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洞

宜兴老故事:张公洞的由来

有一次,张歌郎在一座观院里偷吃了道士的人参,又偷了人家一头驴子。回来后怕道士找他算帐,就逃在外面,不敢回家。他在外面一天到夜唱山歌,不晓得唱了多少年,成了歌仙了,就改名叫做张果老。张果老虽是歌仙,却越老越不正经,总喜欢唱唱山歌骂骂人,或者调戏调戏别人,占占嘴头上的便宜。

梁祝传说

宜兴老故事:梁祝传说

梁祝故事,和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这个梁祝故事,据考证,还和宜兴有关系呢。很久很久以前,张渚有个祝家村,村里有户大户人家,姓祝。祝员外连生八胎都是女儿,夫妻两个急了,商量好了不管第九胎是男是女,都当儿子养。没想到一生下来还是女儿,于是就给她取名叫祝英台。夫妻俩逢人便说:“这次生了个儿子。”于是,祝英台从小女扮男装,只有很少的人知道这个秘密。

顾绍培卷

【悦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顾绍培卷》】 紫砂艺匠的追梦足迹

在宜兴举办的第九届陶文化节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顾绍培卷》新书,这是一册八分之一大开本精装,中英文双语出版。书中记述了大师的成长经历,精选展示了大师各阶段的经典代表之作。绍培先生以古稀之年,尚著书立说,启智后人,足见大师的襟怀和责任担当。

宜兴民宿

龙隐江南:彰显宜兴特色文化

据悉,位于张渚镇省庄村金家自然村的龙隐江南民宿,自去年8月下旬投运以来,其彰显的宜兴地域文化特色和绿色环保的住宅理念,受到了游客的青睐。至当天,已接待来自沪宁杭和本市的游客有3万多人,而前来观摩学习民宿建设管理做法的嘉宾更是络绎不绝,远比房客要多。

第二届旅游自媒体经纪峰会

宜兴旅游:旅游大咖会聚湖㳇话发展

昨天下午,第二届旅游自媒体经纪峰会在湖㳇镇竹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活动上,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与北京云微星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协议,共同探索实践全域旅游发展。

我和竹的故事

我与竹的故事 自有竹音在吾心

在我们的记忆里,老百姓的生活是离不了它的。晒稻谷的、装稻谷的、洗菜的、晒衣服的、茶杯里的、菜碗里的……都与竹子相关。那时,乡间有专门从事编制竹器的师傅,挨家挨户去编织和修复农家用具;那时,山镇的集市上,整条街都是散发着浓郁竹香的商铺;那时,大家伙乔迁、嫁娶,一对竹箩筐、一副节节高、几只竹篮,便是大自然和亲友真诚的礼物,也是吉利的兆头……宜兴人的俗世生活里,满是竹的清香,日日与竹子竹器相伴的宜兴人,精神气质中有了竹的风范。

范蠡和西施

宜兴老故事:范蠡和西施的故事

紫砂壶传到越国,越王也十分喜欢,就派人来宜兴打听。派来的官员以前认识范蠡,看见范蠡西施居住在宜兴,就回来报告越王。越王就派兵来抓两人。这一日,官兵来到夹浦一带,正赶上当地百姓赶集,军士就说:“你们不要乱冲撞,我们是奉越王之命来捉拿范蠡的人的。”由于宜兴话“范蠡”和“万里”一样,老百姓没什么文化,一看这些凶神恶煞的官兵,“哎哟,不得了了”老百姓叫起来,“要抓一万里的人啊,快跑啊!”集市上的人群就闹哄哄得四散而逃。

宜兴团子

宜兴味道:冬日里的温暖,和宜兴团子唠唠嗑

那些遗落在某个角落里的记忆,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段,成为一种奢望的甜蜜。冬日的炊烟里总少不了湖㳇的飘香……对于大多数的湖㳇人来说,做团子是伴随着几代人的记忆。烟囱中徐徐袅袅的炊烟,以及满屋子弥漫的竹笼和团子特有的香味。江南人习惯把一腔热情融汇进一个个糯而滚圆的团子,冬日里的早餐更多的选择团子。

宜兴蜀山

宜兴老故事:蜀山的由来

丁蜀镇是丁山和蜀山的合称。蜀山本来叫作独山,那么后来为什么改名蜀山呢?这个跟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有关。苏东坡,也就是苏轼,是北宋很有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很年轻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但一生仕途坎坷,一直也没得到什么重用,还经常被同僚排挤。他曾经听说宜兴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想想将来年纪大了退隐那里倒也逍遥自在,于是就托人在宜兴买了点薄田,以便自己老了有个安身之所。

供春壶

宜兴老故事:供春壶和提梁壶

相传很久以前,在宜兴蜀山的金沙寺里有位高僧,佛学精湛,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此外还做得一手好紫砂壶,平时也喜欢结交制壶艺人,经常以壶会友。渐渐的,和尚做茶壶有了名气,慕名前来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也多了起来。和尚有个习惯,每次做完茶壶,都在佛堂前的一口水缸里洗手。另外,每次会客完了,残茶他也倒在水缸里。紫砂泥和茶垢混在一起,久而久之,缸底积了厚厚一层。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