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守、传承、创新、引领——记宜兴均陶大师李守才
李守才师承宜兴均陶堆花老艺人张浩元,如今从业均陶制作已46年。全面掌握大拇指堆花“塌、搓、揿、堆、行、塑、撕”等技法,并掌握造型设计、窑温烧制、配釉、色坭、施釉、装窑等一整套工艺,被誉为全国陶艺界的“堆花艺王”。 现坐落在江苏省无锡市锡惠公园内的大型均陶“九龙壁”,被各大媒体报刊誉为中国四大“九龙壁”之一,就是出自于李守才之手。先后赴、香港、台湾、韩国、美国作文化艺术交流,并现场展演均陶堆花技艺,推动了宜兴均陶宣传和传播。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1件、首都博物馆收藏1件、中南海紫光阁收藏3件、美国旧金山博物馆收藏1件等。

宜兴5个村入选无锡市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在刚刚落幕的无锡市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村评选活动中,我市张渚镇祝陵村、湖㳇镇洑西村、太华镇乾元村、和桥镇西锄村、高塍镇梅家渎村等5个村成功入围,成为无锡地区入围数最多的板块。至此,我市的无锡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已有9家。

宜兴旅游:让善卷洞手把手教你如何提升气质
螺湖,静谧空灵,气质优雅,骨子里透着不俗。无论是平静无瑕还是有粼粼波光,都秀美至极,好似一个无时不在散发吸引力的磁铁,总是将你的目光吸引。螺湖以山水秀色为妆,翠绿的湖水绵长柔软,荡漾着金色的流光。四周的竹韵、鸟鸣、汇成一曲美丽动听的音乐,脱凡超俗之感油然而生,这是怎样的优雅情调!

佛手壶——形象逼真、生动有趣
佛手壶是紫砂艺人们以佛手为原型创作而成的一种花式紫砂壶,宜兴称为“花货”。取动植物形象塑造壶形,逼真而又具有艺术效果。佛手是是一种既具观赏价值又有药用价值的芸香科植物枸橼的变种,形同神手,我国南方各地多见,宋代已有栽培,果实形似人手而多指,故有“佛手”称谓,更被人寄予了吉祥幸运之意。

经典好壶 牛盖莲子
牛盖莲子壶壶嘴由尖琢改成浑朴秀丽之弯嘴,提梁改为细柱带方形把,削肩改为圆方直身,整器气势雄奇。母子线变化,口盖配合相吻。工艺师把该壶的焦点放在壶面钮上,将盖板改成翻盖线,与中间牛鼻孔融于一体,壶盖上一气孔由牛鼻所蔽,掀盖冲水,十分方便。这款壶紫砂工艺师在制作上求型气,反复修改与凝练,费工费时甚多,实为经典好壶。

张渚牛犊山曾出土数枚恐龙蛋化石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张渚镇牛犊山上曾出土数枚恐龙蛋化石。牛犊山也是目前我省唯一发现有恐龙遗迹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初,省级单位来我市做地矿勘探,结果在张渚镇牛犊山发现了几块类似鹅卵石的石头,开始以为是普通砾石,但仔细观察后发现有气孔状的结构,与化石的特点十分相似,后经专家鉴定,确认这窝化石为恐龙蛋化石。当时,市文管办取回两枚恐龙蛋保存。2013年,这两枚恐龙蛋化石移交给市博物馆保存。

谁会成为继顾景舟、蒋蓉大师之后的第13位“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经过国家工艺美术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的严格监管、指导与监督,各地牵头单位的申报、初评与推荐,以及评选工作专家委员会的具体评审,全国各地大师评选推荐名单陆续公示。

吴东元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的美学与鉴赏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具有它的独特性,如泥料的蕴藏占尽地利,被称为“岩中岩,泥中泥”,成型采用泥片镶接及拍打身筒为主的方法,与其他陶瓷的成型方法不同,譬如茶壶这个砂艺最著名的品种形式,从传统的造型来分析,在每件器形的结构中,根据造型艺术的理论和法则多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附件如壶的嘴,口,底,足,盖,的子等等的配置关系,各个方面的比例是否协调;轮廓线的结构上的缓冲过渡;明暗面的技法处理;空间与实体所形成的虚实对比等等,这些都值得推敲。

宜兴老故事:官林马公荡的故事
很久以前,马公荡曾经是一个繁华的江南小镇。生活在这个小镇上的人们勤劳善良,和睦相处。忽然有一天,不知从哪儿来了108个强盗,个个长得五大三粗,瞪着铜铃一样的大眼,阔嘴方鼻,其中36个强盗是满面胡子,72个强盗是半边胡子。这伙强盗来到镇子上无恶不作,所到之处鸡飞狗跳、坏事做绝,闹得老百姓不得安宁,苦不堪言。

宜兴善卷洞:定格最美善卷洞,大片美照来一波
能拍出美腻的照片,绝对可以让旅行幸福指数飙升。那照片中的背景就格外重要了,想想看,一大片铺展开的美丽,而你就在中间甜美地笑着。善卷洞风格多变,时而灵动,时而安静,时而神秘。走进其中,怎么拍都上镜,怎么拍都是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