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老故事:屺山和甘草墩

宜兴地区,古时候最出名的一个人物就是三国末期的周处,当地的百姓十分推崇这样的英雄,所以关于周处的传说故事也非常多。

传说周处是芳桥人,因此在芳桥地区有很多地方地名的来历都和周处有关,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屺山和甘草墩的由来。

屺山,在屺亭地面,往东就是芳桥。芳桥有个阳山荡,平时的湖水十分清澈,但是到了冬天刮起西北风的时候,大风就会把湖水搅得浑浊不堪,百姓们喝不到清澈的湖水,叫苦不堪。都说,要是西面能有座山把冬天的西北风挡住就好了。

这些话传到了周处耳朵里,周处就想,既然大家都希望西面能有座山,我何不去挑土回来筑一座山,那不就解决问题了?

于是,周处收拾了一下,就上路了。他来到了铜官山,天生神力的他一下子就挑起了一大担土,然后大步流星往芳桥赶回来。

到了快来到芳桥西面的时候,忽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地面变得十分泥泞。挑着重担的周处的脚步变得沉重起来,而且还时不时打滑。周处放下了肩上的担子,自言自语地说,看来这路是不好走了,现在天色已晚,干脆就把这担土先寄放在这里,明天雨停了再来拿也不迟。说着,他就把担子放在了地上,回家休息去了。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周处来到了昨天放下土堆的地方,惊奇地发现土堆已经变成了一座山。他很高兴,心想我本来就是要把土堆挑回来筑山的,现在既然已经变成一座山了。那就省得我再挑回去了。

从此以后,冬天的西北风就被这座山挡住了,阳山荡的湖水也再也没有变浑浊。因为这座山是周处寄放土堆变成的,所以老百姓就把这座山叫做“寄山”。再后来,有个姓屺的道人在这座山上修道,很有些名气。因为在当地方言中,“寄”“屺”同音,到现在,这座山就叫成“屺山”了。

甘草墩,也被叫做“拜斗台”、“孝感墩”。现在芳桥阳山荡的水面上,有一个小浮丘,上面碧草青青,现在叫做“浮山”,以前就是甘草墩。相传也和周处有关。

周处是个大孝子,他的母亲常年体弱多病,请了名医前来诊治。医生看过他的母亲之后,说这个病需要喝甘草汤来调理。可是,宜兴这个地方,并不是盛产甘草的地方,上哪儿去找那么多优质的甘草呢?

周处苦苦冥想,不得其法,只能只身来到阳山荡水面中的一个小浮丘上,筑起了土台,每夜焚香参拜天上的星斗,虔心祷告上苍,累了就和衣而眠。他的孝心感动了天神,有一天周处醒来后,发现浮丘上长满了甘草。他把这些甘草带回家煮给母亲喝,母亲的病就痊愈了。

后来,当地的百姓就把这个浮丘称为“甘草墩”,也叫做“拜斗台”或者“孝感墩”。他们都不许牲畜上去随意践踏啃食这些绿草,这里常年郁郁青青,成为了一处观光胜地。(刀刀的小狗窝)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