或许至今都能记得当年粮管所外墙上所画的《毛主席去安源》巨幅宣传画。那幅画气势恢宏,人物栩栩如生,正是出自少年吴可人之手。

“文革”开始后,学校停课,吴可人无奈离开校园。之后的几年,无论是插队当知青、还是从事文化站宣传工作,他都表现出了美术天赋。

“文革”期间,因为“知青需劳动两年以上才能当兵”的政策,吴可人失去了披上军装的机会,在和桥公社文化站协助做文化宣传工作。1972年,工农兵学员上大学,吴可人经推荐,顺利通过了入学考试,与吴俊达、吴乃曦同时被录取,成了当时南京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宜兴三吴”中的一员。从此,吴可人正式开始接受专业、系统的美术学教育。

钻研漆画 师心而不踵迹

如何使纯艺术作品更有装饰性、更有感染力、更有特色?吴可人在漆画艺术中找到了答案。

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的吴可人,一头扎进了艺术的海洋,自由呼吸、自由畅想、自由创作。经过勤学苦练,他在素描、水粉、油画、国画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造诣,这为他将来从事漆画艺术创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974年,吴可人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了。他谦和、诚恳的性格为老师们一致看好,于是顺理成章地进入母校的应用美术教研室,助教基础图案、应用美术课程。

1984年初,美术系把该项课程改成装饰画专业。当年为取经,教研室组织了6位老师一起考察了全国五六所美术院校。此行中,吴可人有幸在北京第一届工艺美术展上看到了几件漆画作品,其中当时国内漆画界领军人物沈福文、乔十光的作品让他大为震动。吴可人内心隐隐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要为之不懈追求、固守终身的目标——漆画艺术!而此行也最终促成了漆画成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装饰画专业的支撑画种,一直持续至今。吴可人对漆画艺术的探究之路也一直持续至今。

漆画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画种,正因为年轻,所以对漆画探索的空间深不见底。漆画又有融入大美术的自觉追求,这就要求漆画艺术家不能停下思考的脚步,不能满足于沿袭老一辈漆画家的既成风格和技法亦步亦趋。多年来,吴可人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为了达到自己期望的用各种材料与工艺的美在漆画艺术上的发挥能够更加贴切,同时让艺术与技术处理能都更加相得益彰这个目标而思索着、实践着。

1984年暑期,吴可人的第一幅铝版漆画《鱼米之乡》在南京金信标牌厂工人师傅们的帮助下腐蚀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吴可人并没有因眼前的成就沾沾自喜、停滞不前。1986年,中国漆画展上,展出的700余幅漆画作品又激起了吴可人学习磨漆画的渴望。在学院的支持下,他有幸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著名漆画艺术家乔十光先生的指导下钻研磨漆画。那期间,诞生了吴可人在上世纪80年代的代表作——《雨林》屏风和《双鱼双鸟》云雕漆盘。

在其另一代表作《马蹄莲》中,我们可以看出吴可人严谨而大胆、娴熟而洒脱的鲜明创作风格。在经营构图时,花朵、花杆、花叶与花瓶之间注意了疏密、穿插、呼应与权衡。创作过程中,随着制作效果和情绪的变化,偶然肌理的产生,西方油画家伦勃朗的光影效果、沈福文先生“水中观鱼”的光影效果、越南磨漆画的“灯光、竹影”效果、福州漆画的“罩明”技法等等,都被融入其中。画面磨显后加罩明技法的运用,将画面笼罩在半透明漆下,体现了忽明忽暗的光影氛围,追求一种“光下观花”的意境,其“光和影”的运用达到一种含蓄、迷离、虚幻的艺术效果。

呕心沥血 献身漆画教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有很多类型,有令人敬畏而远观者,有高深而莫测者,而吴可人老师则是平易近人而令人感动者。

“自成为他的学生几乎有十五年了,他对学生的关心、对教学的热爱、对漆画艺术的执著之情、之思、之感,使我深深感动,并且自学生直至如今成为教师,这种感动始终伴随着我。”——2011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漆艺工作室主任金晖专门写文章如此评价恩师吴可人。

作为一名老师,吴可人始终如一位谦和可人的挚友,不惜倾囊相授,谆谆教导着一批又一批学生。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前夜吴可人不知要思考多少个问题,想好多少个教学细节。而第二天,吴可人总是6点40分准时在家门口等候校车,7点40分准时到教室,一丝不苟地准备教案、材料、工具,等候学生们陆续到来。几十年如一日,吴可人的时间表雷打不动。守时是最基本的原则,吴可人说,为人师表要言传身教,就应该处处以身作则。

吴可人讲课,如谦谦君子,温文尔雅。他声音不响,但字字清晰,带着江南特有的软糯口音,声声入耳,如春风化雨,沁人心脾。再看他现场示范作漆画,立即又变成一个激情四射的人。在他手下,画面中的蛋壳、漆皱、银箔等元素仿佛具有生命的灵动,颜料、大漆的洒脱运用,手掌自由的拍打而产生的光影、虚实,笔触感的肌理产生的节奏、韵律,在一呼一吸之间达到一种心理节奏的默契。在观看学生作业时,吴可人又变成一位和蔼可亲的兄长,总是鼓励、赞扬,跟学生细心交谈,一问一答间、手把手描绘间,与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心灵上的默契和沟通,让学生从心感悟。

装饰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几乎涉及了美术系的所有教学课程。博而杂的装饰教学体系使吴可人对自己教授的专业引以为豪。他认为学生们通过学习装饰艺术设计尤其是漆画,接触漆画材料,利用材料、工艺过程而诱发创造力,有助于造型基础、装饰基础、材料学等艺术与技术素养的提升,即使将来学生不从事漆画艺术,所学也足可以使他们在其他艺术领域发挥特长。

吴可人自身在漆画艺术领域不断探索前进的同时,也从未停息对漆画教育发展的科学化、完善化探究的脚步。教书育人是基础,吴可人最最期望的是通过自己和他人的努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设计制作能力,把漆画艺术发扬光大,从而加强对祖国漆文化遗产的继承、保护和延续。

磨漆悟道 欲成事先做人

吴可人的创作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过程,历经装饰、马蹄莲、藏风、百合花四个阶段,实现了由技艺的穿越到境界的超越。

贴蛋壳、做肌理、撒漆粉,然后罩漆、打磨、抛光……漆画是时间打磨出的艺术。漆画的成功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那是天分加上意志,加上知识积累,加上人格修为,再加上时间的积淀。

漆画既要在艺术上寻求突破,又要在材料运用和工艺制作上寻求特色,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吴可人的创作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过程,历经装饰、马蹄莲、藏风、百合花四个阶段,由技艺的穿越到境界的超越,将自己内心世界的意象流淌至漆性和画意,形成了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的共鸣。

面对书画艺术品市场的风起云涌,周围很多人经常建议他随波逐流,吴可人却从未动心,与世无争,于名利一途淡而视之。他始终执著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勤勤恳恳创作,兢兢业业教书。他,只想做一个本本分分的好人。

心态从容,筑基才能牢靠,又如爬山,体力和登山的技巧远比激情重要。吴可人于中国文化本质体悟深刻,以一颗平常心领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把艺术创作当做养心和养性的途径。有了自然平和的心性,才能悟道,悟出做人的真理。吴可人常说,作为有能力的人,我们应该常想自己能给社会贡献什么,而不是索求社会能给自己什么,我们要做无愧于社会的人。

熟悉吴可人的人都知道,在他身上,深挚的感情主宰着通达的理性,内向的性情包含着少有的顽强,脚踏实地的进取常凭着深厚的人文感怀。惟其如此,他在艺术创作上,在从事教育事业上,都是一个受人尊敬、顶天立地的好人。

绚烂至极,复归平淡,平淡之中的内在美正是艺术魅力的体现,也是人格魅力的写照。中国历来的大师都是把百炼钢化作绕指柔,把激情变成长流水,终生鲜活,平淡归真。

吴可人,天性如名,谦和可人。他自己却说,当初父亲为他起名时,寓意为可以做个人。

文章来源: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