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兴文学精选:从菜场走过
儿时,外婆早上都得去菜市场看管菜农及买菜者的车子。有一派出所发的“寄车处”的牌子,60公分见长,40公分见宽,一根木条支着,底部是尖锥型铁的,可戳在泥里。外婆身宽体胖,手握着此神器,风雨无阻地走在凌晨老街,拄着的“叨、叨、叨”声,有时后面跟着,睡眼朦胧两个羊角辫儿一高一低的我;一条瘦骨嶙峋的狗在巷口沉睡。

宜兴文学精选:三 十 而 立
今天是6月7日,早上起来天气微凉,叮嘱了妻子多披件外套我就匆匆出门赶地铁了。打开手机,满屏都是高考的热点。“考的全会,蒙的全对,学霸附体,高考必胜!”,“三年磨砺,十年寒窗,金榜题名!”但愿这些祝福和这舒适的天气能让学生们更好的发挥实力。轻轻松松上考场吧,对于高三学子,这确实是最重要的时刻,但对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才是奋斗的开始。

人杰地灵横塘河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读高中时,我们全班同学曾到现今万石镇余庄村的横塘里支农割过稻;九十年代初到工作后,曾因校舍安全检查,到过建在横塘桥南河东岸的横塘小学。当年也没多留意这条河的名称,前不久为了撰写《宜兴山水》文稿,又一次到流经横塘里的这条南北大通道,沿河实地踏勘采风,才知道了这条河的名称叫“横塘河”。

宜兴归径涧桥《思诚堂》建祠碑记旧碑新仿事略
宜兴涧桥蒋氏为亭侯澄公后裔,八十六世幼朗公于宋咸平四年(1001年)始迁涧桥而为涧桥本支始祖。宜兴涧桥《思誠堂》蒋氏宗祠位于水北村委南首,历经几复而今仍完整如初,且有成于雍正十年(1732年)之建祠石碑。

宜兴往事:一只铜质的汤婆子
记得小时候,每到寒冬,家中并没有什么取暖设备,汤婆子就是为我们传递热量的唯一来源。做作业的时候,我小手冻僵了,便在装有滚烫热水的汤婆子上稍微焐了焐,刹那间,血液沸腾了,手指活络畅通了。晚上睡觉,母亲又在汤婆子外面罩了一个口袋,防止滚烫的汤婆子烫伤我们。原本冰凉的被窝里涌起了一股热浪,我一夜好梦。

宜兴有记载最早的姓氏灵氏、最早的望族蒋氏
蒋氏:西汉末东汉初,蒋默、蒋澄兄弟逃难来到宜兴。从此,宜兴蒋氏一门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成为宜兴最早的望族。蒋默、蒋澄兄弟封侯,其子侄六人皆仕至州牧、加封侯爵,声震江南。

宜兴姓氏背后故事多 姓“是”、姓“黑”、姓“沃”、姓“把”……
每逢高考,有一张“霸气侧露”的高考准考证总会被反复翻出来,并在网上热传。因为这张准考证上显示的考生名字为“是朕”。这一特殊姓名让一些网友怀疑图片是修改而成或是恶作剧。其实,“是朕”确有其人,是名女生,常州武进人。

宜兴网事:当恒念物力维艰
当下,要珍惜十分有限的资源,绝不能再躺在“地大物博、物产丰盛”的皇历上行事了,要真正树立“恒念物力维艰”的理念,弘扬中华民族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期盼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的实际行动,争当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促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