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家乡明天更美好 ——访宜兴籍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瑞松

宜兴

“我是南新街西锄村人。”6月28日,在市高塍中学门口,宜兴籍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瑞松,用一口标准的宜兴话作了自我介绍。当天,黄瑞松参观完宜兴科技馆后,前往母校市高塍中学、和桥镇西锄村的故居、市和桥高级中学、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等地,现场感受家乡发展的巨大变化。其间,黄瑞松欣然接受了宜兴日报社记者的专访。

黄瑞松,1938年生于宜兴和桥。历任航天三院副院长、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科技委主任,先后担任多种型号导弹的总设计师、总指挥,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几年由于身体原因,黄瑞松一直无法出远门,但对家乡的思念越发浓厚,三年前他曾经匆匆回过一次家乡。此次,趁工作间隙,黄瑞松专程回到家乡。因为腿脚不便,黄瑞松不能长久站立,需要依靠轮椅出行,但每到一处,他都坚持步行一段,以示对家乡、母校的尊敬。一路上,他坚持用宜兴话交流,在西锄村见到儿时友人,他十分激动。当看到旧居保存完好,他马上要求合影留念。儿时,黄瑞松在原私立彭城中学初中部(现市和桥高级中学)读初一,一年后前往市高塍中学就读至毕业,最后在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学习。当天,黄瑞松分别前往三所母校参观。他称,如今学校的就读环境、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方式等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此次回宜,黄瑞松还结合自身的经历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事在人为,关键在为,只要敢为,一定有大作为。”黄瑞松说,这句话是他的行动箴言,如今也送给家乡。宜兴人杰地灵,回来后看到家乡建设的新面貌,他觉得十分自豪。他希望,以后家乡能在新农村的建设上继续倾注力量,将农村建设得更美丽。同时,他殷切期盼,家乡的明天更美好。(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深耕紫砂领域二十载,矢志不渝地弘扬宜兴紫砂文化,旨在将这份源自东方的艺术瑰宝推向全球舞台,让世界各地的壶友都能领略其独特魅力。【+微信:78917327】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