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写宜兴·想在宜兴住下来
小雨中,我用近乎虔诚的眼神向路两旁的绿色致意。那是一片深情的绿啊,链接了我此次原乡行的情感维系:紫砂文化一段史,竹海情致一幅画,乡村民俗一首歌,茶园清风一行诗……站在清晨的宜兴街头,触摸并感受着空气中飘散的温润茶香、儒风雅韵,不由地对友人们说:我想在这里住下来。

天南地北宜兴人:一粒种子的信念——著名植物遗传学家潘永保
潘永保,美国农业部甘蔗研究所研究员,1948年出生于宜兴丁山。1978年考取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研究生。1980年底到菲律宾大学/国际水稻研究所攻读植物育种与农业化学硕士学位,1983年初学成后回到中科院遗传研究所工作。1984年到美国衣阿华大学攻读遗传与生化双博士学位。

人间真味阳羡红茶
说到阳羡茶,我记的在五年前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香港《大公报》副刊上,宜兴旧称阳羡,虽然生于宜兴,长于丁山,可我真正接触到阳羡茶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那时我13岁,我18岁的姐姐被分到了宜兴林场阳羡茶厂,成为了一个地道的采茶姑娘

宜兴元宵节:赏灯猜迷吃汤圆 拔河社戏品小吃 欢天喜地闹元宵
元宵节不仅有许多美丽的诗文故事,也寓意着美好团圆、热闹祥和,在这一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看表演,是除夕之后又一个年味的汇聚!

天南地北宜兴人:一个真正活在历史深处的斗士——朱梧槚
岁月只是令他的肉体老去,他的灵魂,思想,仍在喷吐照天的火焰。春天的阳光,淡淡地洒进南京翠屏山下朱梧槚教授的无穷书斋。84岁的老教授精神头很好,看着如同雄风不减的老狮王,只要一聊起数学,眼里的光像草原夜空上的闪电。

母亲的”花机菜”
都说一个能干的母亲背后,一定会有一个笨抽的孩儿,我的母亲属于典型的心灵手巧,她能变着法的做出很多好菜,小时候,只要是小伙伴来我们家,都会产生留恋忘返的感觉,因为这满桌的美味能把小小肚皮里的馋虫勾得死死的,这让我在倍感幸福的同时,多多少少也有了一丝小小的遗憾,因为母亲的能干也为我日后“拙劣”的厨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阳羡红茶与紫砂
阳羡,江苏宜兴所在地名,在台湾提“宜兴壶”或“阳羡紫砂”,凡品茗者皆耳熟能详,对于当地制壶高手,更能如数家珍,细数其制壶工艺,以及名家壶的身价。然,鲜为人知的“阳羡红茶”,则让人倍感陌生。

天南地北宜兴人:桃李春风三十年——童志伟
少时,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一名老师。1962年出生于杨巷镇的童志伟,小时候常爱托着下巴,坐在家门口的树荫下,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学堂里的教书先生给这个天真烂漫的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一手捧着书本,一手倚在背后,一个个清晰的字眼,一段段美妙的话语,从他洪亮的嗓门里欢快地蹦出来……

留在宜兴的理由,除了数不清的美食还有……
宜兴 是一座在历史的长流中 沉淀下来的魅力之城 无论是从时间、空间 还是人文上都沾染了宜兴独有的特色 在这里品在这里品味时光的温暖和苦涩 守候四季的变迁。当年踏遍祖国大好河山 写下无数锦绣诗文的北宋文豪苏东坡 留下了“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经典名句,表明他对宜兴的深深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