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廷紫砂陈汉文与笨岩
清代康雍乾时期,国力昌盛,宜兴紫砂的发展更是进入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其中帝王的偏好,对于宜兴紫砂发展起到了尤为突出的影响。清三代时期,宜兴紫砂进贡内廷,备受帝王和宫廷人员的青睐,一时间成为风靡宫廷的艺术品。

冯群星紫砂作品
1971年生,字惟吾,紫砂之源——古阳羡黄龙山人,出道二十余载,几多艰辛而知甘苦。1990年后习陶,喜古法成型,追朴、拙之气,求传统之韵,好原创,善全手工且手法独到,享受随心所欲、快乐制陶之境,其风格凸显,自成一派。创制之余好探索,创高温颜色釉窑变结合紫砂装饰法,令同行瞩目。

文人壶的两大派
千年紫砂,绵延至今;雅俗共赏,文化先行; 前有陈曼生,后有梅调鼎。关于紫砂的文人壶,陈曼生的曼生壶与梅调鼎的玉成窑是两大代表,造型多变,诗书铭刻,各有风味。而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两大文人壶!

壶中日月千年长
作为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我对宜兴的第一印象是它如同一座精致秀美的南方园林,小桥流水,竹影婆娑。踏着古运河畔的青石板路漫步,粉墙黛瓦旁侧逸出一枝芭蕉或两三竹影,远处桥栏边是一排香樟亭亭如盖,浓荫匝地。一株夹竹桃探出石栏杆伸向水面,血红色的夹竹桃掩映在绿叶中,临水照花,倒影旖旎,一种带着毒性的妖魅的美融化在千年古运河中。

慈善之光 情满陶都 ——宜兴市慈善捐赠艺术品拍卖
宜兴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以陶都闻名于世,尤以紫砂为其中瑰宝。而更可贵的是,在陶瓷这个行业中延续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陶艺家在醉心艺术的同时,不忘初心,将凝聚自身心血与汗水的陶艺作品捐赠出来,用于资助那些困难的人。他们用艺术编织爱心,用行动展现关爱,体现了艺术家心系社会的高尚品德。在4月21日举行的慈善捐赠艺术品拍卖会上,将有200多位陶艺家的300件作品义拍。

新手入门的紫砂壶推荐
新手买壶应当先从「传统器形」下手,一来,流传下来的都是经久不衰的经典器形,有着传统韵味,体现传统文人的审美。二来,对比同款式的大家名作,可以更快的锻炼出自己的眼力,看懂一把壶比例、架构是否得当,也就是看得懂型。

河南省第八届养壶大赛之记者体验——给壶蒸个桑拿
本届养壶大赛,记者领养了一把张志才老师“曼生十八式”中的半瓜壶,领壶至今已近5个月,记者终于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养壶经。尤其是最近1个月,我的爱壶简直是进步神速,就连同事们看到它都爱不释手:“啧啧,你这进度也太快了,咋养的?”今天,记者就来分享分享俺的养壶秘笈——桑拿养壶法!

与宜兴的情缘未了——访著名艺术家韩美林
4月6日,韩美林紫砂艺术馆奠基仪式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举行。在接受宜兴日报社记者采访时,韩美林谈起了自己与宜兴结下的深情厚谊,且深有感触地说:“我与紫砂人、宜兴人的关系保持了近40年,我觉得我就是宜兴人。艺术馆建成后,我一定会把这里当做艺术创作的根据地,推动宜兴紫砂文化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