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的最多的5个问题
新买的紫砂壶为什么会有异味?答:紫砂壶之所以泡茶特别好喝,原因就在于紫砂有独特的双气孔结构,能吸附茶香,那么自然也能吸附别的味道。紫砂壶出窑后有一些土腥味、火焦味,这都属于正常的窑味。拿到新壶以后只要正常的开壶使用,每次使用完后清洗干净,妥当存放就不会有异味,取而代之的是茶香。

为老壶配盖
在东莞投资兴业的新加坡实业家林先生,是一位资深的收藏家。开始他以收藏红木、字画为主,从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钟情于紫砂壶收藏,尤其是历史上的名人老壶。2003年,他在英国某拍卖会上,用4000欧元重金拍得一柄缺盖老壶,虽非完璧,却爱不释手、视为至宝。后经广东黄先生介绍,林先生专程来到宜兴,想请高级工艺师、省工艺美术大师唐朝霞女士,为此壶配盖。

浅谈 “掇只壶”——以徐汉棠大师 制“掇只壶”为例
今年10月25日,历经长时间的精心准备,“观自在——徐汉棠紫砂大展”在宜兴市博物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是徐汉棠大师第一次公开举办个人作品展,共计展出作品三百余件,包括徐汉棠大师一生所创作的紫砂壶、紫砂花盆、杂件等各类精品,可谓当代紫砂界中的一场盛事,让观众大饱眼福、啧啧称奇。

宜兴2家企业获 “江苏老字号”授牌
近日,在南京举行的2017中国(江苏)老字号博览会暨老字号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全省有176家企业获得“江苏老字号”授牌,我市的江苏省宜兴彩陶工艺厂、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等2家企业获此殊荣。

坚守、传承、创新、引领——记宜兴均陶大师李守才
李守才师承宜兴均陶堆花老艺人张浩元,如今从业均陶制作已46年。全面掌握大拇指堆花“塌、搓、揿、堆、行、塑、撕”等技法,并掌握造型设计、窑温烧制、配釉、色坭、施釉、装窑等一整套工艺,被誉为全国陶艺界的“堆花艺王”。 现坐落在江苏省无锡市锡惠公园内的大型均陶“九龙壁”,被各大媒体报刊誉为中国四大“九龙壁”之一,就是出自于李守才之手。先后赴、香港、台湾、韩国、美国作文化艺术交流,并现场展演均陶堆花技艺,推动了宜兴均陶宣传和传播。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1件、首都博物馆收藏1件、中南海紫光阁收藏3件、美国旧金山博物馆收藏1件等。

佛手壶——形象逼真、生动有趣
佛手壶是紫砂艺人们以佛手为原型创作而成的一种花式紫砂壶,宜兴称为“花货”。取动植物形象塑造壶形,逼真而又具有艺术效果。佛手是是一种既具观赏价值又有药用价值的芸香科植物枸橼的变种,形同神手,我国南方各地多见,宋代已有栽培,果实形似人手而多指,故有“佛手”称谓,更被人寄予了吉祥幸运之意。

经典好壶 牛盖莲子
牛盖莲子壶壶嘴由尖琢改成浑朴秀丽之弯嘴,提梁改为细柱带方形把,削肩改为圆方直身,整器气势雄奇。母子线变化,口盖配合相吻。工艺师把该壶的焦点放在壶面钮上,将盖板改成翻盖线,与中间牛鼻孔融于一体,壶盖上一气孔由牛鼻所蔽,掀盖冲水,十分方便。这款壶紫砂工艺师在制作上求型气,反复修改与凝练,费工费时甚多,实为经典好壶。

谁会成为继顾景舟、蒋蓉大师之后的第13位“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经过国家工艺美术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的严格监管、指导与监督,各地牵头单位的申报、初评与推荐,以及评选工作专家委员会的具体评审,全国各地大师评选推荐名单陆续公示。

吴东元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的美学与鉴赏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具有它的独特性,如泥料的蕴藏占尽地利,被称为“岩中岩,泥中泥”,成型采用泥片镶接及拍打身筒为主的方法,与其他陶瓷的成型方法不同,譬如茶壶这个砂艺最著名的品种形式,从传统的造型来分析,在每件器形的结构中,根据造型艺术的理论和法则多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附件如壶的嘴,口,底,足,盖,的子等等的配置关系,各个方面的比例是否协调;轮廓线的结构上的缓冲过渡;明暗面的技法处理;空间与实体所形成的虚实对比等等,这些都值得推敲。

龙头一捆竹又称八卦束竹壶 邵大亨首创
龙头一捆竹壶器身造型以64根细竹围成,工整而光洁,意境天然,腰间束带以圆竹装饰,壶底周围有四个腹部伸出的8根竹子做足,上下一体,显得十分协调。壶盖微凸伏羲八卦方位图,盖钮为太极图式。壶流、壶把则饰以飞龙形象,别有生趣,将易学哲理巧妙地构思于紫砂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