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料 | 什么是乌泥?(专业详解)

乌泥,因原矿外观色泽有时呈乌黑色而得名。黄龙山四号井、台西矿和大水潭矿区都有出产。

乌泥主要分布在石英砂岩下的甲泥和紫泥之间。原矿呈紫青色或黑色,紫中泛蓝。性硬松散,遇水则溃散,散后成颗粒状。

乌泥砂性重,黏土比例少,粘结力不强,粗颗粒居多,从大类来说属于紫泥的范畴,引起原矿烧成色泽有时呈灰色而得名,其最早用于紫砂壶的配料,起润色、稳定窑温的作品。

四号井乌泥

四号井乌泥

矿料外观呈乌黑色致密块状,质坚如石,含有较多的白色云母碎片,矿料上有浅绿色的豆斑状。部分矿料上有褐红色的斑点、斑纹状。

烧成温度要求较高,一般需1200℃以上。烧成后呈浅褐红微泛黄色调,胎质略显干涩,表面存留的白色云母碎片也较多。

四号井乌泥

在高温下煅烧1300度左右成灰色,多泛暗紫,下为四号井乌泥高温作品。

四号井乌泥

四号井乌泥

台西矿乌泥

台西矿乌泥

矿料外观呈紫黑色致密块状,质坚如石,矿料上有淡绿色的豆斑状。

烧成温度要求较高,一般需1200℃以上。烧成后呈浅黄透红色调,胎质比较疏松,表面比较干湿,有一定的杂质黑点,外观色泽显得比较灰暗单一。

台西矿乌泥

大水潭乌泥

大水潭乌泥

矿料外观质地不均匀,呈紫黑色、深紫褐色致密块状,比较坚硬,矿料上有淡绿色的豆斑、条形纹理状和暗红色斑点、花斑状及白色蜡质状。

大水潭乌泥

烧成温度要求较高,一般需1220℃以上。烧成后呈淡红色微透黄,胎质比较疏松,存留的白色云母碎片也较多。表面比较干湿,外观色泽显得比较灰白单一。(紫砂壶文化)

宜人出品紫砂,深耕紫砂领域二十载,矢志不渝地弘扬宜兴紫砂文化,旨在将这份源自东方的艺术瑰宝推向全球舞台,让世界各地的壶友都能领略其独特魅力。【+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