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芬

紫砂路上“壶一把”——访高级工艺美术师沈建芬

沈建芬:我是1981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的,跟随吴杏娣、倪顺生学习制壶技艺。1984年受邀到宜兴紫砂工艺二厂,从事紫砂壶的设计制作。无论是在宜兴紫砂工艺厂还是在宜兴紫砂工艺二厂,顾景舟、蒋蓉、徐秀棠等紫砂前辈们坐在泥凳旁一丝不苟地做壶,那种对壶艺的执着追求精神,让我这个刚刚步入紫砂行业的后辈非常感动。

荆溪大地上的古窑址

宜兴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境内窑场更是分布广泛,据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研究,宜兴窑系是景德镇窑系等国内八大窑系之后的第九大窑系,且是国内唯一以陶器为代表的窑系。小窑墩遗址、涧氵众窑遗址、真武殿古窑群、筱王村古窑群、前墅龙窑、前进窑遗址、蜀山窑群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陶都

沉甸甸的记忆——百花齐放的陶瓷企业

大新厂、红旗厂、东风厂、精陶厂、均陶厂……这些,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它们生产的陶台、蟹篓花瓶、陶衣架……曾进入千家万户中。这些企业,有的仍在生产,不少已经悄然离开,在我们心中留下过沉甸甸的记忆。宜兴“陶都”这张名片更少不了它们曾经和正在付出的努力。讲座中,史俊棠会长带领我们深情回顾了这些陶瓷生产企业。碍于篇幅,这里仅介绍其中一部分。

陶都

煌煌制陶史—— 延续7300年的宜兴制陶业

宜兴的艺术陶瓷有“五朵金花”,指的是典雅古朴、工艺精湛的紫砂,苍翠欲滴、如冰似玉的青瓷,绚丽多姿、端庄凝重的均陶,胎质坚致、美观耐用的精陶和釉色斑斓、别具风韵的美彩陶。其中紫砂以其厚重的文化沉淀,在世界陶瓷艺苑里独树一帜,赢得“世界茶具称为首”的赞语。

收藏紫砂壶

收藏紫砂壶多看少下手

紫砂壶看着要舒服,光泽自然、含蓄,不要过于油光锃亮。除光泽外,还要看泥料质地是否够细腻,好泥料摸起来沙沙的却又毫无阻滞之感,还要看起来“润”,这种“润”可以通过壶与壶的对比去观察认识。还有就是观察紫砂壶的透气性。一把好壶的透气性尤为明显,倒掉水后盖上盖再打开,里面的水渍可以完全被吸干。

石晓良

石晓良——书画文化紫砂人

石晓良,笔名笑阳,艺名一壶道人,号民间陶夫。1963年4月初八生于宜兴城北,1981年10月从戎,2001年12月军转自主择业。创八面来风堂、开“两地窑”文人陶,自封“堂主”“总窑主”。

石越

石越——创意设计师

石 越 创意设计师 艺名笑石,出生于宜兴,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研究生、陶瓷手工成型高级技师、八面来风堂艺术策划部总监、“两地窑”文人陶品牌创意设计师。江苏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考取景德镇陶瓷学院,攻读导师张婧婧教授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研究。

吴步新

吴步新——助理工艺美术师

1973年生于宜兴,1990年进入丁蜀职业学校紫砂班学习,1993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学习制壶技艺。所制紫砂作品以花货为主,尤其擅长制作荷叶莲心壶。作品讲究形、神、气,充满了生命力和想象力。

强济人

强济人——工艺美术师

强济人, 1970年生于宜兴,高中毕业后学习制壶技艺。启蒙于高级工艺美术师王福君,后受教于多位当代紫砂大师。经过近30年的探索磨炼,制壶手法多样,技艺全面。制作的方壶简洁明快,花货形象逼真,光壶圆润流畅。

蒋旭初

蒋旭初——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生于1968年,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深受传统陶艺熏陶,1986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跟随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鲍利安习艺,提高了制壶的技艺与设计理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蒋旭初从艺30多年来,坚持…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