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镕时

漂泊一生 心系家国 ——程镕时院士自述

程镕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化学家,一位德高望重的师者楷模。 作为我国第一代高分子科学研究学者,他于荆棘中前行,义无反顾,只为尽忠报国。“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兢兢业业,既授业解惑,又以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不懈进取的精神率先垂范。

金士恒于日本制

紫砂行者金士恒

光绪四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客船在日本常滑的码头停靠,一位老先生慢慢走出船仓,抬起头打量着四周,神情有些好奇。这位老先生是第一次踏上异国的土地,当时的他不会知道,他这一步,就踏出了日本的新陶艺,而他,也被后世尊为日本的陶业祖师。他的名字,叫做金士恒。

太湖之源

太湖之源

湖氵父集镇向西南方向,沿着车马古道,进入九里山,便是山峦起伏的洑西地区了。最南端的群山之中,有个叫黄滩的小山村,四周全是青色的山岭。山与山之间的衔接处,形成一个个深邃的山谷,当地山民称它为“岕”。小山村的东边与浙江西川岭接壤,有一条水流沿着黄泥坞的山脚流向岕口的“云画砚潭”。

朱水芬

情系紫砂 匠心传承 ——访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泓一阁”品牌创始人朱水芬

紫砂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皆钟爱紫砂,紫砂壶在中国被誉为“茶具之首”,如今更是发展成为了紫砂文化产业。“紫砂壶凝结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精髓,折射出中国古典美学祟尚质朴、祟尚自然的艺术灵光。这是我爱紫砂的原因,也是我创立紫砂壶品牌的原因。”记者眼前的朱水芬温婉柔和,就是这么一位看上去恬淡如水的女性,却对紫砂壶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

紫砂壶的球孔

关于紫砂壶的球孔

相信壶友们都了解,作为泡茶容器的紫砂壶,是有多种出水孔的,如今常见的多有「网孔」、「球孔」,在以前,也还有「独孔」。其中,最受争议的,便是紫砂壶的「球孔」,一些壶友认为球孔是「低廉、劣质」的代表,还有一些壶友认为球孔是「工艺更细致」的体现,那么球孔到底好不好呢?

宜兴文学

宜兴文学精选:恩师邵新和

师恩总是难忘。但太熟悉了,反而难写。杨志仲以白描的手法,叙写其恩师邵新和的艺术风范、人格魅力,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皆朴实无华、饱含深情。志仲是个老实人,文笔也较中规中矩。对恩师的景仰和崇敬,皆通过细节来传递铺成。在他的文本里,品德高尚、重义忘利,是师恩化作的一座山,他在向师父致敬的同时,也在向一座山攀登。

宜兴民宿

访阳羡民宿 寻诗情密钥——纵情山水 造梦田园

生活于城市之中,难免感慨谧境难寻。如今,于繁华中觅宁静,成了不少市民向往的旅程。近年来,民宿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业态,让更多坐落在山谷、水畔、密林间的乡村建筑得到新生。尤其是在山清水秀、文脉芬芳的阳羡乡间,不断涌现的民宿为人们在青山绿水间享静谧时光提供了栖息地。

推墙刮底

细说紫砂工艺推墙刮底

推墙刮底的目的,是为了刮掉壶底的接片残留的脂泥痕迹和接片的不平整,刮掉内壶壁上不均匀的收缩纹。主要还是为了清洁壶内壁和壶底,使内部显得更规整些。但刮底往往是不可能刮的很干净,更不能刮的太深,否则用力过度会将身筒顶的变形。

善卷洞

宜兴旅游:初夏,汲一份善卷洞的清凉!

善卷洞里是惬意的舒爽,高大的螺岩山体掩盖,佑护着善卷洞里千姿百态的风光,钟乳石在洞中不缓不慢地生长。善卷洞的温凉,是岩壁里透出来的气韵,凝练着千万年的“体温”,有着穿越远古的梦幻;是“哗哗~”流淌的地下水,激荡着水花,如善卷洞中耀动的精灵。在钟乳石尖、岩石下,拍打着交响。可以在神秘的水洞乘一只船,穿梭在岩壁间,感受溶洞中水光石色的魅力!

顾陆舟

紫砂村历史名人之顾陆舟

陶乡丁蜀镇,以紫砂陶业为特色的专业村落星罗棋布。而作为中国紫砂艺术的发祥地,历代紫砂陶艺家摇篮的紫砂村,始于明,盛于清的紫砂陶制作生产已有六七百年历史。紫砂村名人辈出,代不乏人,窑火生生不息,陶业代代相传。紫砂村微信公众号将不定期推出紫砂历史名人系列介绍,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紫砂资源,以及“中国紫砂第一村”这块“金字招牌”,更好地传承绵延千年的紫砂技艺和陶瓷文化,推动紫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