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界第一迷案之人,制壶大师黄玉麟!
黄玉麟身材高大,性格不拘小节,无子女。其壶每把售二两银子,非到穷乏之时而不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黄玉麟不幸中风,病愈后双手颤抖不能再制茶壶,以制作紫砂假山盆景糊口,利用双手颤抖时的自然动作,或褶皱,或构造,反而造成一种奇妙的效果,为常人所不能为。

2019宜兴国际马拉松今天开始报名!
今年4月,一场奔跑在宜兴春天里的马拉松鸣枪起跑。近万名跑友从“东氿之花”——宜兴文化中心出发,穿越宜兴最美的春光。“一山傍两氿”的赛道(←.←点这里看航拍)串联起城区跑步圣地团氿、东氿以及“2017江苏省最美跑步路线”龙背山森林公园。

走进茶禅西渚 邂逅水墨云湖
近日,宜兴日报社联合西渚镇和保集·云湖里项目建设方共同举办了“全媒体记者‘走进云湖’新闻竞赛”。本报年轻全媒体采编人员走进西渚,深入挖掘报道了该镇推进生态旅游发展中涌现出的新亮点、新经验。本版选登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天南地北宜兴人:大美人生——记苏州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路建美
路建美出生于宜兴芳庄一个普通农家,在弟妹的记忆里,在1978年大姐考大学前家里用的仍是煤油灯,灯罩都没有。姐姐体育非常好,经常参加篮球比赛,听说有球赛看,全村的人都要去的。

竹炉与提壶
出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读书的时候,都有过冬天提着火笼上学的经历。这火笼是内置一能盛炭火钵子的暖身用具,外围以竹篾编制而成,上有竹子做的提手,底部的构架足以固定炭钵,雅称竹炉。怕冷的人若要抱炉取暖,此火炉最为妥帖。

张继荣的壶中真趣
在慈溪市长河镇贤江村有一位叫张继荣的老人,今年76岁,退休后在家安享晚年,专门以收集茶壶为乐趣。近20年来,他共收集不同材质、不同造型的茶壶2600余把,还在家里开设了“茶壶博物馆”,享受着壶中有真趣的晚年生活。

宜兴名山•龙背山
龙背山在宜城和丁蜀之间,海拔49.5米,如登上铜官山顶,天朗气清之日,可见一条绿色长龙俯卧,似翠带将宜城、丁蜀两大镇相系。但龙背山在宜兴历代志书中并未有所记,它是宜兴民间对铜官山东麓一带连绵山岭的统称。

天南地北宜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沙庆林——为把天堑变通途
1930年5月,沙庆林出生于宜兴周铁的一个农户家庭。他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出生时,父亲已经41岁。他也不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下面还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可以想见,这样的家庭,将面临着怎样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