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氏第三代传承人书画真迹 ——汤敏杰作品走进保定
书画情缘聚保定,汲古创新显真意。由雅韵文化主办、盛藏文化协办的汤敏杰作品展,将于11月6日在保定市博物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为期3天,将展出汤敏杰书画作品30余幅。
文创宜兴旅游驿站“开进”宜兴高铁站
文创宜兴旅游驿站启用暨高校文创教育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日前在宜兴高铁站设立的宜兴市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大厅举行。

宜兴老故事:周延儒与牌坊的故事
话说当年徐溥徐阁老告老还乡,因为他是四朝宰相,又是内阁首辅,德高望重,皇上为了表达对他的敬重,除了赐了很多金银珠宝以外,还在他的故乡宜兴给徐阁老建了一座白虎堂,同时让宜兴地方官为徐阁老树一座牌坊以示荣宠。

300多名好手齐聚周铁赛风筝 一场欢乐的“风筝派对”
大章鱼、中国龙、白马、海绵宝宝……10月28日至29日,在周铁镇太湖风筝广场上空,各色风筝借着秋风“展翅翱翔”。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和俄罗斯、法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运动员同台竞技,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风筝派对”。

太湖西岸国内外鹞子竞翔 周铁镇成了江南风筝之都
昨天,宜兴第二十届太湖风筝节暨2017年“东泽杯”国际风筝邀请赛、全国风筝精英赛、江苏省风筝公开赛当天在周铁镇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和俄罗斯、法国、卡塔尔、新加坡、西班牙、乌克兰、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运动员参与风筝放飞比赛。龙串类风筝、软翅串类风筝、硬翅串类风筝、串类最长风筝、软板造型风筝、滚地龙风筝、运动团体风筝、盘旋类风筝等纷纷登场,有趣的特色风筝表演引起民众阵阵喝彩。

宜兴老故事:方县令与龙背山
相传在晋朝的时候,宜兴出现了一条万恶的蛟龙,经常兴风作浪,导致河水泛滥成灾,百姓苦不堪言。有一年,蛟龙发了一次特大的洪水,一直淹到铜官山脚下,洪水退了之后,留下两个大水塘,久旱不涸,终年不竭。传说这是蛟龙随着洪水匍伏着退到太湖去的时候,两只前爪抓成的。后人把这两个水塘称为“上龙潭”和“下龙潭”,并成为沿袭至今的两个村名。这条蛟龙后来就被周处除害时斩了,它的尸身就化成了起起伏伏的山岗,由于蛟龙的头被周处砍掉了,所以只见“龙背”,不见“龙头”,故称“龙背山”。

宜兴老故事:铜官山的故事
相传在东汉时期,当时的阳羡县令叫做袁玘,是个勤政爱民的好官。当时,西氿里经常会有狂风暴雨,使往来的船只经常发生翻船事故,很多老百姓为此丢掉了性命。袁玘亲自到西氿南岸一带实地勘察,然后发动民众从东氿口开始,自东向西到团氿,开凿了一条20多里长的内河,命名为“便民河”(大致就是现在新体育中心室外篮球场南侧,途径原青少年活动中心,华兴小区,环科园那一条河)。从此来往船只就可以从内河通过,既缩短了航程,又可以避开风浪安全通航。

宜兴老故事:周处别传
有一年夏天,稻子成熟了,继母便让周处去割稻,并告诉他割不完就没有饭吃。周处来到田里,一看就傻了眼,一眼看不到边的稻田,自己又是一个人,怎么可能割完呢?周处还真有办法,他挖起田埂边上的烂泥,捏成了一个个小泥人,然后分成几列,对小泥人们说:“你们几个,收割稻子;你们几个,捆成稻束;你们几个,码好稻堆。”说完,就躺在路边的大树下睡觉去了。一觉醒来,果然稻子都收割完了。继母虽然不相信周处能自己一个人就做得到这些,但是面对眼前收好的稻谷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