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寻芳 凰川光景一时新

宜兴凰川湾

驾车从宜城沿着104国道宜兴段一路向南,于接近苏浙省界处转入洑湖公路后,绕进宜兴最南端、郁郁葱葱的群山之中,在这里,镶嵌着一块古韵新风的“风水宝地”。群山映衬中的凰川湾一下进入了眼帘,一抹抹新绿覆盖住了山头。葱郁的竹林、成片的茶园、潺潺的涧水……在明媚的春光中,听一段故事,品一杯春茶,携三五好友,不紧不慢地在这“躲”上一天最是逍遥。

4月21日中午,丁蜀镇上坝村村头,两三位老人端着茶杯坐在竹板凳上,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闲聊着。见到外来陌生游客,老人们热络地邀请大家坐下歇脚。站起身来的老人端来了几杯自家的新茶,“客串”起了凰川湾的讲解员,将刘伯温过路向蒋家妇人讨茶、沉剑斩龙脉,再到苏东坡买田卜居置办孟庄园等传说娓娓道来。“你别不信,占地近十亩的孟庄园现在还留有地基。”老人卖力地引荐客人亲自去看看那只剩下石头和砖块的遗址。在当地村民眼中,凰川湾是一个钟灵毓秀之地,凰川湾的名字更富有一番文化气息。位于上坝村的凰川湾,三面环山,一面朝湖,本叫横川湾,因此地有相对太湖横着流动的多条涧水而得名。北宋时期,蒋澄位于官林都山的一支后裔迁居至此,因“凰”与“横”在宜兴方言中谐音,取凤鸣凰和之意,将“横川湾”改为“凰川湾”。

行至村中的楚山桥,向阳涧涧水潺潺流动之声,宛如春日里的一曲歌。被两岸绿色植物包围着的向阳涧,泛起阵阵涟漪,朝着东边太湖慢慢流动。除去防洪排涝的功能外,全长近6公里的向阳涧由西往东横贯凰川湾,变成凰川湾内一道亮眼景象轴线。两侧配套的景象灌木已成型,沿着蜿蜒弯曲的健身步道漫步两岸,似乎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中。

朝着苏浙省界的大山继续进发,一条被梧桐树遮盖的绿色长廊呈现在眼前。道路两侧的木质路牌、仿木扶栏、竹制篱笆等,让村道坚持了最原生态的味道。眼前的这条村道被村民唤作“知青路”,因道路一侧于上世纪60年代建立的“知青点”而得名。在“知青点”旁,有一株紧挨墙壁的龙柏郁郁葱葱,在春风里摇曳着身姿。村上的几户人家至今仍生活在此,其中部分村民靠着凰川湾共同的生态资源,做起了生意。村民李开君就在此经营了一家农家乐,青山绿水的好环境,让他的农家乐每逢节假日就爆满,餐饮住宿、土特产销售,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在凰川湾村民的房前屋后,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的花木盆景,也变成一道共同的风景。这些盆景让游客带走了凰川湾的绿意,也让村民增收了不少。

环绕着凰川湾的群山也不是籍籍无名的。凰川湾西面山头有一条弯曲的山路,通往浙江和安徽,也通往湖氵父廿三湾。这即是宜南山区著名的“茶马古道”。如今,村中已将这条古道修整成了步道,连通了廿三湾以及浙江北川,不少游客从山上翻山而过,也变成共同的旅游方式;在凰川湾南面,笔架山如一个巨大的屏障,横在村庄前面,五个山峰蜿蜒起伏,犹如笔架。南宋文人蒋捷曾登上笔架山,见景生情留下了“诗仙掷笔下云端,幻作孤峰碧玉寒;此笔莫愁无蘸处,太湖万顷砚池宽”的诗句。

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休闲体验式旅游也变成游客钟爱凰川湾的因素。在凰川湾,随处可见的茶园内,不少游客戴上草帽,系上围裙,当起了“采茶工”。除了当地传统茶业外,当地村民也拓宽了开展乡村旅游的路子,种植了梨树、桃树、杨梅树等果树。赏花游、采摘游也变成卖点。“到了五月,我们这还有烧烤节,带着家人再来,美食美景定能让你流连忘返。”当地村民不遗余力地宣传着。

上坝村党总支书记魏洪明说,相较于接近的浙江水口,凰川湾开展旅游确实起步慢了些。但是,凰川湾人的“旅游梦”正在一步步实现中,《上坝村乡村生态度假整体概念规划》中的部分规划已成了实际;高标准景象路通进了凰川湾……“酒香也怕巷子深,凰川湾休闲旅游缺少的还是人气,更需我们卖力地吆喝。”

宜人出品紫砂,深耕紫砂领域二十载,矢志不渝地弘扬宜兴紫砂文化,旨在将这份源自东方的艺术瑰宝推向全球舞台,让世界各地的壶友都能领略其独特魅力。【+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