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壶形故事|曼生十八式之石扁壶
初见石扁壶,并不觉得起眼,只见造型古拙。再观之,则觉得意犹未尽,粗中有细,大拙大雅。关于它的由来,还有着这样的一个故事。曼生在溧阳为官时,有一天晚上睡得正香。突然有一个小童唤他起身,曼生半梦半醒只见,竟然起榻跟随。

舌尖的美味,团圆的味道,一口糯香的团子,春节就在眼前了!
在宜兴的年俗里,做团子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力气大的负责揉面,留一个人负责蒸团子时查看火候,余下的人则全部围在桌前做团子,大家一边干活一边有说有笑。小孩们则在其中“混吃混喝”,有时还会帮帮倒忙。因为做团子是全家出动,做出来的团子又都是圆的,所以这个独特的宜兴年俗寓意为“团团圆圆”,也被一直延续下来。

天南地北宜兴人:仗笔为犁纵江湖 四海之内皆兄弟——吴欢
吴欢非常热爱故乡宜兴,他走到哪里都以宜兴人自居,他为自己是宜兴人而骄傲。每年清明他都要回到宜兴祭祖,重回吴氏旧地。他对家乡人非常热情,全力促成吴氏三代艺术馆在宜兴落成。他还表示,待到宜兴文化中心建成后,将更多的吴氏祖传艺术藏品放在宜兴永久展出。

壶形故事|曼生十八式之周盘壶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曼生十八式中的周盘壶,此壶是曼生为人处世的思想结晶。据说曼生喜好夜读,每每捧卷至深夜,间或倦怠,总是借助品茶缓解疲劳。深夜总是最容易让人感怀的时刻,一日夜读时,曼生闭目思索,想到自己不幸与幸运交织的过往岁月:

壶形故事|曼生十八式之横云壶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曼生十八式中的横云壶,关于它的由来,还有着这样一个故事。初夏之季,好友二泉喜得贵子,曼生前往贺喜,归途之中,暴雨突至,于一溪旁草屋避之。转瞬雨骤停,一道美丽彩虹横挂于天,一头隐于云端,一头没于溪间,有如彩虹渴饮清泉。

宜兴旅游:【回家过年】走遍千山万水,尤恋善卷洞!
游走在这美景中,不觉感受到清新与舒适,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山水相连,美不胜收,不由得让人心旷神怡,走遍千山万水,不妨在这美景中,静静感受这个神奇的善卷洞。

在紫砂艺术之路上不断跨越——访高级工艺美术师许卫中
许卫中 高级工艺美术师:1969年生于丁蜀前墅古龙窑边陶艺世家,本科学历。1986年学习制壶技艺,专业从事紫砂传统薄胎壶制作。1993年与夫人范勤芳创办“紫缘陶坊”工作室;2012年“紫缘陶坊”工作室更名为“许卫中紫砂艺术馆”。

壶形故事|曼生十八式之南瓜提梁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曼生十八式中的南瓜提梁,而这把壶的诞生,还和陈曼生的偶像苏东坡有关。陈曼生可谓是苏东坡的狂热粉丝,一生所崇拜者首推东坡,常自称“坡仙之徒”。话说有一年冬天在陈曼生的生日聚会上,曼生与朋友喝茶吟诗,期间友人谈及东坡名句:“松风竹炉,提壶相呼”。

弄清这三点,助你看透全手工和半手工
有很多壶友对半手工嗤之以鼻,对全手工趋之若鹜。经常会有壶友来问,紫砂壶是不是全手工比半手工好?其实两者的好坏,与泥料、工匠、技艺都有很大关系,不能盲目的以成型工艺来判断一把壶的好坏。但从实用的角度来说,两者的区别只在于制壶时是否为模具辅助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